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是不管孩子还是年轻人或者是老人都可能会遇到的。
这可能和贫富没有太大的关系,所有的种族民族以及收入群体都会遇到不良情绪的问题。
但是,贫困儿童情绪技能的各项指标是最糟糕的。(情商一书315页)
原因有可能是由于父母受到经济问题困扰,比如说,贫困和失业。比如说离婚。
因此父母双方不得不长时间的工作,而把儿童独自留在家中与电视为伴。或者留在管理不上的幼儿园或者托班,被人忽视。
子曰:贫而无怨,难。
由此我们可知生活在经济贫困的家庭当中的孩子,他们从父母那里,能够习得的,很多时候可能是抱怨,是指责,是愤恨,是不满。
我们当然也相信会有一些像颜回那样贫而不改其乐的人。也有人在穷困面前仍然保持乐观的人。
但是从概率上来说,我可能更愿意相信,很多人在困境面前是会有指责抱怨的。
他们的情绪可能会更加的不稳定。因为经济压力会持续的挑战他们的神经。
比如,电影幸福来敲门里面那个爸爸,因为经济原因去向他的朋友讨还借款。可是这个朋友却抵赖。这就会引发冲突。
那么这些孩子们,当他们有一些自身的情绪时,父母可能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去承接。甚至有可能是直接忽视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自身的能量很多都在这些冲突当中被耗掉了,回到家面对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来去应对和处理孩子的情绪。
这导致部分孩子很难获得共情的能力。因为共体能力它是需要父母在共情孩子的过程当中,孩子才能习得的。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他小的时候父母因为工作忙,就会把他锁在家里,以至于他其实很少有机会去跟同龄的小朋友交往,成人之后,他的性格也是比较宅和内向,甚至少言寡语。这也就限制了,他在职业上的一个成长。
还有一个朋友,他小学二年级左右的时候。也是因为父母工作比较忙,于是母亲就给他留了一袋子蔬菜,让他自己做着吃。但是这个妈妈可能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这个孩子其实还不会做饭。回到家已经饥肠辘辘的孩子,看到这母亲留下的字条和内在蔬菜,气愤之余,把菜全部砸烂了。这是一个非常愤怒的情绪。
我们当然可以理解这样的一种情绪,毕竟这只是一个7、8岁的小孩子。父母留下的也不是饼干也不是泡面这种容易操作的食物。
我我问这个朋友,你父母在医院工作,那么医院不是有食堂吗?朋友傻傻的看着我,他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医院有食堂,母亲需要给她留一袋生的蔬菜?显然这个母亲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
还有一次他记得自己回到家的时候忘了带钥匙,而天气发生了变化下起了雨。他冷得瑟瑟发抖,又不能回家之后在走廊上看着雨发呆。还好有好心的邻居让他到邻居家里,躲了会儿雨。
这些经历都告诉我们,父母忙于工作的孩子,有时候会被疏于照顾。
即使在城市里也一样,现在很多的父母,为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了托班。一般女孩子可以吃晚饭,可以写作业。但有的家长加班到晚上九十点才到家。孩子无处可去,又不愿意回到冷清寂寞的家。
前两天听到一个搞家庭教育的老师,给普通家庭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建议。在课外班上卷不过富人家的孩子,那么我们至少可以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情绪。
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保持情绪的稳定。
我觉得这点说的特别好。最近有一篇文章讲到,互联网行业兴起的一波女CEO。其中有一个就被盛赞情绪特别稳定。在高管的位置上,事情特别多,压力也特别大,还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实为不易。
一个人的一辈子能够保持情绪相对平稳,波动不是很大,于工作生活家庭都是有莫大的裨益。更容易幸福。
这才是真正富养的孩子。在情绪上富养的孩子。
因此父母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不要有太多的评判。包容孩子,鼓励试错。即使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这样的孩子他也有底气和其他孩子竞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