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阿卓是个不确定因素,我不能明确它是否真的存在,不过当年看百家讲坛时,教授提起了这么一段传说,至于于谦和阿卓的故事,不详,可能难以考据。所以这个故事部分与历史相关,但与阿卓相关的部分,不确定是不是真实的。
灵感部分来源于我的梦境。
部分来源于我之前一直对于谦之死感到很遗憾,于谦为人正直,大公无私,于百姓他是一个难得的清官,而且头脑聪明,但是他不愿意屈从于污浊的官场环境,所以才有此祸,这算是直接原因。
阿卓也是我在梦中给人物取的名字。
瓦剌大军压境,两军对垒,让岌岌可危的明朝再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报”
“明朝皇帝已被我军活捉。”
也先坐在帐内听闻此消息,顿时兴奋得大笑,笑声一直传出帐外。但过了不久,他恢复了一贯严肃的样子,正色道:“传令下去,将士们纷纷有赏,给我好好看管好明皇,不得有误,这次我看明朝的臣子们用什么来表忠心。”
也先坐在帐内想:“明皇宠信宦官,正好便宜了我军。难得遇见几个硬骨头,我蒙古正喜欢这样的英雄,不过明皇的将士对他忠心,我就看看其他官员对明皇有多忠心。”
“报”
“皇上被也先大军俘虏。”
朝堂之上,朝臣们惊闻此消息,皆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因过度激动而颤抖落泪。
“誓不与虏俱生”,于谦惊闻此迅,愤怒而坚决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有官员在这个节骨眼上提议:“也先大军来势汹汹,不如退后一步,当年靖康之变……”
“臣附议”
“附议”
一大批朝臣竟都附和着。
于谦冷眼旁观着这一群贪生怕死之辈,他说:“谁再言南迁,可斩也。”
一时间,朝野噤声。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后下令立明皇之子为太子,明皇之弟监国。
“郕王殿下,逆贼王振今已伏诛,其犯滔天大罪,虽死不足谢罪。”有大臣说道,不少大臣附和着。
“依你之言,该如何?”郕王甫一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便头疼地问面前的大臣,他刚刚监国,面对风雨飘摇的山河,他也有些许无力。
“应命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将逆贼王振之家查抄。”
“这可不行”另一个大臣此时开口说话了,“谁不知道那马顺可是那王振心腹,这马顺也跟着王振搅弄风云,作恶多端。”
“就是啊!马顺也应该伏诛。”群臣慷慨激昂,竟打死了马顺及剩余的王振党羽。
郕王见局面无法控制,起身欲走。
于谦说:“殿下止,振罪首,不籍无以泄众愤,自群臣心为社稷尔,无他。”
“来人”
“殿下有何吩咐?”
“今日在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我不再追究了。”说完,拂袖而去。
吏部尚书王直虽身居高位,却说:“于公且住”,“我王直率文武百官感谢于公,今日即使有一百个王直,也无法做到这样。”
于谦拱手说道:“尚书言重了,这是于某应该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