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把微信头像换成了“不瘦十斤,不换头像”。如今一年过去了,我的微信头像还没有换。本来是打算通过换头像来激励自己,没想到现在也慢慢习惯了。借这个事,我更加确信一点,所谓“自我激励”,不是让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而是让自己做愿意做的事。
为什么我们“自我激励”通常都以失败告终呢?就因为我们老是逼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并认为这就是“自我激励”。
说到这,有人会有疑问,不是有句话说“如果你不逼自己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吗? 是的,但请把注意力从“逼”这个字上,分一些到“优秀”上。正是在“逼”一下,发现了自己的“优秀”,让人产生了意愿,由“逼自己”变成了“我愿意”,进而更“优秀”。很难想见,一个一直处于自我逼迫的人,会说“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秀”。相反,这样的人如果没能得到适时的疏导,往往会背负大量的心理负债,甚至引发悲剧。就像制造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韩裔学生赵承熙,从小移民美国,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但一直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其心理负债可想而知,终于在2007年4月16日爆发,夺取了33条生命,包括他自己。
所以,正确的“自我激励”,其本质就是“做愿意做的事”。
那又有人说了,“我就愿意刷抖音,看微信,逛淘宝,追美剧”,可以吗?可以,因为那是你的选择。或者说是你当前的选择。我相信没有人可以每天都是“刷抖音,看微信,逛淘宝,追美剧”。并且你说那是你愿意的,但你就真的只有这些选择吗?你确信自己就只愿意做这些事吗?如果你的心里还有那么一点点疑问的,就继续往下;如果没有,那我要恭喜你,你确实找到了自己愿意做的事,不用往下读了。
好的,继续往下读的同学,咱们接着聊。
首先,你要感谢自己的疑问,这是你内心的力量在为你打开新的世界。说到底,人受限于生理、心理、社会、时代等诸多因素,我们是很难看到生命所有的可能性的。往往就把最容易得到的,当作自己一生的选择。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努力:
一、处理自我关系:无条件地接纳自我;
二、构建基础认知:满足寻求意义需求;
三、踏上英雄之旅:生命与意义的合一;
我们先说第一个层面:处理自我关系。
以前,我们说“关系”,大多说都是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随着,大家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如何与自己相处,也开始走进大家的关注区。
有的人外表虽然长大了,但内心不一定成熟,还经常像个孩子一样。可有的人是有童心,在正经要紧事上,从不含糊,而有的人却真是像孩子一样,无理取闹,没有基本但是非观念。
有的人是表里不一,有外表强硬,内心脆弱的;有外表坚强,内心温柔的;也有外表温柔,内心坚韧的;都不一样。
这些外在的不一,就是内在的不一的体现。你如何与自己相处,你就会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学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你就能接纳这个世界。
怎么接纳自己?时常理理自己心中的那些念头,看看这些念头给自己带来的各种情绪的升起与降落,分析分析这些情绪背后有哪些想法,这些想法背后是自己哪些需要。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需要时,无论是什么,有可能在你目前看来,有些需求是高尚的,有些需求是龌龊的,也请你静静地、慢慢地接受它,它只是未被满足的需求,它来自这于你,而你来自于世界。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有各种需求的事实,你就开始接纳这个世界,世界也开始接纳你。
第二个层面:构建基础认知
霍金在《时间简史》里说到,自从文明开始以来,人类并不满足于将事件看做互不相关不可理解。他们渴求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在第一步接纳自己的过程中,人共通地会开始追寻理解自身,理解世界,理解万物,开始追寻意义。
在构建基础认知,满足寻求意义的需求上,至少有以下途径:
(1)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
(2)传统文化:老子的“道”,孔子的“君子”,佛家的“空”等等
(3)西方哲学科学:“我”,“存在”,物理学,演化,脑科学等等
(4)社会和历史:法律、社会制度变革、数字、故事等等
举一个例子,在抗战时期,有不少家庭是妻子送丈夫或父母送儿子取参军,其中有不少人直接写好了遗书。《历史的温度》里讲述里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个叫王者成的50多岁老汉,主动报名要去打日本人,被告知超龄,他就让自己的儿子王建堂去参军。王建堂去集合的时候,王者成送了他一面旗,旁观的人一看都愣住了——上面写了斗大的一个“死”字,旁边还有小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份”。

看到这个故事,联想起无数的革命先辈,你真要问他们为什么那么拼,他们只简单地回答一句“我们的民族要亡国灭种了!我们整个中国的人都要说日语了”。这就够了。
而我们再把镜头拉远,回到1872年,同治十一年,年近半百的李鸿章给朝廷上书,道“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馀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道出“三千馀年一大变局”,历朝历代,中国主要受到的都是来自西北内陆的威胁,而此次则是来自海上。而李鸿章未指出的是,历朝历代,中国主要是受到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文明的威胁,这些民族很多最终也融入中国,而此次中国受到的是来自更高生产力水平的文明的威胁,并且二者冲突之强烈,直到今天我们从中美贸易战还能看出一二。
接着我们再把镜头扩大,2000年来全球GDP总量如下图所示:

全球GDP从1800开始,进入了明显的加速增长,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更是指数增长。人类在也是在最近200年才逐步摆脱了极度贫困。同时,也面临了一个全新的物质丰富的时代。

刚才,我们简单地从抗战的一个侧面,到了中国的大变局时刻,再到了人类的时代转变,希望能让你从中有所体会。
接下来我们说最后一个层面:踏上英雄之旅。
在我们接纳自己的同时,我们开始追寻意义。而踏上英雄之旅,就是让生命与追寻的意义合一,让意义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践。
借用著名神话学家坎贝尔的英雄之旅模型,如下图所示:

无论时间跨度的长短,事件的大小,我们都可以用英雄之旅的三个阶段来比照自己:
启程:感知召唤,从一开始的拒绝,到发现“真我”,并受到帮助,开始倾听追随内心的召唤,越界出世;
启蒙:踏上考验之路,抵御邪恶的诱惑,经历磨难坎坷,获得深刻的生命体验、智慧、财富等;
归来:一切出发都是为了回归,用新获得智慧重新审视自己,与自我和解,你最终成为了你,复归于生活。
在这样的三步循环中,我们逐步完成接纳自己,追寻意义、让生命与意义合一的过程。
请注意,这里的重点是“过程”。
回到开头提出的观点:自我激励就是做愿意做的事,这里强调是人的选择——你为选择过程负责,并且接受结果,而不是为结果负责,接受过程。通俗地说,“自我激励”不是成功学,而是一种选择。
举个例子,“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半部分的“正心、诚意、修身”是人的选择,而后半部分“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非人的选择就能造就的。是否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诸多因素。所以孔子在追求“君子”这种人格的道路上,会留下“虽千万人,吾往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人的选择。
同样,如果你进行了前面所说的三个层面的努力,还是选择了“刷抖音,看微信,逛淘宝,追美剧”,相信你就能坦然地接受,这就是你的选择,无关好坏成败。(只是可能你的父母亲友无法接受这样的你,他们倒是可能会开始逼迫你了。)希望你不要把自我激励当成世俗社会上的成功学。
最后,也祝福读到这里的朋友,能够在生命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的北极星。
【希望本文对你有帮助,祝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