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说什么,去旅行我还是要把娃带上的。
对于我们家这种打工人家庭,还是996的那种搬砖工,平时的工作忙碌到飞起,经常早出晚归,一天跟家里人都说不上几句话。每到这种法定小长假都希望能在节假日好好休息好好陪伴家人。
关于一家人出行,由于平时小孩上学,大人搬砖,时间很难统一,所以小长假这种 “片刻的旅行“在我们家更是难得的时刻,就那么几天假期却在我们冗繁的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
昨天朋友大立抱怨说想把把机票退了,本来打算去的地方,现在酒店的价格已经上升到6000多一晚,相较平时涨了三倍多。
她说她家孩子九月份就要上小学了,本来想着在孩子入学前再去玩一玩,但是感觉只是烧钱而已,没什么意义。
大立这几年也带着孩子去了不少地方,回想起来这些年,孩子每次要去一个地方,只是关心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玩的。每次问孩子旅行有什么收获,孩子说很多都不记得了,只是觉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挺好,一家人在一起玩的高兴或者不开心事情。
孩子的反应,让大立心里觉得挫败,花了这么多钱去看世界,孩子也就那样,除了买回来一堆纪念品,几年后坏掉或者占用地方而不得不被清理掉。看不见什么效果。更别说成为大人们期待的有眼界,有见识。
说实话,我特别能理解她的感受,几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
记得有一年我自己带孩子去东南亚国家,那时候孩子小,走不了多久就喊累了,经常走不了几步就吵着要妈妈抱抱或者要妈妈背,那次旅行我基本是全程又背又哄,一边还要带个妈妈包,装好孩子的汗巾、水杯等装备,那次是我觉得有史以来最累的一次旅行。
最后孩子回忆起来,只记得那些商场的保安扛着枪站岗,看起来严肃又冰冷;那些当地的孩子在路边随便捡东西吃,还抢游客的食物;那几天妈妈心情不好老是批评他。
说起来那次碰上极端天气,不能按期回国。当时在几个城市来回的飞,辗转找那个城市能尽快回国,最后还是没办法,滞留在当地好几天,心情可想而知的不美丽。
虽然说当时旅行中难忘的瞬间还是有很多的,但是觉得孩子太小了懂得的有限,不想单独带孩子出远门了,还是等一家人出行的时候再带上孩子。
孩子年岁小,带出门好像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懂,后来我自己去旅行就有好几次都没有带孩子。但是每一次都会挂念孩子,看到好看的风景,吃到好吃的美食,又忍不住想,如果孩子在身边,他也可以感受到,该是多高兴啊。
后来,我们一家人决定放假抽时间全家旅行,去了一些地方。那时候观察发现孩子的见识和感觉与成人完全不同,旅行的效果和收获也不同。带孩子旅行真的不是烧钱,孩子花不了什么钱,花钱的都是父母强加的奇怪期望。
有时候旅行就是在呆腻的城市,去到陌生的城市和乡野,体验别人的生活。通过品尝当地的美食,与当地人一起晨起暮归,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体会不同的民俗特色。
带孩子旅行不仅仅是行走看世界和享受生活,不只是去看什么风景和见识古老文明,更好的是激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这种探索不只是为了开阔眼界。
在旅行中,孩子完全是靠自己的感受,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的是亲近自然的纯真和乐趣。在博物馆看到文物和历史,他们并不会背下来或者见过就永远记得,只是听文物的有趣故事。
他们在与当地人沟通交往的时候,这样的烟火和日常,只是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是父母能暂时放下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全情投入陪伴在自己身旁的舐犊情深,以及与父母之间亲子互动的天伦之乐。
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让孩子慢慢地参与出行规划,听取他们对出行的规划和想法。让他们合理安排自己行程的时间和消费,作为培养孩子规划能力的一次锻炼。
这种习惯的养成,也让他们有规划地安排自己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成长。
因为都是经常走出去,在外看过生活的繁杂,面对困难的时候心态也更加从容和自信。
写在最后:
这么看来,带孩子旅行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它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阅历和见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和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何乐而不为呢。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