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丑就要多读书读书
高效能阅读,提高工作的专业能力

高效能阅读,提高工作的专业能力

作者: 简一的西楼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09:34 被阅读114次

    过完年没多久,我辞职了。顺利交接好后,开始投简历,找工作。找的过程,其实并不顺利,不是因为岗位经历过于丰富,就是可替代性太强,没有特长,面试一次次被刷下来。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但现在回头去想当时被刷下来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专业能力不强。对于企业来说,他们要的是专业和经验对口的人才,减少磨合时间的同时,还能在最短时间里,为公司创造价值;对于求职者来说,如果有足够的专业功底,找工作并非难事。但想要升职加薪,必须得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学习至少3-5年,提高专业能力,从而做到精做到专。这里的专业能力是狭义上的,指胜任一种职业而具备的能力。

    如何提高专业能力呢?除了日常的工作交流外,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通过89种读书技巧,以及大量名人读书的案例,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书,怎么快速地读书,读书之后,又如何用笔记管理个人知识,从而形成一个信息的循环圈子。这个圈转得越久,越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专业能力自然成长地越快。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更是有名的效率专家。这本书就是他在2007年,阅读差不多一百本以读书技巧为主题的书籍后,结合自己实际的读书经验,整理而成的。每个阅读这本书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读书前,首先要知道读书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选择对应的书籍阅读就好。一般来说,有这样三类,娱乐消遣、收集信息和获取知识。对于提高专业能力来说,读书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但这类型的书籍,大多有一个共同点,枯燥难读。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提供了几种培养读书兴趣的方法,简单实用。分享其中的四种方法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想起了初中时,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名著。厚厚的很多本,里面的文字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晦涩难懂。于是,我买了最通俗的那种缩略版的初中名著读物,不仅读完了,后来还连续买了至少十来本。从那之后,我就养成读书的习惯。

    2、读者十条

    包括不读、跳读、不读完、重读、随意选读等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读者原来也有不读完的权利。传统的应试教育告诉我,要么不读,要么全部看完。所以现在,当一本书看到中间,放弃可惜,食之无味时,我会选择不读完。这也可能是我与这本书的缘分未到。就拿《高效能阅读》来说,放在两年前,我是不会去碰的,但现在的我,愿意静下心来去读去写,说明读书的也是有契机的。

    3、降低读书门槛

    先从了解作者开始,比如看看他的八卦、听听他的声音、去微博与他互动或者参加他的讲座。了解他之后,再去看他的书,会更有兴趣看下去。

    然后培养阅读仪式感。就像很多作家在写作前,会有特定的仪式一样。杜鲁门·卡波特在写作前先用小刀削几支铅笔,等打磨好一支之后,才开始写作。我们也可以在读书前听舒缓的钢琴曲,让自己心静下来,再去读书。

    4、去图书馆读书

    图书馆是大学期间和这几年都非常喜欢去的地方。那里的读书氛围非常好,既安静又不会有人打扰。如果觉得去读书馆不方便,找个附近的咖啡店,拿上书边看边吃甜品,也是不错的。

    上述的方法,同样适合不喜欢读书的人。当我们清楚地明白读书的目的,养成读书的习惯时,就可以开始进入读书的第二阶段,系统地阅读专业书籍。

    二、垂直型阅读×水平型阅读,使知识立体化

    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类人升职非常快,能在短时间里,迅速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因为他们拥有某个领域的专业才能。也是开头提到的职场专业能力。

    要成为这类人,除了具备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高敏感度和强忍耐力。他们常常阅读大量特定领域的书,这就是垂直型阅读,通俗点说,就是主题阅读。除了垂直型阅读以外,还需进行水平型阅读,也就是什么领域的书籍都要了解,不需要达到精通的程度,至少了解基础知识,能简单的应用就好。

    关于怎么平衡两种阅读书籍的时间和金钱比例的问题,我们不妨参考谷歌公司“70:20:10模式”的投资基准。也就是说,专业书籍占70%,与专业书籍相关领域的占20%,其他领域的书籍占10%就好。

    有人会问,这么多书看得过来吗?这就需要高效能阅读,即原尻淳一所说的,为了产出有针对性地快速阅读。在专业能力上缺少什么,就去阅读什么。比如,你是个设计师,不知道如何设计logo,那就专门找logo的教学书,哪里不懂专攻哪里。这里有三个阅读的技巧分享给大家。

    第一,速度技巧。拿到一本书,先看目录,大致浏览一遍书里的内容,如果发现不合适自己的,还可以及时调整;然后略读,只看每篇文章的黑体字,也是关键词,同时做标记,哪部分是必要读的,哪部分是有用的,哪部分是不用读的;最后是精读,阅读之前标记必要读的就好。同样的方法在《沟通圣经》里也有提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翻一下书。

    第二,类比技巧。当你刻意训练垂直型阅读和水平型阅读时,会发现两件完全不相关的事情,竟然有类似的逻辑结构。这是因为长期垂直型阅读形成了思考的主场,你会学着用思考专业领域问题的思路去看待其他问题。而且,两种类型阅读的结合,能让知识更有立体感,还能多维度思考问题,拓宽思路。

    第三,解剖技巧。把一本书比喻成做菜,逻辑结构是菜谱信息,素材是各种新鲜的食材,产出的内容就是装盘的效果。当你学着把一本书进行这样的解剖时,书中的精华也就掌握了。

    刻意地训练,长期地坚持,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会有所提高。我们也能像原尻淳一一样,一年阅读300本书。知道如何系统地阅读专业书籍后,我们进入读书的第三个阶段,管理个人知识体系。

    三、做读书笔记,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当我们以获取知识为目的,阅读专业书籍时,总会遇到非常多好的素材和知识点。这时,就要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书读得越多,读书笔记就越重要。有技巧地做读书笔记,能让我们在读完每本书后,都能有扎扎实实的收获。

    比如明治大学的斋藤孝“三色圆珠笔读书法”,根据不同颜色表示内容的重要程度。在最重要的位置划红线,一般的位置画蓝线,自己觉得有趣的位置画绿线。相当于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分辨什么内容,该用什么方式读,比较适合用在第二遍读书的时候。

    又或者奥野宣之“葱鲔火锅式读书法”,也就是摘抄和评论。把自己喜欢或者有共鸣的句子,抄下来,写上喜欢的原因,或对它的评论。既能帮助我们思考,也有利于加深对书的理解和记忆。

    这些读书笔记,既能记在传统的笔记本上,也能用印象笔记、有道云等网络笔记。当你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多时,网络笔记更加适合。不仅能随时随地记录,而且方便管理分类,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就推荐使用“Evernote”管理知识。照片、文档、截图、语音等等都可以记录。这个软件和我目前在使用的“Onenote”非常像。我给大家看一下我的笔记吧。

    我现在有两个笔记本,一个是文案资料,主要是与我工作相关的内容;另一个是写作课资料,主要是写作课资料和阅读的书籍。拿我读的书举例吧。

    最近是以阅读为主题进行读书,所以建了一个阅读类的分区。里面有目录和每本书籍的相关资料。目录里,我会以月份为轴,记录阅读的时间、书籍名字、作者、出版社以及书籍的标签。书的话,比如《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分成了作者资料、内容简介、读书摘抄、思维导图、破题资料和书评六大块内容。

    你们发现了没?不论我以后读了什么书,只要把它放入相关的类目中,就可以找到一整块的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笔记本无法分类保存的问题。

    据我所知,印象笔记和有道云也有类似的功能,还是蛮建议大家都用起来,将自己的知识分门别类管理好,等到要使用时,不再手忙脚乱,而是胸有成竹。

    Onenote,是我在找到目前工作后,开始使用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强。在工作中,我会收集大量的素材,以备不时之需;工作外,我开始高效能阅读,做读书笔记,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应用到工作中,把别人的知识变成最适合自己的。这才是提高专业能力的捷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阅读,提高工作的专业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et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