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产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的代表,享有“瓷坛明珠”的美誉。“建盏就是以建阳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红壤土作为主要胎料,经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在建窑的窑炉中烧制而成的黑釉瓷器。”著名建盏考古专家谢道华介绍说,建窑是建阳古时烧制瓷器的窑厂,在建窑烧制的瓷器中,以建盏最为出名。历史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都曾对建盏极尽歌咏、推崇备至,留下了一段段历史佳话。
//建盏之“五美”//
功能美
用建盏饮茶非常有利于茶汤的保温,而且,能够很好的软化水质、激发茶香。暑不易馊,而且不易残留茶垢,便于使用之后的清洗。
器形美
建盏器型从尺寸、比例、韵律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线条求正不求奇、造型简洁,其恰到好处的尺度把握,成就了建盏独特的美。建盏器形的线条如倒三角,给人以稳重的感觉,挺拔、向上、简洁,创造了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用料美
烧制建盏所使用的,是水吉当地所产、含铁量很高的红棕色粘土(含铁量达7%-10%)。不仅仅是胎土,建盏烧制釉也选择原产地当地的含铁高的天然矿物质釉料,单挂釉,1300度左右一次烧成。
釉色美
建盏不施浓墨重彩,却得以窑内自然形成的多彩绚烂。而这种绚烂却深深的隐藏在它低调而恬静的外表下。建盏的黑,是包容万事万物的神秘色彩,乍看平淡无味,却又暗藏各种美丽的釉色。
工艺美
建盏工艺就是在追求不变中的变,而且是在窑火中去捕捉最佳的影像。是在窑中作画,追寻神变。斑纹中微细的提高都非常困难。它不是配方知道后,就可以重复制造的东西。它的烧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无论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盏作品非常稀少。
//建盏之“三奇”//
胎体厚重,久热难冷
建盏,胎体厚重,饮茶久热难冷。采用正烧,且为高温烧成,因此口沿釉稀薄,盏底聚釉。外壁施半釉,有效的避免了烧制底粘窑的问题。
胎内蕴含许多小气孔,非常有利于茶汤的保温,更有种说法,建盏釉的气孔率这种特性决定了其改善水质的功能。气孔可以吸附钙镁粒子,减少水的硬度,变得柔软、甘醇。因此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从内及外,高含铁量
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此胎土为建安所特有。当然,上面有讲到过,建盏可保温,除此之外,建盏可以软化水质,让咱们品尝到茶更好的滋味。而且建盏保鲜效果很好,可以有效防止变质。
建盏中不仅仅是胎,釉料中也有极高的含铁量。两者相互作用,才幻化出自然天成的斑点与流纹,精美绝伦。
斑纹多变,主看天意
一样的胎土,一样的釉料,在窑炉里的还原烧制气氛下,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或是流畅的兔毫,或是羽化亮丽的鹧鸪斑,或是灿若星空的曜变。一切未可知,一切或许不如意,但是一切又在于你内心慢慢领悟的体会。
“入窑一色,出窑万千”,每只建盏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斑纹在茶汤中摇曳,如梦如幻,令人爱不释手。
注: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文整理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仙子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