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2024年3月24日对古蓼大地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也是古蓼人民感到欣慰的时间,更是霍邱老中青作家倍感自豪的时刻,因为霍邱县作家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如期在县政府礼堂大厅召开。会议完成既定日程,选举出第一届理事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理事和监事,落下帷幕,就标志着霍邱作家协会的正式成立,老中青文友们就有了自己的家。
古老的霍邱大地,淮河、淠河、东西两湖和水门古塘的滋养,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西周开疆建制,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风雨的洗礼,这颗淮畔明珠非但没有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反而历久弥新,烁古耀今。历史流变不但映照出古蓼人民战天斗地的勇毅,也书写下悠远绵长的文化鸿篇。也正是径流不息的文化之河的浸润,在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碾压下,在物质至上潮流的冲击下,古蓼这方土地才没有变得面目全非。
在古蓼的文化、文学长河中漫溯,截取近现代文脉发展的一个切片,其中就写满了感天动地的文化故事,就站立着一大批引领时代潮流、勇担大义的文化志士、文学巨擘。近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史册中因为有了大批霍邱籍作家的名字而变得更加厚重,蒋光慈、李何林、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徐贵祥…...对霍邱人们来说,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让他们感到亲切,更感到自豪。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些人为文学、为人生不畏风雨的矢志追寻,书写下的时代强音,让我们在物质富庶的时代能够时时享受文化、文学饕餮盛宴的犒赏。
马克思说:“人类在解决了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后,就应该进行精神的涵润。”纵使世殊时异,但是精神精髓的浓缩物——文学始终是人们生活中永远占据第一高地的宝贵精神财富。有了这些精粹的相依相伴,不论是身处乱世,还是恰逢盛世,都不会感到生活与人生的了然无趣。逆境之中有文学的召唤,才能激发出世人“不屈服于黑暗”的昂扬斗志;春风得意之时,有了文学的点醒,才增添了居安思危、戒骄戒躁的沉着理性。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体生命,从发展程式的角度看,都与鲁迅先生所言的“生存、温饱与发展”三阶暗合。从积贫积弱走向殷实富庶,这不仅仅是物质的变化,更应该是精神不断提升的过程。如果把一个国家视为一栋建筑物,那么硬实力就是支柱和骨骼,软实力就是肌肉和血液。如果把硬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唯一抓手,忽视甚至漠视软实力的建设,这种失衡畸形的发展不可能行稳致远。与此同理,实体物质是维系人的生命,让人活下去的基本保障,精神产品则是人活出人的味道与尊严的必需品。如果一味地沉溺于物质的攫取与享受,而轻视或弱化对精神的涵养,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就个体生命而言,精神的滋养是人区别于一般生物,彰显人之为人价值的重要标识。物质和精神作为人的双翼,如果精神营养缺失,折翼就无法享受翱翔苍穹的快乐。
文学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品,古往今来在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这种不可替代性作用的发挥,才彰显出文学不论是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还是从区域振兴的角度,亦或是人生增色增质的层面的重要意义。意识到文学对国家建设、社会进步、文明提升、文化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就需要为文化振兴、文学繁荣注入发展的动力。不可否认,霍邱县作家协会的成立对实现“文化强县”的发展目标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繁荣霍邱文学会注入强劲的动力。文学是为生活、为社会、为人生的,是记录社会生活、反映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一个地方的文化、文学发展的如何,一方面反映为政者的眼光与情怀,一方面透析这个地方文化的底蕴、人文的底色。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一个地方要风清气爽,人民要安居乐业,没有厚重丰盈的文化、文学作为营养品是很难实现的。古老的霍邱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广袤土地的地域文化、物产丰富的物质文化、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它们为霍邱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有了这些文化资源的涵养,生长在霍邱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文学抒写者就有了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描写绚烂生活和时代画卷的源料。
文学不单单是文字的书写,更应该是感怀的抒发,是独抒性灵的手绘吾心。不论是什么样的文学表达,如果没有厚重的生活和坚实的大地做底色,都会变成水中花、镜中月,都显得虚无缥缈。而要谱写出华美的时代乐章,没有深入生活、感受时代发展脉搏的敏感,文字只能是冰冷的符号,不可能有温度和质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鲁迅先生有了丰盈的生活和人生经历和体验之后,坐的板凳十年冷的厚积薄发。对霍邱的文学爱好者而言,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人生的积淀就“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圣贤文”,所造之文只能是一幅“空皮囊”。深入生活,用心观察、用情感受,始终把双脚植入厚重的大地、厚实的生活,有了源头活水的滋润,所创之作才有生活的味道、时代的气息。文学的表达不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自圆其说,而是要以对世情社会、世事苍生的观照、关怀为聚焦点,这样的写作才富有价值。
霍邱作家协会成立了,对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自此之后,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告别了“无家可归”的漂泊生活,有了家,就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就有了高朋满座,少长咸集的把酒言欢、共叙幽情的身体和精神的栖息地;有了这个平台的搭建,就有了华山论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契机。不过,不论何时,每一个文字的书写者、文学的表达者都应该谨记“文以载道”“文以明理”“文以醒世”的警训。为了霍邱文学的发展、为了维护文学的尊严,每一个与文学有关的人都任重道远。唯有行走,才能抵达彼岸,才能够欣赏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胜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