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第三20
【原文】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大意】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表达的快乐又不过分,悲伤又不伤神,感情不泛滥,恰到好处。”
【一点启示】乐不应过度,以免乐极伤悲;悲,也别太过,以免伤害身心健康。
【浅谈】
(1)孔子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像《关雎》带给我们的感觉一样,一切都是自然流露,不温不火。有时一个演员能哭得出来,但却哭得太过火了,不是剧情本身的需要,而是演员本身情感的发泄,这时观众才会“跳戏”。当然,这都是需要慢慢修炼的。
(2)整部《诗经》,先民真挚情感的流露,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伤:哀之过而害于和。但包括圣人,有时候也不能完全做到哀而不伤的中和状态,比如夫子之于颜回之死,哀之恸矣。又如孔子在齐闻《韶》乐,沉浸其中,三月不知肉味。中和,一个理想状态就是了。当然有人也讲,发自本心,就是中和,可能也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