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了一堂心理学课程,主题是“在秋天遇到爱情”,这是对我们高一学生开设的。
一开始老师就用了几个问题导入新课。
“你谈过恋爱吗?”
“你对这次恋爱满意吗?”
“你为对方做过什么?”
然后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少年说”节目长沙市一中一个女孩向学霸学长大声喊出仰慕他学习他的视频。
视频非常有感染力,学生都看得很认真。
看完之后老师提问:“你们觉得女孩和男孩之间是爱情吗?”
学生都说不是。
“那他们之间缺了什么呢?”
一个男生说他们是单方面的,只有女生喜欢男生,男生并不知道。
另一个男生说女生表白不够直接,并没有说我喜欢你之类。
“那你们觉得一份相对美好的爱情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呢?”
“下面我想请你们化身为公司的董事长和技术员,你们公司需要研发一款产品叫爱情原液,这个产品的功效就是如果用户喝了它,就可以拥有一份相对美好的爱情。组长就是公司的董事长,其他成员参与研究,把你们想到的所有的可以制成这份溶液的原料配方都写下来,然后从中挑选三种你觉得绝对不能少的,分析不能缺少的原因。”
任务布置下来,学生讨论起来,整个教室都热火朝天。
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老师请学生代表分享。
“我们公司认为爱情原液需要平等、陪伴、信任、双向奔赴等等,我们总觉得必不可少的三种分别是平等,双向奔赴和信任。
老师问原因,学生一个一个解释,平等是前提条件,如果不是平等,那就有一方是舔狗。双向奔赴感情才会朝着共同的方向去发展,爱才能得到回应。信任就不会互相猜疑。
每一组的配方不尽相同,但都各自成理。
我都觉得他们比老师的观点的更成熟。谁说十五六岁的孩子不懂爱情?谁说他们的爱情是过家家是玩一玩。
接下来老师引入了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
亲密指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
这三种爱的成分每一种都有助于维持爱的关系。只不过每一种成分的表现程度,决定了人们一段爱情是什么样的爱情。三种爱情成分的组合构成了七种爱,再加上一种没有任何亲密、激情和承诺的关系,总共可以划分为八种形态的爱情类型。
这个理论是通过视频讲述的,学生认真学习了。
然后,老师邀请学生把本组列出来的爱情原液成分进行分类。
几分钟后学生分享,发现他们的成分中最缺少的就是承诺。
所以得出高中时代的爱情还不能算真正的爱情。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
我们不一定要恋爱,但我们可以很可爱。
作为老师,我觉得这堂课非常成功,对学生理解爱情追求人生幸福都是很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