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明时节:抹不去那淡淡的哀思

清明时节:抹不去那淡淡的哀思

作者: 筱岚_1e58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17:44 被阅读0次

        我对清明节的最初认知,应该是来源于杜牧的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时并不甚懂清明节对很多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于当时的我而言,只觉得有种淡淡的忧伤。现在才明白,原来悲伤也不一定要写出来,轻描淡写的一笔有时更扎心。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据传清明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季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每到清明,人们一定会去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这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除了扫墓之外,人们还会在这个时候进行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拔河、荡秋千等。

        在这些民俗中有关于插柳的来历应该算得上是比较传奇的了,民间对于清明节插柳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为了纪念“教民稼墙”的农事祖师神农氏,另一种说法是为了驱鬼辟邪,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不管清明节的表达形式有哪些,说到底这些也都是后人们对祖先思念。时间有距离,而思念却没有界限。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的《阊门即事》)

        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站在城门处,想到现在因为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远方寥寥几处人家燃起的新烟,却是一片凄凉。

        袅袅青烟升起,如同对先人的思念,悠长绵延且细致。那时候,人们也许觉得清明燃起的缕缕青烟,可以向远方的亲人传递想念。

        我隔着屏幕,看着这诗句,想象着当时的人们经历着何种的困境,诗人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写出了这首诗。横跨千年的维度,白云苍狗、物换星移,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唯一没变的也只有文字。

        它寄托着当时人们的情感,拥有承载着历史传承的作用,时间愈久,感情愈深沉。所以,我相信文字是有温度的,即使相隔千年也依然拥有某种力量让人可以感同身受。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时空流转,转眼到了明朝,此时距离唐朝已经过去了1000余年,但是百姓却依然因为战乱而居无定所。

        适逢清明,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看起来有些零乱,只能用形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这多少有那么一些悲哀。

        我并不能完全的身临其境,只能透过这只言片语的碎片来拼凑出当时的情景。当战争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流离失所、风餐露宿已是常态。在这种情形下,祭祖这件事也显得这么奢侈。

        民不聊生的朝代,民众能够得到一箪食一瓢饮已是幸事,又如何敢要求其他?

        余生摇摇,天命昭昭。当剩下的生命变得漂浮不定时,上天的安排也变得清晰起来,战乱总会过去,人们的日子也会一天天的好起来。会有那么一天人们可以拥有自己的住处,不用再担心居无定所也不用担心食不果腹,也许有那么一天人们可以走在阳光下, 沐浴着春风。

        又逢清明离愁日,阴雨连连未可休。空对墓碑良久立,情深泪落而不知。 (筱岚《清明》)

        这首诗是作于数年前的清明,我现在还记得那天,天空零零散散地下着毛毛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伤感的氛围。山坡上矗立着的墓碑,看似不能说话,其实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跟我们低语,那阵阵的微风伴着细雨,不可说,却已明。

        待了没多久便走了,我望了望远方,跟以前似乎没什么变化,可我知道有些东西还是悄悄发生了变化。大树和小草都能年复一年的发芽,庄稼每年也都能收获,只是人不在了,却再也见不到了。

        也许在所有人的眼里,离别,都是一个伤感的句子,只是人们都希望离别不是句号,而是破折号,指向一个带着笑容的温暖明天。有些时候,能有一个值得期待见面的人也是幸福的事。

        清明节,慢离别,徐志摩在《再别康桥》 中曾说: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很多时候,分别是无声的眷恋,世间万物能握在手里的又有几分?选择放手既是被迫接受现实的无可奈何也是为了以后可以走得更好。

        太多的想念汇聚成了一点点的牵绊,牵绊的过多反而不容易走出来,将怀恋留在过去,不用时刻想起,在某个时间段的怀念便已足矣。

                 清明节的主旋律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应该是怀念和伤感的,其实,也可以有另一种的解读方式。清明过后,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又是另一番的景象。

                 可以不用过于缅怀,将思念写在纸上,让它随风飘散,不用细说,风儿会把你的想念带到远方。

                风儿轻轻地吹,雨儿缓缓地下,不会有人知道风经过的地方,曾承载着最深切的眷恋。

               我相信在远方的亲人会收到我们寄出的牵挂,有人能一直念着,对于死者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愿总有人会被温柔以待,

        愿总有人会被惦念,

        这个清明不太冷,

        看完这篇文章的你,是怎么想的呢?

相关文章

  • 清明时节:抹不去那淡淡的哀思

    我对清明节的最初认知,应该是来源于杜牧的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 清明时节思念悼念先贤寄托哀思 郝小学

    清明时节思念悼念先贤寄托哀思 清明时节又到了思念悼念先贤之时,我们全家来到父母墓前,寄托一片哀思!表达和传承一份...

  • 《清明哀思》

    《清明哀思》 阳春四月雨纷纷 万绿孕苞涵泪淋 清明时节寄哀思 气清景明祀前人 鸟语花香述衷情 盛春时节思故人 时不...

  •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 作者:东华 清明时节, 柳依依, 寄哀思何处?; 梦里常见, 泪潸潸, 怪梦醒可叹?; 风里纸蝶, 飞漫...

  • 清明时节寄哀思

    一份思念 透心彻骨 从那个看不见的源头 缓缓渗出 流经岁月 洗涤世代 承载着不可言状的哀思 从远古奔向未来 忙碌的...

  • 清明时节寄哀思

    今天下午一点多时,我带着妻子儿女回家祭祖。 我家的祖坟在我家西北方向,大约1公里的田地里。 北边的坟头下埋着的是我...

  • 清明时节 无限哀思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每年的今天总是要给家里的老人上坟,今年也不例外。 家里最后走的老人是我的姥爷,距今也有二...

  • 清明时节寄哀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今年的清明节被国家定为全国哀悼日。上午十点,国旗下降一半,防空警报声响彻云霄,全国人民一起...

  • 清明时节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节,很自然的就会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也会更加怀念逝去的亲人。 今...

  • 清明时节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没有雨,但心里的雨一直没有停过。从未想过,今年的清明,天堂里多了一个我永远无法再陪伴的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时节:抹不去那淡淡的哀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vb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