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工作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而读书是为了找到工作,那么,对于我来说,读书时无用的。记得我初中考高中的时候,村里一起读书的小伙伴辍学的辍学,分流的分流,落榜的落榜,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只有我自己。到读大学时候更没有小伙伴跟我一起读书了。我记得我刚刚读高中的时候,一个跟我读初中的一个小姑娘跟我妹妹说:你姐姐脱离庄户地了,再也不用种地了。后来小伙伴们陆续的出去打工了,等到最近几年再见到,都已经结婚生子,都过得还不错。而我这个过早脱离庄户地的人,从父母的“消费者”脱离成了“无产者”。
我很小时候,村里有一户人家生了三个姑娘,三个孩子初中毕业后都出去打工了,每逢过年,都会听说他们三个姑娘会给家里带回四五千。那时候觉得能挣钱给爸妈是多么骄傲的事情。也因此对他们家怀有崇拜之情。他们家老二特别温婉,三个孩子中,老二总是被欺负。她们家爸爸对她挺偏爱,原因之一就是她学习要比他们两个要好。有时候到他们家去玩,她爸爸总是很自豪的说:我们二胖是大学生命,你们家老二也是大学生命。我比那个二胖小好多岁,在家也排老二。后来听说二胖没考上高中,外出打工了。我读研究生那年回家,在路上看到她,还是很清瘦,画着淡妆,很温婉,正开着车去田地接她爸。听我爸妈说,她有一个儿子了,跟丈夫在山东青岛开了工厂,现在是老板娘,非常有钱。她大姐开了家理发店,生意也挺忙。老三也结婚了,儿子三岁了,看着还跟小姑娘一样的年轻漂亮。他们家到现在还是村里人嘴里的幸福家庭:瞅瞅人家这三个孩子,老李的钱都花不完。
与他们家相反的是我家。我们三个都一直读书,我尤为过分,读到了研究生,还被鼓励攻博。我爸妈就没有老李家两口子那么幸福。因为我爸妈年轻的岁月一直在拼命的赚钱给我们三个交学费。老李家从十年前就开始收到他们女儿的回报钱,我爸妈十年前正在为我们的学费发愁。直到今天,我爸妈才不用再给我交学费出生活费,到现在我爸妈已经年过半百了。我家老大读书时候就在外面打工,后来成了我家最富有的人。我家小三,中途辍学,打工一年,回来重读,如今毕业也有份工作慢慢经营。我,老二。年年拿奖状,发喜报的我,全村人都觉得有出息的我,读书读了20年,如今在为失业的事情焦头烂额。
读书读20年,读到现在,实在是个尴尬的事情。找工作被嫌年纪大。好单位挑你出身背景,小单位说你学历太高,这书读的可不是无用了么?
这恰恰与我男朋友相反。他高中时候因为家里穷,突然想辍学打工。大概那个时候他也跟我一样,觉得打工挣钱是件容易而骄傲的事情。跟一个小伙伴坐车去了一个亲戚家,小伙伴的亲戚好心收留了他,还开导了下他。腼腆又要强的他突然反悔了,好心的亲戚就把他送到车站,孤单的小青年,回到家,他爸爸踹了一脚后回学校读书了。后来这个小青年成了他们镇第一个一本大学生。再后来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而那个当初跟他一起的小伙伴还在打工。再聊起来,他们已经很难聊到一起了。
我父亲一直觉得我是个宝,每每面试失败,谈及到面试失败的几个原因,老人家就气愤的说要给主席写信,说性别歧视,男女不平等。说大学扩招太盲目……我那已经成土豪的姐姐略有微词,说爸妈把钱花我身上了,看吧,一个子也回不来。
其实失业也是个人问题,因为选择这个城市而放弃了已有的机会。没想到后面的路这么长。导师鼓励我读博,连男友也有点责备我不听导师建议,如此浪费了自己。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读书无用,可是不读却不行,读多了未必是件好事。不多不少也可能被尴尬。不是读书有没有用,读书有没有教给我们在当下环境中生存的技能。如今读大学不想当初那么难了,可是大学也不再那么神圣了。
读一般的书无用,要读就读最好的,最好的书才能读出最有用的自己。书无用,不是书的错,是读书人的错,读书人在这个竞争环境下没有见识的选择了降一层次书,等到出了校门也就被放到了下个层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