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为比尔·盖茨年度特别推荐,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80周!作者塔拉·韦斯特弗于1986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山区,十七岁之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后获得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赴哈佛大学访问,并最终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和你一样,当时选择读这本书也是被它的宣传语深深地吸引,觉得这可能是一本能让我能秒变学霸的武林秘籍,但当真的合上这本书的那一刻,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奇葩说”里詹青云曾经说过,人们都赞美我从一个小城市走到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但很少有人能关注我这中间一步步的过程。同样,书中的主人公塔拉也是如此,那她是怎样一步步走出大山,登顶世界顶尖学府的呢?本文也许能帮你找到一些在学习和工作上精进的方法。
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并思考他们的行为。
在塔拉的家庭中,父亲是虔诚又刻板的摩门教徒,反对一切政府行为,不允许孩子们上学,生病了不能去医院,而由自学成才的药剂师母亲用草药医治。家中七个孩子,全部在父亲的废料场帮忙维持生计。在家中,父亲是绝对的权威和掌控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所有的孩子都言听计从,从来不觉得在这个家之外,是完全天翻地覆的另一个世界。
这个家中出现的第一个“格格不入”的孩子是老三泰勒。家中的父亲在早期让他的孩子们去过学校,后来全部退学了。泰勒就是在那时上了一年学,并在那期间喜欢上了代数,书中讲到“代数之于他的大脑就如空气之于他的肺一样自然”。以至于后来即使辍学回家,他也坚持自学。父亲反对他上大学,他就在给父亲工作之余学习并参加考试,最终考取大学,走出了大山。
那时的塔拉在父亲的影响下还不知道山外的世界,也不觉得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她觉得她的这个三哥(塔拉最小)有点奇怪,和大家不一样。其他孩子吵闹、打架,泰勒喜静,爱看书,喜欢分类、标记、整理。塔拉和其他哥哥们在一起时也是一样的吵闹,但和泰勒在一起时,她变了,甚至能“透过他的眼睛看到自己”。泰勒有很多音乐CD,塔拉喜欢蹲在他脚边的地板上,与哥哥一起听音乐,在这音乐中,她甚至能感觉到与学习、纪律和协作有关的东西。正是在哥哥的影响下,她开始自学并参加考试,走上了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善于观察别人的行为并善于辨别美丑,并为追逐美的事物勇敢果断的行动的人,才配拥有美好。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易中天有次参加访问时说,“很多父母经常问我,如何让他们的孩子像我一样爱读书,我说,只要你们父母像我一样爱读书就可以了。”而作为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需要自己去寻找好的榜样并学习他的优点。
对不懂的东西耐心阅读。
泰勒走后,塔拉又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只是有时会学着哥哥的样子读点书。没有书读,她就从家里仅存的《摩门经》开始读,先快速读一遍,然后在第二遍时放慢速度并开始做笔记,然后就信仰和献祭等教义写短文。即使没人读她的文章,她也坚持写,因为她想到哥哥泰勒也是为自己而学习,她要像他一样。之后她又读了父亲的一些书,主要是摩门教先知的演讲、书信和日记汇编,这些书是用十九世纪的语言写的并且非常抽象,但塔拉总是慢慢地学着适应阅读。她在书中写到:“我学着弃我而去的哥哥的样子,在借来的书桌前枯坐,努力而仔细地研读一条条摩门教义。我在学习的这个技能至关重要,那就是对不懂的东西耐心阅读。”
正是这种专注、扎实的阅读写作训练为她之后进入学校进行正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之后的学校生活中,塔拉一直坚持写日记,将自己的经历和所思所感都记下来,这不仅能提升她的思考、写作能力,对她之后的心理创伤恢复以及与自我的和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塔拉家庭的扭曲还体现在她有暴力倾向、情绪极端不稳定的二哥肖恩,而父母对二哥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觉得塔拉有些小题大做。有一次肖恩对塔拉施暴时碰巧让泰勒发现,泰勒劝塔拉申请大学,走出这个家。他说,“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在哥哥泰勒的劝说下,塔拉买了一本大学入学考试学习指南,开始做上面的数学测试题。但她压根不认识那些数学符号。于是她又买了一本代数课本回家,然而她无法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书中写到“我能感知其中的逻辑,能感觉到它们赋予秩序和对称的力量,但我无法破解其中的奥秘。”遇到困难的塔拉想起了她自学成功的哥哥,于是不会解的问题向他求助。由于平时需要在父亲的废料场工作,她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学习,因为早上在自己还没因为工作累垮的时候学习,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很多人在工作之后很难再保持学习的热情,因为下班后只想躺在床上放松,这样,你不妨学习一下塔拉,选择在工作前读书学习,学会充分管理自己的精力。就这样,塔拉成功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
“机会渺茫,但我是擅长抓住机会的女王。”
塔拉终于进入了大学,然而从未进入学校的她显得格格不入,没有人愿意与她称为朋友,连她上课提出的问题都显得怪异。第一次考试证明她真的不适合学校,而如果最终她不能通过考核,她就不能继续待在学校了。虽然她表面不在乎,但当考试结束,她站在冬日的严寒中,凝望面前的高山,她对自己说“群山依旧陌生而险恶,但我想留下来”。
之后她用了很多方法重新学习,比如做了记忆卡,而且通过与自己的同学探讨,学会了读课本。为了通过考试,每天晚上都学到凌晨两三点。最终,在期末,她拿到了A。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塔拉与自己的犹太历史课教授克里博士谈话时,教授推荐她参加他组织的在剑桥大学的留学项目。在剑桥大学,塔拉进一步提升了自己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在剑桥大学,塔拉对自己的导师说出了自己在学习大屠杀和民权运动之后的一些疑惑和见解,并对历史和书籍有了新的看法,她认为历史不该被认为是一种权威而不可改变,因为人类包括历史学家对过去的了解是有限的,并将永远局限于别人告诉他们的。结合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她深深地体会到改变重大的误解便是改变了世界。将自己所学知识与自身的奇特经历相联系,让塔拉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也深深打动了教授。后来在教授的帮助下,塔拉每天阅读大量书籍,为自己的论文搜集素材,而她所运用的读书方式,再也不是父亲教导的,要么膜拜书籍,要么完全摒弃书籍,而是在阅读方法中植入假设:“书并非儿戏,我也并不软弱。”也就是她将书与自己系统地融为一体。
最终,结局你可能猜到了,教授评价,这是他在剑桥三十年来看到的最好的论文之一。塔拉所用的学术研究的方法是,现有经历,然后读书,不是为书马首是瞻,而是与书对话,这也是如今教育下学生缺乏的,其一,看世界、经历事情,其二,读书并与书对话碰撞自己的思想火花。
“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
在哈佛大学的经历让塔拉获得在剑桥攻读硕士,以及后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读。读博士不再是仅仅阅读别人的著作,而要开始独立创作作品。她在书中说,“阅读了五年的历史,现在该轮到我来书写历史了。”这一次,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准备将摩门教作为一场学术运动来研究。接受多年的教育,塔拉在内心始终有一个愿景,希望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她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自己的思想。很多人困于无法在心理上跳脱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痛苦,虽然这样可能更加痛苦,但塔拉努力地去做了。这期间,她大量阅读休谟、卢梭、史密斯等人的作品并着迷于他们对家庭的看法——人应该如何权衡自己对亲人的特殊义务以及对整个社会的义务。这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了,读书,思考,最后解决实际问题。不唯先知、不唯权威、不唯专家,而是相信自己的头脑。“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呢?我想,是我。”
不论你是学生党亦或是已经工作的社会人,相信塔拉的做法都会给你很多的启发,关于学习、关于教育,关于家庭,关于与自我和解。永远不要禁锢自己,“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如果你的过去错过了很多,也不要紧,正如书中所说“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所以,向着你的未来迈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