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陀和她的家人
文:泥泥
2.1大哥
大哥对于安如陀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字符,这丝毫也不过分。
大哥比安如陀大二十岁,在安如陀有记忆前,他已经去了新疆工作。在安如陀有记忆后直到四十四岁,大哥始终没回来过。在安如陀的脑海里,大哥与新疆是同等的概念,那就是极远处,荒漠。
安如陀小的时候,母亲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夜晚给她讲大哥的故事。母亲讲,大哥的箫总是吹得如泣如诉的,总是在寂静的夜晚让邻人们泪眼婆娑;大哥的长相又是极招摇的,幸好他极不好交际;大哥在家里除了看书就是和安如陀说话,又从不管这个太小的妹妹是不是能听懂。;大哥最喜欢的就是在傍晚用小车子推着小妹妹出去转,那时候他会开心地叫她 “小安德丽儿,咱们走!”。“安德丽儿”是个什么意思,一家人都不懂。安如陀后来反复想,爱读书的大哥实际上是很时尚的。
那时候大哥上的大学离家很近,星期天,大哥多不在家呆,总是带着“安德丽儿”去学校玩,一玩就是一整天。母亲说“你大哥去新疆后也是回来过的,只是你不记得了。”
安如陀对于十岁以前的事情都没有记忆了。但母亲的关于大哥的故事她已经背熟了。母亲说的“回来”就指的那一次,那一年,二十八岁的大哥旅行结婚回了家,带回来一个漂亮的嫂嫂。漂亮的嫂嫂是上海人,很能干的。
到了安如陀三十四岁那年,母亲突然不再提起能干的嫂嫂,关于大哥的所有故事的絮叨,也戛然中止。一份三十年的热情,就此被母亲掩埋,掩埋得彻彻底底,无踪无影。
那一年,安如陀的父亲病故。大哥找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而没有回来奔丧。这让大哥和这个家之间的裂痕由幽暗隐晦豁然变得宽大明朗起来。因为这个豁然使得母亲对大哥极其能干的嫂嫂一家从此三缄其口,只字不提。
至此,大哥不仅从母亲的口头上消失了,也从这个家里实实在在地消失了。那个儿子似乎从来就没有出生过。
而从现在母亲的,“把父亲的房子过户给大哥”的决定来看,这种消失实际是一种表象,谁敢说母亲不在这十年里日夜思念她的儿子?母亲在那个显示着决绝的时刻,独自去宠物市场买了一条小公狗,在家里倾其全力地养着,母亲的想法是什么呢?
对于母亲经常地在外面某个地方独自愣神的情况,安如陀也是有所察觉的。但是安如陀不能先去开口提到那个人。她不能首先去原谅那个人,那个连奔丧都做不到的人,父亲难道是他的继父吗?回答是绝对的否!母亲经常自豪地说,他们父子俩,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对于亲生父母,大哥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地选择逃离?为什么会在分配工作的重要关口上,专门选择了一条让父亲泣血的道路——去了遥远的新疆,从而达到远离父母的目的?
对此,母亲的回答很简单:“是你大哥对你爸太陌生了。”母亲讲,大哥在十八岁那年,第一次见到父亲,无论如何也叫不出来“爸爸”,在此后漫长的六年时间里,大哥始终无法顺畅地和父亲说话。每当实在需要说话时,他就去父亲身边走来走去,直到父亲先开口问他有什么事情。母亲是这样为大哥辩解的:“这绝不是你大哥的错,即使是我,在十八年后再次见到你爸,也是非常非常那个的。
大哥是在十八岁的时候,跟着母亲从南方寻父到北方的。当年父亲在南方老家娶了母亲不到三个月,就参军走了。起先是有信件来,后来信件稀少,最终渺无音讯。
父亲是知道自己有个儿子的,母亲有小学文化,她不断地给父亲写信。但兵荒马乱的,终是再无见过。直到十八年后,解放了,一日母亲偶然打听到父亲还活着,在北方的某城市一家军用汽车厂当厂长。母亲当即变卖老家所有房产物品,怀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和勇气,操着一口家乡话,带着儿子去北方,直接找寻到了父亲的工厂。
那是一九五四年,父子俩第一次见面时,父亲惊叹儿子已经一米八,与自己一般高了,并且,活脱脱一个年轻时候的自己。但儿子却是一脸漠视,始终没叫他,这让父亲半真半假地给了他一巴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