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这个话题从小写到大,但每次写,我都会不一样的感受。不过后来的每次写这个女人,我真的又爱又恨。还曾记得初中在一次会议上,我颤抖地回答校长,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是的,这个女人永远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果断坚决,从不拖泥带水,主要的还是她的魅力,倘若给她和另一个孩子待久点,说不定真的会成为这孩子的母亲。真的很难想象会有一个孩子打电话给我妈主动告诉他的成绩,当时我的内心真的很疑惑。不过后来我也想明白了,有的人不是老师,却也能去进行教育。
可以说“教育”是她的第二份职业。她无数次跟我说那个转折点,无数次跟我说她的迷茫和彷徨,可是却又能做下一个决定。值得高兴的是,这点我随她。再到后来她经常拿邓小平爷爷“三起三落”来讲述“拿得起,放得下”,在嘴里念叨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逐渐地让我和我弟弟在这点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一定程度上,母亲是我投身教育的启蒙家,倘若今后我真的能成为老师,那她担地起“老师的老师”这个title。
她说她以前很苦,不想我们如她那般苦。所以她走出了农村,她和我的父亲从没有一张桌子的生活,到现在给予我们还算过的去的生活。可谓是通过努力把他们所有的爱给予我们,无论物质和精神。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我,回望母亲成长的一些过程,不由得觉得父母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如同我的外公和我的母亲一样。我曾见过那严厉又慈祥的老人,躺在竹椅上也依旧能看出曾经是个多热血的少年。母亲说过外公当年有意气风发,驰骋疆场的魄力,但迫于生活,对她极度严格,确实,我能感觉出来那种害怕,就是可惜后来却发展成另一番风景,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至少在这里,确实无论是好的,不好的,母亲确实受外公影响挺大的。就如撒切尔夫人她的父亲一样吧,严师出高徒。不得不说我也是被母亲从小打到大,她还有时提及把我指甲盖打掉的事,这就是我恨她的原因,延续了外公的那种严厉,但是又会在我睡着时给我涂酒精,此时又有母亲的温柔。以至后来即便我恨她,我也感谢她,可谓没有她就没有今日之我。可能这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换吧。后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会这么严格的对我,甚至对我比我弟弟还严厉。她的理念中女孩应该是金贵的,但是又不能娇养,确实她做到了。也许她是个女人,知道我在成长中可能会遭遇什么,所以才会如此做法。也许这就是婆婆和妈的区别,妈妈眼中的女儿就是女儿,害怕她受伤,但是又会给予伤痕让她学会成长。我想我对我的女儿亦会如此,情愿你恨我,我也不会让你体会社会带给你黑暗。所以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反对棍棒教育,也就是疼痛教育的,就像喝水被烫过的孩子再喝水时懂得吹一吹一样。就像张雨绮一样,告诉孩子,这世界上不仅有童话也有霸凌和性侵。
不过对影响最大的还是她的生活态度。能在离别时道一句各奔前程,我们都好好努力,远比再见来的更浪漫而且更有希望。在前进路上妈妈陪着你,你不必觉得不安,也不用觉得到终点没有人和你一起庆贺。
所以,终于明白母亲教育的手段是什么了,不过就是“同理心”。应该是我把所有的幸运来遇见她。陪我一起试错,和我一起成长,可以是我的母亲,也可以是我的朋友,亦可以成为我的知己。在你即将生日之际,给您道声,生日快乐,陪您走过两个十年,接下来您的每个十年,我亦不会缺席,如同您从未缺席我的成长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