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梭在快节奏的城市里,远眺高空中一上一下的风筝,感受着如蒸包子闷热般的天气,不禁让人怀念起故乡清爽的天气和自制的风筝。
在偏僻的小山村,很难看见真正的风筝被放出来。记得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终于忍不了我们的百般磨人,出了一趟远门带回来了一只风筝,是只老鹰,花狸猫一样的颜色,很可爱。
这只花狸鹰我只放过一次,但没有飞起来,自此之后,花狸鹰就被珍藏起来,也就真成了我向其他小伙伴炫耀的标本。
花狸鹰被珍藏起来了,也不会影响我们对方风筝的热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换了单衣之后,就开始玩起“放风筝”。
为了让自己不再眼巴巴瞅着别人放,我们就自己去制作风筝。
材料很简单,四根树枝,一个塑料袋,几小段毛线。
家里条件好的人,会偷偷地拿出来几根竹子(买的扫帚),运气好的话,我也能用竹子做。
将树枝分成几段,做成田子格,交汇处用线绑起来,然后一个塑料袋手提的部位绑在四个顶点处,一个自制的风筝就成了,在田子的中心绑一个较粗的线,线的另一端绑跟小树枝,风筝就成了。
塑料袋的颜色不一样,每一个人的风筝就不一样,就像彩虹一样。在落日余晖中,一群小不点们站在麦场边缘,手里拉着毛线,叫嚷着谁的更高。
大抵是在城市里待的太久,看各式各样的风筝太多,慢慢对放风筝失去了兴趣,也不曾再去拉过那跟线。看着从身边穿过的匆匆身影,拉起那根线也还是得放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