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对汉人采取了严禁抢掠、圈地,用科举考试的办法任用汉人知识分子等比较宽松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会到入主中原的阻力大大减小。尤其是清军进入北京后汉族士绅对满洲统治者的支持和拥护。过程中他们意识到要想统治中原及南方广大的地区,就必须实行汉人的政治制度。
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吸取了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元朝统治者虽然使用了中国的皇帝制度,却没有实行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相匹配的政治制度,他们弃用了科举制,使得大量的知识分子才干无法施展,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给蒙古贵族以各种特权,拒绝或抵触任用汉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激化了社会矛盾。
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日益腐朽,相互争权夺利,尤其是后期皇位的争夺,40年间九位皇帝担任执政,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日益不满元朝的统治,随着农民起义的爆发,最终不到百年而亡。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满洲人口只有十来万,文化上也落后于中原王朝,他们只有接受汉人的先进文化制度,才能让自己的统治长久起来。
汉人的民族意识比较强烈,对自己的祖先文化不会轻易背弃。清朝初年颁布的剃发令,就立即遭到百姓的各种抵触,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清朝虽然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也保留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八旗制度。另外,也有一些制度上的创新,比如为了加强皇权维护统治,康熙时设南书房,雍正时军机处的设立等。
总之,清朝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不及中原王朝的政权,要想统治偌大的中国,就必须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这是获取民心,顺应历史的必然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