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丑就要多读书读书
不是你不会写小说,而是看书不够多

不是你不会写小说,而是看书不够多

作者: 简一的西楼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11:10 被阅读92次

    说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总会想到《罗密欧和朱丽叶》。

    讲的都是一对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许,却受到双方父母的极力反对,几经波折,最后双双殉情的爱情故事。

    同样是悲剧,同样表达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不同的是,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男主女人公的性格、对待和捍卫爱情的方式。

    抛开情节、人物和环境,只看核心骨架,本质上是同一个故事。

    这就是托马斯·福斯特在《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里所说的,天下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

    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现,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相似的。有些故事情节,好像在哪本书里也同样看到过。

    前段时间看了尼尔·盖曼写的《北欧众神》,他在里面说到,雷神托尔的武器是锤子,它能放大,也能缩小,携带很方便。这不就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金箍棒嘛。

    在《文学课》里,托马斯·福斯特从早期的文学著作,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和莎士比亚作品讲起,结合由其衍生出来的其他经典作品,用意象、环境和象征等方法告诉我们,阅读名著是有窍门的。

    找到这些窍门时,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名著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难读,重点是读书的过程,还这么轻松,这么快乐。

    托马斯·福斯特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他的文学课是美国广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文学课》改编于他之前的畅销书《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是专门为青少年所写的文学阅读指南。

    如果想要了解两本书之间的区别,建议去看豆瓣《文学课》书评区的第一篇文章,作者是柳无码。看完后,你会知道,哪一类型的人,更适合看哪一本书。

    与其说这本书为理解经典和流行文学的伟大之处,打开了一道门,我觉得更为想写小说却不知道如何下手的人,推开了一扇门,让我们了解写小说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功课。比如小说如何构思、灵感又是从何而来。

    不过,阅读经典文学的目的,并不是照搬照抄里面的情节和人物,而是以这些为起点,融入作者自己的想法,从而创作出新的作品

    一、所有的故事,都是有原型的

    原型,百度百科解释说,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或事,来源于现实生活。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原型是陆勇假药案。大概案情是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因帮助上千名病友代购价格低、疗效好的印度抗癌药格列宁,而触犯了刑法。

    编剧基于此,进行二次创作后,这才有了后来我们看到的电影。当然,部分情节存在一定的虚构性和改动性。

    托马斯·福斯特认为,原型是一种很久以前的,即某种模式所基于的思想。它是原始的,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联想。

    换句话说,以原型为圆心,能画出无数个关于故事的圆。有些是不完全重叠的同心圆,有些是彼此相交又各自独立的相交圆。

    那么,如何看出故事的原型呢?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是天赋,二是大量阅读。天赋并不是人人都有,但大量阅读却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于新手作家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当人生阅历不足够支撑起整个故事时,阅读就成为灵感来源的主要渠道。

    想写爱情故事,去读莎翁作品集,光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撑起了18世纪到20世纪欧洲文坛的半边天。比如《西区故事》、《罗密艾与胡里奥》。

    想写以宗教、牺牲、背叛、救世主为题材的故事,基督教经典作品《圣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诗歌、电影和小说里的元素,都来源于它。比如《老人与海》里的老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基督式人物。

    想写童话故事,应该不用我说了吧,《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随便哪本书,就能收集到大量的素材。

    想写神话故事,那就一定要看这六大神话体系,中国神话、古希腊神话、古印度神话、古埃及神话、古罗马神话和北欧神话。主要发源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艺术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前段时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原型,就是北欧神话。

    在读书的过程中,托马斯·福斯特建议用三种不同的视角来阅读,方便全方位了解整个故事。

    首先,读者视角。作为读者,我们更多关注人物、故事情节和故事走向。对于新手作家来说,这恰恰是最要引起重视的。往往能触动到自己内心的作品,也会让读者一见倾心。

    其次,作者角度。按照作者的思路来阅读,结合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一方面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另一方面在创作时进行思考,是否能升华或延续该主题。

    最后,学习者角度。重点观察书里的人物、情节和环境,看看哪些能作为灵感,哪些可以去掉。

    说了这么多,用两个词语总结,阅读和记录

    想写什么小说,就去阅读相关题材的书,记录其中的灵感,为写小说打下基础。

    二、小说是这样练成的

    官方是这样定义小说的,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写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托马斯·福斯特是如何讲述这些内容的吧。

    一般来说,一本小说的主人公,既可能是人类,也可能是类似吸血鬼、鬼魂、妖精等可怕的非人类。前者比较常见,后者相对少见,却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值得注意的是,主人公的身体状况。因为有些作者会设定主人公失明、患病或本身没有病自认为有病的情况,往往是作者埋藏的暗线,或用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无论选择哪种类型的主人公,说到底,讲的都是关于人性的故事。就像托马斯·福斯特说,世界上只有一个故事,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故事。

    在故事情节的创作上,不妨使用“旧瓶换新瓶”的方法。既可以把童话故事变成小说,也可以换个人物视角,重新讲述故事,又或更改时间和场景,融入新的元素和思想,与老故事碰撞出新火花。

    作为作者,这些故事情节是保留,是修改,还是删除,都由你来掌控。刚开始写,或许分寸拿捏不准,但我相信,通过不断训练,总会熟能生巧的。

    这种技巧的成熟,逐渐也会体现对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的刻画上。

    先说自然环境,我们会想到天气,比如雪、雨、春夏秋冬。当描写这些现象时,作者要考虑的是,按照常规套路来设计情节和渲染气氛用的,还是反其道而行之。

    再说地理环境,特殊的地方总会催生特殊的故事。

    《红高粱》的故事背景,是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山东高密,是作者莫言家乡。《白鹿原》同样讲述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陕北关中地区的故事,是作者陈忠实家乡。这种比较考验作者的文化功底。

    还可以让故事发生在地图上的其他地方,山丘、河流、草原、小岛,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可以。除了吸引读者注意,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还隐藏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与情感。

    最后说社会环境。有些作者,常常会把发生在真实世界里的权力游戏,悄悄写入自己的作品中。有时,一眼就能看出来;有时,写得很意识流,全在于作者想要如何表达。

    如果在写小说之前,根据小说三要素,先列大纲,然后列细纲,而且是越详细越好,故事会写得比较顺利。

    三、学会遗忘

    有了灵感做铺垫,大纲做指导后,就可以开始创作了。

    不过,在创作前,托马斯·福斯特说,要学会遗忘,关闭所有声道,只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被其他作品干扰,也不会被束缚,能更加自由地写自己想要写的东西。

    尽管我们知道,笔下的人物和情节或多或少都有雷同,这是无法避免的,也不用想办法去避免,因为已经有太多人在你之面创作,可以说能写的都已经被写过了。

    唯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出彩的文笔和深刻的主题。我常常在小说评论区看到一句话,又是一本被文笔和主题拯救的小说。言下之意,文笔不错,主题也不错,但剧情一般。

    让我想到之前看过雷德蒙·钱德勒写的《漫长的告别》。讲真,故事情节是真的很老套,讲的是侦探马洛的朋友特里,陷入一场因嫉妒引发的情杀案,他是如何查明真相,还朋友清白的故事。

    虽然很多评论说文笔冼练,但对于没有看过英文版,只看过中文版的我来说,无法对此作出评价,只能说这部小说主题还不错,关于人性的欲望、理想、金钱、孤独、法律与道德。

    男主人公马洛一直挣扎在欲望与理想之间。侦探,是一份没有前途又很危险的工作。

    没有大案件时,每天三件事,门铃响,接客,解决问题,钱少事烦;危险时,挨揍、吃枪子、进监狱,随时都会没命。

    他也曾经怀疑过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答案毋庸置疑。

    虽要忍受贫穷和孤独,但能做自己,让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和被需要的,所以甘之如饴。

    相反他的朋友特里是个金钱至上的人。因一场战争被毁容,放弃了理想,选择了金钱,并与富豪之女结婚。这也成为情杀案的导火索。

    我一直都觉得,好的小说主题,总会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和生命的感悟。

    白俄罗斯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所著的《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看似以独白的方式,客观呈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前后发生的事情,实则讽刺政府没有引起重视和刻意隐瞒,使这场事故差点成为世界末日,至今仍让幸存者活在恐惧之中。

    生命何其脆弱,脆弱到无法忍受外界的打击;生命又何其顽强,顽强到那些曾经以为熬不过去的,回头看看,也这么过来了。

    像此类新闻纪实的书,不用刻意强调文笔的华丽。但于其他小说而言,作者的妙笔生花,绝对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

    新手作家刚开始创作时,文笔和立意未必要摆在首位,最重要的还是能完整流畅地讲好故事。剩下的便是勤加练习,别无二法。

    四、不光教技巧,还有经典书单分享

    很多书讲完方法论之后,基本就结束了。但在《文学课》里,托马斯·福斯特却专门留出五分之一的空间,以《花园茶会》为例,结合之前讲过的知识,详细解读了这篇小说。非常值得一看。

    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是,千万不要小看作者的细节描写,往往不起眼的情节,反而折射出他想要表达的主题。

    书的最后,作者说到阅读是件快乐的事,他分享了书中提到的经典书籍和电影清单。

    应该是出版社加了一章中文引进版参考,很清晰地列出了买什么样版本的外国文学书籍会更好,尤其是更加适合青少年阅读。

    作为一个在青少年时期没有阅读过这些经典版本的我来说,前几天已经买了一部分。

    有些没有找到原版,但我对比了下,一般选择同个译者,同个出版社,内容不会有非常大的差别。

    如果执着于原版,建议去孔夫子旧书网,缺点是二手书,价格高,库存少,需要抢。

    虽然有些网站会不定期做活动,类似100-50,但书的价格也会不同程度地提高10-30元不等,印象最深的是纳尼亚传奇,从44元涨到72元。

    所以大家在买书时,建议多看几个网站,比较活动前后的价格,综合考虑后理性购买。经费有限的话,也可考虑电子书。

    如果只想要了解最后一章的内容,可以关注豆瓣浪花朵朵童书创建的豆列,名叫《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书影单,里面列出了书里提到的所有内容。

    五、本文小结

    《文心》的作者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当我们看得书多了,明白作者是怎样表达故事主题,用了哪些元素让读者理解的,又是怎样有条有理地讲述故事情节时,阅读完成了绝大部分的使命。另外小部分,便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纵观全文,其实我更多地是站在如何写小说的角度切入的,但我觉得《文学课》最厉害的并非在此处,而在于阅读文学名著的那把钥匙,这才是阅读的基础。

    至于钥匙打开的门背后,又是怎样的世界呢,这次换你来告诉我。


    附录:

    1、作者柳无码的书评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45963/

    2、《文学课》书影单链接: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1087616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是你不会写小说,而是看书不够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vl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