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
为什么你如此勤奋,却还是学不好?

为什么你如此勤奋,却还是学不好?

作者: 易客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09:18 被阅读3次

先问一个问题:你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比如,马上要考试了,你是不是进行一种填鸭式的临时抱佛脚突击?在阅读一本经典书籍时,你是不是倾向于反复阅读?在读书时代,你是不是选择集中练习某一科目?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我可能要告诉你,你的方法的低效率的。

在《认知天性》这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的研究案例统计总结了如何学习的高效原则,请注意,这本书不是像那些畅销书一样的观点,例如格拉德威尔《异类》中的“一万小时定则”,而是通过诸多案例统计研究总结出来的规律,如果你读过艾利克斯的《刻意练习》,你会发现本书其实是《刻意练习》的升级版。

在《认知天性》中,作者指出:

到目前为止,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课本,并进行集中练习,这其实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

因为,重复阅读和反复练习会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自己越来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

那正确的学习姿势到底是怎样的呢?

作者认为,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学习。在后面,你还会多次看到检索学习,当然还有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反思等等,但如果说本书要给出只有一个高效学习原则的话,那就是检索式学习。

0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思考过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换言之,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学习?

书中开篇讲了一个例子:

有一个叫马特布朗的驾驶员,开着双引擎塞斯纳飞机独自一人飞在11000英尺的高空上,突然发现,右引擎油压降低,导致飞机倾斜,情况十分危险。

在这紧急的时刻,马特布朗运用平生所学回忆对飞机的所学知识。

如果油压过低,就要冒着引擎失灵的风险,那么关闭引擎前还能飞行多久?关闭引擎后会怎么样?飞机回失去右侧的升力,那样的话会不会掉下去?在载重的情况下,一个引擎够不够用?不够用会这样?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思考和操作后,飞机最终安全的的降落下来。

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明我们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才能够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且及时地解决问题。因为当你在飞机上出故障的那一刻,是没有时间去查阅资料的,也没有时间去让你百度一下,只有靠你大脑中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第一个学习的本质是,要让学到的知识真正掌握,形成条件反射。就像马特布朗遇到引擎失灵作出的反应,赛车手处理紧急情况一样,不假思索,在条件反射的驱动下采取行动。当然要达到这种地步,需要不断的回忆,一次次练习,一遍遍重复。

练习和重复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不是我们平常所用的,而是本书作者一直强调的——

检索练习,间隔重复。

早在1885,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在研究“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到或听到的东西,70%会在短时间内遗忘掉,而剩下的30%会被慢慢遗忘。所以改善学习方法的一大挑战就是中断遗忘的过程。

在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统计,作者总结出了这个方法。检索练习可以将知识学得更扎实,效果要远远好于重复阅读,另外,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重复多次检索,并且检索之间要有间隔。因为,在重复回忆的过程中,有助于巩固记忆,同时强化用于检索的神经回路。

书中也列举大量案例来证明这个结果,例如,让学生阅读课本里的一段文字,然后选取一部分人进行考试,让他们检索回忆阅读过的内容,一周之后在考察他们的记忆情况,结果显示,接受过考试的学生比没接收考试的学生多记住了50%的内容。

再比如,研究人员让学生们听一段故事,里面涉及60个实物的名称,一批学生在听过之后马上就参加测验,结果显示他们能回忆起53%的内容,一周之后,这一比例下降到39%,另一组学生学习完全一样的资料,但不参加测验,一周之后,只能回忆起28%内容。再进一步,还有一组学生进行3次测验,一周后,能回忆起53%的内容。

所以说,检索练习比单纯的阅读更有助于记忆,同时,多次检索练习也好于一次检索,尤其是有间隔的检索。

对于这个结论,在我的学生时代,深有体会,上学时,我有一个不错的习惯,当天学到的知识,晚上必定要复习一遍,然后周末再复习一遍,而且每次复习时,总是看着目录进行回忆。所以说,像历史,生物,地理,那些需要记忆的学科,成绩总是不错。

我忘了这种方法是从哪里学到的,总之效果十分不错,以前我不知道这种方法为什么有效,直到读完《认知天性》后,我发现原来这是经过研究证明的学习方法。

02「 后刻意练习」时代

正如开篇所说,如果你读过《刻意练习》,你会发现《认知天性》其实是《刻意练习》的升级版。(ps:关于《刻意练习》的书评,详情点击

《普通人如何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者认为: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但随后而产生的快速遗忘却不被人们重视。

比如,考试前的填鸭式集中学习,俗话说就是,临时抱佛脚,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考试过后,大部分内容都已经被遗忘了。

这不是学习知识的正确姿势,而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

再比如,现在我们参加的那些培训营,诸如21天养成一个习惯,7天教你学会PPT……,效果是肯定有的,但时间维持却很短。

那么相对于刻意练习,「后刻意练习」应该是怎样的呢?

作者提出了他的三个观点: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

首先,间隔练习使知识储存得更牢固,因为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里的心理表征得到加强,并与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其次,在进行两个以上或多个主题和技能学习时,穿插练习要胜过集中练习。这里面涉及到脑科学相关的知识,大脑皮质上有一百多亿个神经细胞,功能区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

比如,如果让你背一天的单词,你会怎样?可能背到两三个小时就背不下去了,但是如果你背两三个小时英语,再去做一个小时数学,再接着背英语,可能就不会背不下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高中时期,我们一天能够持续学习10个小时以上,学完语文学数学,学完数学学英语,学完英语学物理……;

没有哪个学校会安排这样的课程表:周一学习语文,周二学习数学,周三学习英语……

第三,多样化练习相比较于简单的集中练习,需要耗费的脑力更多,编成的心理表征更灵活,适用范围跟广泛。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明:

在体育课上,一组8岁大的孩子练习沙包投篮,一组学生在距离3英尺的地方练习,另一组学生在2英尺远和4英尺远的地方练习,12周过后,接受测验,篮子摆在3英尺的地方。实验结果显示,投篮最准的是在2英尺远和4英尺远练习的孩子,而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在3英尺远的地方练习。

所以说,多样化练习适用的范围更广泛,因为它能够把一种情景下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其他情景中去。

03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1)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在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时候要先忘掉一些东西,经常忘记一些矛盾的,与旧记忆相关的记忆线索,这样才能把记忆线索和新知识联系起来。

这一点很难理解,但又非常重要。

比如,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的情节。

张三丰问了张无忌三次。

第一次问:无忌,我刚刚演练的太极剑法你还记得多少?

张无忌回答:忘了一小半了。

张三丰过了一会又问:现在还记得多少?

张无忌回答:已经忘了一大半了。再过了一会。

张三丰又问:现在还记得多少呢?

张无忌回答:全忘记了。

张三丰神秘的一笑,说道:你可以去和他们应战了。

所以,想要学习新知识,就必须忘记与复杂旧知识相关联的线索。

当然,这里所说的忘记并不是彻底的忘记,而是暂时停止使用记忆线索,目的是不让他们轻易回忆起来。

2)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

心理学家发现,知识或技能越容易被检索,就越不容易被记住。相反,你在检索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知识越容易被长期记忆。

这其实不难理解,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越是容易得到的,越不容易被珍惜。感情亦是如此,轻易得到的爱情,其牢靠性是值得争议的。

3)“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在我们的认知中,通常认为只要是干扰就不利于学习。

但在《认知天性》中,作者指出,某种类型的干扰可以给学习带来一些好处,而且有时会收获奇效。

比如,一篇排版正常的文章和一篇排版模糊的文章,大多数人肯定愿意选择阅读前者,但就其阅读效果来说,后者的记忆效果更好,因为,当页面文本有模糊,或是字体略微有些难以辨认时,人们能够更好的回忆起文章的内容。

再比如,有时候,学习场景尝试着更换在一个人多的地方,记忆效果会大大不一样,就像读书时期,在早自习一群人读书和一个人读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伟大的毛泽东爷爷,曾经看书的时候,就专门到集市上去看。

诸如这类干扰,我们称之为“良性干扰”,这种干扰不仅不会干扰学习,反而能增强学习效果。

4) 失败是努力的一部分

在我们的认知中,失败就是对自己的否定。失败代表了你没有做好。

可在作者认为,有时候经历失败,才能在面临风险时更加不屈不挠的努力,失败是努力的一部分。

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时,面对做了10000次的尝试还没有成功,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10000种不合适的材料。

再如,乔布斯在2005年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中提到,1985年,30岁的他被苹果公司解雇了,可事实证明,后来他认为被苹果公司解雇是他一生中经历的最好的事情。因为他从此进入了自己人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一段时期。

04学习的基本策略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给出了我们一些学习策略。在此,我总结一下:

检索练习:从记忆中检索知识和技能,不要再反复阅读了。

作为学生,在读课本或研究课堂笔记时,时不时的停下来,合上书本问一下自己:刚才学到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又是什么?我该怎么理解?总之要通过检索来记忆知识。

樊登读书会的樊登曾介绍他读书时的学习方法,在每次考试前,拿一张大的空白纸,然后检索自己对这门课程这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

对于我们来说,检索练习的地方其实很多,比如,经常有人说,读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篇公众号文章后,没有什么收获,这时就可以用上检索练习了,可以尝试着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提炼3个要点出来,而不是读完即完。

另外,我强烈建议大家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点东西出来,因为在写的过程中,就需要你检索你对这本书的掌握情况,有时你以为你掌握的很好,实际上,那是一种错觉。

间隔重复:即是指在两次检索练习之间要隔一段时间。

就像我以前读书时,当晚必定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周末还会再次复习一遍,这种记忆效果在我不知觉的情况下就牢记住了知识。我深有体会。

间隔重复,其科学依据也是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而来,哪个阶段忘得最多,就在哪个阶段重复检索。

穿插和多样化练习:穿插和多样化练习是一种高效的换脑方法。有研究表明,这两种练习方法可以提高对待问题的辨识度。

就像,书中所举的例子所说,在2英尺远和4英尺远投篮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好过一直在3英尺远投篮的学生。

最后是反思。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因为反思融合了检索练习和间隔重复。在反思中,我们要问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需要学习什么?要采用什么策略?

最后,正如书中作者所言:

我们之所以努力,是因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们的能力,你所做的事情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有能力做什么,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只要保持一种成长的心态,你就可以终身受益。

而学习是努力的最佳捷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最佳伴侣。

END

阅读书籍:《认知天性》,作者[美] Peter C. Brown / [美] Henry L. Roediger III / [美] Mark A. McDaniel 

或者读读这些文章

 刘润:写作24年,从5块到6000万的三条终极写作武器

工作中80%的能力问题,实质是态度问题

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

普通人如何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如何高效学习?

                                                               易客志 ∣有用 | 有料 |  有趣

                                                                 阅读    |     思考    |     践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如此勤奋,却还是学不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wm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