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冷山》的扉页有这样两句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们打听通往寒山的道路,却一无所获。可见,这句由唐代诗僧所作的诗对国外的影响。寒山诗的流行得益于加里斯奈德翻译的二十四首寒山诗,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寒山是美国最著名的中国诗人。
寒山在世人里的印象可能只有寒山问拾得的那段对话,对我来说,认识到更加深入地了解也是因为这段对话。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段对话中透露着一种为人处世的哲理,让我感受颇深。这是一种豁达超然洒脱的境界,与中国道家思想中的“少思寡欲,不去争斗”的思想类似。但“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又包含着一种笑到最后的思想。
寒山是一位隐士,是一位诗僧,他的诗里有着满满的禅意。
“寒山”这个词屡次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寒山子似乎很喜欢“寒山”这个词。《楚辞·大招》中说:“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 ”总之,寒山就是阴不见日的山,很冷的山。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通向寒山的道路没有车马的踪迹,有着连绵不绝的溪水,幽深的叠嶂,有泣露,有风中吟唱的松树。隐士寒山子迷失在幽僻的山径里,随着自己的影子而走。这是世外桃源般的寒山道,这是一个淡泊的寒山子。他爱这样的寒山,安静的寒山,自然的寒山,他也是这样的寒山,自然洒脱的寒山。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说通往寒山的道路不通,实则是写人心的不通。天下最难的就是“君心”与“我心”之相通,人心通了,还有什么不能的呢?
“寒山道,无人到······我独居,名善导······”“寒山寒,冰锁石······”“寒山深,称我心······”“寒山子,长如是·····”他的三字诗里也有许多“寒山”,寒山也是深山,这样的深山,人迹罕至,冰天雪地,非常适合他的心境,也是他所喜爱的环境。而“我居山,无人识”“独自居,不生死”。这是一种非凡的境界,我独居深山,无人识我,我却不悲伤,反而非常的豁达洒脱,这样的深山里,却没有樊笼,没有束缚。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这是一个冷森森的寒山,寒气逼人的深山,冷寂的寒山,而他心如古井,不关心春去秋来,这是超然物外的寒山。
寒山是唐代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天台山成了他的寒山。他在这里是无我之境,以树皮作帽,破衣木屐,喜与群童戏,言语无度。寒山是他的乐园,也是他的清净之地。
寒山是这样的冷寂,可他却不怕冷吗?但是心更冷淡啊,心之冷淡使他也不怕冷,至于为什么冷淡呢?这又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与中国古代绝大多数隐士一样,无非就是多次落第,仕途不通,心灰意冷之下只好隐居。寒山是他的乐园,却也是他的牢笼,他把自己封印了在此,这是他的冷牢,他也无法逃出的冷牢。
“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前面也曾提到了拾得,他们都把天台山作为修行地。寒山和拾得被称为“和合二仙”,他们常吟诗答对,情同手足。之所以这么亲密,应该是由于相同的心境吧。
轻轻吟诵“寒山”二字,先是感受到一种冷寂之感,而后就能感受到一种洒脱超然之境了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