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济水
盈科不数尺,岸柳难通舟。胡为来自古,列渎宗诸侯。兹水异乎众,顾我知所由。至清远外浊,有本其何修。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一道截中贯,肯随浊河流。山川自改色,湛湛澄霜秋。岂徒宅神物,亦足容鰕鳅。我思古之人,洁志为身谋。衣冠坐涂炭,恶恶心忧幽。不但听渔父,扬波自贻羞。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选自《怀庆府志》)
【注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陕西渭南人。
盈科:水充满坑坎;喻打下坚实基础。此处为前意。
胡为:何为,为什么;胡作非为、任意乱来。此处为前意。
兹:此。
朝宗:比喻小水注入大水。
宅神物:传说济水中有通灵兴渡的大蛟。
涂炭: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 也比喻污浊的地方。
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对捕鱼人的称呼。《楚辞》篇名,写屈原随波逐流与世浮沉的事。
济南。【赏析】
身为济源人,身处济源,是知道身边有不少热爱济源的人在研究济水的,也知道济水高洁、清流、善利万物而不争,知道不少古代文人到济源到王屋山来,也留下很多歌吟济源的诗词。但是,由于从前对济源本土诗词的不那样重视,只是知道有关个别地域的个别诗句。系统读来,济源这片土地上承载的名人大牛是不少的,留下的诗词作品数量也是可观的。比如,白居易关于济水的《题济水》。
济源因济水发源于境内而得名,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 ,析轵县北置济源县,属怀州,大业三年属河内郡,距今约1400余年。济水已经从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消失了,但证明她曾经存在的印迹依然没有磨灭:济源、济南、济宁、济阳都因济水而得名。
济水还与一个历史人物高度相关:夏禹。大禹治水,一项重要功绩就是导沇为济,在今天的济源及其周边地区的版图上,都留下大禹的足迹。最近在济源古代诗词中也有不少发现,很是惊喜。
关于此诗。这是白居易游览济水的五言长诗。先写济水之小,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自古以来都把这么小的河流列入四渎祭祀?作者似乎自有答案,自问自答:济水和其它河流确有不同,我所知道的理由是济水至清。她去大海朝宗,千里奔腾不休,黄河将她拦腰截断,她也不与浊流为伍,山川都在不断变换颜色,她却永远净澈,洁身自好。
白居易由水及人,抒发为人处世的哲理:古代的贤人,洁身自爱,不为自己谋取私利,他们就是陷入泥沼,跌入炭火之中,也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济水就像屈原一样处世,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愿为害人民,她从古至今,矢志不渝地追求一个“清”字,这么高洁的品德,谁能相比?只有清清的济水,万古悠悠流淌!
白居易借景抒情,以物比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高雅,清新高远,表达出的也是清正做人,出污泥而不染的人生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