因为李老师的您过“端午”我过“节”的文章,生平第一次细细的思量到底是过“端午”还是过“节”。
对于我这个上班族来说,似乎端午的另一个含义是有一天法定的假日,不用急着上班打卡,也不用想着早上几点起床做饭,更不用纠结是吃包子面条还是油饼,不管愿不愿意,早餐肯定是粽子加鸡蛋。
再回到是过“端午”还是过“节”的问题上,如果不是老师问,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会说过端午节,在我们中国,好像但凡是跟吃扯上了关系,人们大体是不会反对的。这对于那些爱研究中国文化,并以此来捍卫我们老祖宗尊严的人来说,可能得痛心疾首了,这明明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咋就成了“节”呢?
可是这为什么就不能是“节”呢?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我不是研究历史的,我只是通过正常渠道剽窃了关于端午的来历,度娘也说,端午是用来祭祀部落图腾的节日,貌似这样盛大的节日是一定要快乐的,至于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恰在这一天殉国,难道我们这一天就一定要凄凄哀哀才算是不能忘却吗,我们的老祖宗有超常的智慧让我们记住历史,古老的中国,不管是处于万朝来贺时的辉煌还是挣扎在列强铁蹄的压迫之下,我们都会用特殊的方式——吃粽子来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毕竟民以食为天啊。
正因为特殊,不管是耄耋老人还是黄毛小儿,见到粽子就想到了端午继而想到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已经作为图腾镶嵌进了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难道会因为一句“安康”和“快乐”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吗?人因为受教育程度、对历史认识以及生活圈子的不同,总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差异,你能说那些说“端午安康”的就一定是文化人就得受人追捧就代表了文化的主流方向?那些说“节日快乐”的就一定是下里巴人就是不懂事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管是"安康"还是"快乐",不管是"端午"还是"过节",这都是形式,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事实,这“看得见”的事实背后是我们的历史传承,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记住历史,历史证明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做到了,至于形式重要吗?
尊重个体差异,目的达到便是成功,至于“端午”还是“节”,你管得着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