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完美”的复制品,那一定是我们的孩子。
而我们自己就是那台日夜不辞辛劳的复印机。
我们是如此爱自己的孩子,从TA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有意或无意地将我们的思想、信念、价值观、生活方式,一切我们认为好的东西都给到TA。
孩子更是无条件地爱我们,全然地接纳和吸收我们所“给的一切”,我们的行为、情绪、关系、相处模式,在不知不觉中,TA都模仿得如此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故事发展至此,应是一派其乐融融的美满和谐。
然鹅,生活的剧情不乏狗血。
随着孩子的成长,TA的自由意志进驻,曾经的“小可爱”如今越发不可爱了……
早起赶着上学的时候,力求分秒必争高效的我,在孩子磨蹭的行为和不合作的情绪中几近抓狂,而越是抓狂,孩子越是不合作。
每当孩子闹情绪发脾气的时候,我是多想要依照育儿书上说的“做个温和坚定的妈妈”,却在早已随之翻汤倒海的内心戏中,或憋成了内伤或几近失控。
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尽情享受玩耍的快乐,一边又对随之而来的“脏乱差”以及要收拾的烂摊子心生不满,忍不住对孩子提出诸多要求,又让孩子在玩的时候变成了畏头畏尾、缩手缩脚。
“高质量的陪伴”已是耳熟能详的词汇,却总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想起还有事情没处理,或忍不住拿起手机,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又心有不安与愧疚。
类似的桥段不胜枚举,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内在全然打开的孩子“尽收眼底”。
如果这世界上所有的关系都是“镜子”,最好的镜子一定是孩子。
曾经看到一句深受触动的话:所有你不愿意疗愈的,都会传给你的孩子。
我们这台“复印机”也带着人生经历中的各种数据,所形成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以及背后潜藏的创伤,来无意识地与外界发生的一切相遇和碰撞。
每当外界的事件打破了我们内在本有的平静,其实都是触碰到了我们身上的某个按钮,提醒需要有意识的觉知与转化。
育儿是一场任重道远的修行,在成长自己的路上,有幸遇到了IGO(内在卓越优化技术),随时随地处理在亲子关系中的种种情绪能量,让被情绪蒙蔽的内在智慧自然升起。
孩子用磨蹭的行为和不合作的情绪提醒着我内在对时间的深深的焦虑,觉察到背后其实是一种对于是否能够照顾好孩子的自我怀疑,使用 IGO层层处理之后,早起的时光多了一份简单与从容。
处理我羞于对孩子表达负面感受的情绪,积极正向地表达我自己,在亲子关系中便多了一份放松和尊重。
处理我对孩子行为的不接纳的能量,觉察到背后是自己对于惩罚的恐惧,以及对于完美妈妈的执念。
而处理了我对不确定性的不舒适感,更能发现与享受跟孩子相处的当下之美。
日子在继续,孩子和我的共同成长也在继续,随时随地使用IGO,让我在亲子关系中可以越来越多地用有觉知的回应来代替无意识的反应。
更深觉育儿这场永无止境的修行,不需要孩子成为完美的复制品。
生命是如此精妙,孩子虽经由我们出生,却并非属于我们,而是陪伴与支持TA活出自己的人生。
每个生命都带着与生俱来的课题,此生的要义并非仅仅成为一份复制品。
世界如此辽阔,多的是不知道的事、没走过的路、没看过的风景。
曾经的坚持,可能在历经世事之后方觉是限制。
年少时,以为做周全的计划便能一切尽在掌握,长大后才知道,有一种智慧叫做放下执着、接纳变化。
年少时,以为稳定的才是安全的,长大后才知道,有一种从容叫做享受不确定性。
年少时,以为爱情就是占有和厮守,长大后才知道,有一种超越情欲的祝福叫做“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年少时,以为对家人最好的爱就是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照料,长大后才知道,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我冷,而真正的爱,是“如TA所是”的看见、无条件的接纳、100%的尊重和信任。
年少时,以为“我所拥有的”就是我,长大后才知道,放下对拥有物的身份认同,方能找到真正的我。
带着对生命本身的欣赏与尊重,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不是权威。
佛语讲“心无挂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理解的自由大抵如此。
使用IGO,帮助自己成为情绪胜任且有觉知之人,在育儿的路上,在回归圆满的路上,行出来、活出来。
(注:IGO--内在卓越优化技术,全球情绪运动先驱Tom Stone所创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