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励志类
东方朔之重用与杨修之死

东方朔之重用与杨修之死

作者: 萧修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21:07 被阅读17次

谈及话题,想到杨修和东方朔两人,这两位都是汉朝古人,非亲非故非同宗,互不相关;但有一个相似:才气逼人,心志高扬,最终结局东方朔审时度势,最终没有收到汉武帝重用,而杨修对阿满处处表现才智,辅佐曹植通过一个一个考研,最终难逃一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两个人不同原因呢?


东方朔(生卒年不详),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是一个协助汉武帝巩固政权,打败匈奴、扩大疆土的智慧文人,他饱读史书,精通兵法,由于过于狂妄自大,一直没得到武帝的重用。既不重用,也不流放,就这样。到后来汉武帝野心膨胀,到处征战,东方朔规劝不了使得民不聊生, 他知道这也有他的责任,因此悄然离开他过去一直向往的宫殿,归隐田间。

他博学多才,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自己的观点,“时察颜观色,直言切谏”,但因性格诙谐,滑稽多智,常在武帝面前谈笑,被汉武帝视为俳优之类人物,始终不得重用。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太骄傲了,就象是曹操身边的杨修,绝顶聪明,可是,他的才华反而让曹操担心杨修会威胁到曹丕的地位,而杀了他.东方朔,幽默风趣,也会审时度势,可惜太过演,或许不够稳重,严肃。

相关文章

  • 东方朔之重用与杨修之死

    谈及话题,想到杨修和东方朔两人,这两位都是汉朝古人,非亲非故非同宗,互不相关;但有一个相似:才气逼人,心志高扬,最...

  • 2019-06-02

    杨修之死 之前只以为杨修之死是因为恃才放旷,今日听了评书后,才知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他参与到了王室之争。 杨修...

  • 杨修篇 | 断头台,有蝶落,不知我为蝴蝶还是蝴蝶为我?

    儿时语文读本读《杨修之死》,他是自负、目中无人的,从而招致杀身之祸。 直到军事联盟中杨修的出现。 01 杨修一出场...

  • 重读杨修之死

    重读杨修之死 上学时,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杨修之死》的文章, 讲述的是,杨修多次揣摩出曹操心意,最终在汉中之战中,因...

  • 杨修之死的原因分析

    杨修之死的原因分析 皇甫子晞 杨修,字德祖,出身很好,家...

  • 上善若水与杨修之死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

  • 杨修之死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正在热播,今日我来说一说杨修之死吧。 杨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陕西华阴...

  • 杨修之死

    杨修,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

  • 杨修之死

    杨修,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在曹操那里当主簿,被曹操所器重,但又被曹操所杀…… 死因一、爱揣摩领导心思 杨修之死是...

  •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好像是一个谜。他是曹操的很好的下手,为何被曹操所杀,这里有着杨修自己的问题,也有着曹操的问题。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方朔之重用与杨修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ih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