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下期公布,敬请期待)
上期答案:二十九,蒸馒头。
❥环节一:每空填一个字,组成一句和年文化有关的话。
迢递【 】巴路,羁危万里身。—— 唐 ·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 】年灯。 —— 宋 ·黄庭坚《寄黄几复》
白雪却嫌春色【 】,故穿庭树作飞花。 —— 唐 ·韩愈《春雪》
若待【 】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指点楼南【 】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 唐 ·白居易《三月三日》
黄鹤【 】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唐 ·崔颢《黄鹤楼》
鸟【 】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小年文化❥环节二:古诗文诵读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赏析】①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诗人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
②颔联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
③颈联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诗人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
④尾联点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的异乡飘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年文化❥环节三:诵读下面的诗歌
三月三日
唐·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环节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说一说你得到的启示。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译文】
郢都有个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时候,因为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边说一边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意。燕国宰相得到书信,高兴地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的意思。
【参考角度】
道理一:错误有时也可以很美丽。
道理二:如果误解难免出现,就往好处去想。
道理三:身居相位责任在,事事入目关治国。
道理四:高居相位不思政,却缘过书方举贤。
年文化❥环节五:语音诵读下面关于腊月三十的习俗。
腊月三十,除夕。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
在这天家人团聚,亲朋见面,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这一天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有放鞭炮、贴春联、贴挂千、摆供桌、吃饺子、守岁、迎岁……
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最受中国老百姓重视的一顿大餐了。
说到年夜饭,一般都少不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鱼,一个是饺子。
“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而饺子,则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一个个的小元宝,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
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这天吃上一顿饺子。
午夜一到,腊月就结束了,迎岁完成,新的一年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