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丑就要多读书读书自我疗愈
我们终将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我们终将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作者: 简一的西楼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09:31 被阅读116次

    在豆瓣看到一个故事,关于救赎与成长。

    主要讲的是戴安娜用了50年,修复原生家庭的伤害,努力避免成为和母亲一样的人的故事。

    她从小被母亲打到大。为了逃离母亲,17岁闪婚。谁知,离开狼窝又进虎穴。

    23岁,离婚,带着2个孩子,她重新考上大学。随之而来的压力,一股脑发泄到孩子身上。看到7岁的生日愿望时,她猛然醒悟,自己走上了和母亲殊途同归的路。

    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自我监控,不再大吼大叫,而是尽量温柔地对待孩子。

    由于童年缺乏家的爱与温暖,她无法频繁向孩子表达爱意。令人庆幸的是,她的孩子做得比她好,一代比一代幸福。

    与此同时,她慢慢理解母亲的行为。从小缺爱的母亲,长大后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即便他是自己的孩子,母亲也不懂如何相处。

    当92岁的老母亲主动拥抱她时,多年的恨意,终于烟消云散。

    戴安娜在行为上,一次次做出微小改变,如蝴蝶效应般,让她的人生越来越好。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里说,很大程度上,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真正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或许无法选择家庭,但走什么路,做什么事,成为什么人,都由自己决定。

    《天生非此》一书,作者奥利弗·詹姆斯,不仅是儿童心理医生和关系精神分析学家,更是《卫报》《泰晤士报》力荐的国民心理学家。

    由于父母和三个妹妹皆是关系精神分析领域的精英,所以在这本书中,他对自闭症和缺陷多动障碍症这两种精神疾病,更有独到的见解。想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人,我觉得会给你不一样的启发。

    奥利弗·詹姆斯引用科学研究证明,结合个人家庭经历、大量名人案例和真实病历,向我们说明后天养育的重要性。父母通过言传、身教、身份认同、虐待或关爱等祖传的养育方式,极大程度上造就了现在的我们。

    本书共7大章,4小附录。每一大章的结束,均有三条建议。我觉得大部分非常有用,让我们从源头上找原因,做出力所能力的改变,明白如何爱身边的人,更明白如何更好地走下去。

    一、活成父母的样子,不是你的错

    大量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受虐儿童长大后,极有可能复刻施暴者的一生。

    美国俄勒冈著名的Weaver家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祖孙三代男性,从小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最后都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如果从小开始,父母能以身作则,及时给与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他们或许不会重蹈父母的覆辙。

    一般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身份认同,既是影响我们与父母相像的因素,也是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原因。

    言传,用语言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学会组织性的思维方式、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等。虽是不起眼的小习惯,却好比平地而起的高楼,在建造之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

    身教,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模仿父母的言行。最常见的是过马路。有些父母忽视交通规则,甚至带头违反,孩子依样画葫芦,就容易造成意外的发生。

    身份认同,通过带入父母的角色来体验他们的某些方面。奥利弗·詹姆斯认为这是源自对父母的爱或恐惧。所以工作和读书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入父亲的母校,剑桥大学读书。在他看来,自己不能去比父亲差的学校,这便是强烈的身份认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珊·福沃德说,如何为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我们凭感觉和本能去尝试。对于很多人而言,父母这堂必修课是不及格的。

    因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来自自己的父母。不论好的,抑或不好的,全盘接受,再一代传给一代,完全忽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或许是较好的方法。

    奥利弗·詹姆斯说,我们所有人都受到强大的代际影响,这种影响几乎支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在为人处世时,我们多多少少带着父母的影子,又或者是家里长辈的影子。

    这些影子,有些是积极正面的,比如坚持不懈的精神;有些是消极负面的,比如暴躁的脾气。当我们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缺点时,就已经踏出改变的第一步。

    活成父母的样子,固然不是你的错,但也不是父母的错,他们也是这场代际遗传战役里的受害者。就像德善爸爸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啊。

    而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学习为人父母,让孩子在爱中长大,拥有幸福的能力。

    二、父母不那么爱你,不是你的错

    1991年上映的西班牙电影《折翼蝴蝶》,是部很写实的悲剧。

    电影的主人公是个爱画画的小女孩,性格文静内向,尤其喜欢画蝴蝶。弟弟的出生,夺走了属于她的宠爱。原本就喜欢儿子的妈妈,不再围绕着她转,反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弟弟。一次,趁着妈妈外出,小女孩用摇篮里的枕头,把弟弟捂死了。

    这样的故事,微博上搜搜,随随便便就能搜出一大堆。看似是姐弟争宠的冲突,背后实则折射出父母虐待孩子的问题。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里指出,影响虐待的因素,主要与我们在家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具体表现在:我们的出生顺序、性别、同胞竞争、父母厌恶或喜欢以及不被父母期待等。

    这5大表现,在电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继续往下说。

    按理说,家中的第一个孩子,通常是被寄予厚望的。但妈妈是个重男轻女的人,得知孩子是女儿时,很失望。所以没过多久,她再次怀孕,生了儿子。这是悲剧的开始。

    小女孩,并不被真心期待来到这个世界。妈妈所表现出来的关爱,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母爱,而非发自内心的喜欢。我想,如果她提前知道肚子里孩子的性别,大概就不会有小女孩了吧。

    弟弟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表面平静温馨的家。妈妈再也不会温柔地叫她小乖乖,也不记得让她亲吻头发和面颊。在妈妈的世界里,只有儿子,没有女儿。

    于是,就出现弟弟被杀死的一幕。这是小女孩安全感缺失,想要引起妈妈关注的表现,更是同胞竞争,是很正常的现象,多见于有2个或2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中。

    悲剧的源头,是外公,他一个人影响了三代人。自她出生起,外公的态度是冷漠而无视的。妈妈作为女孩,同样被忽视,所以她更想要生一个男孩,来讨取父亲的欢心,却忘记女儿需要妈妈的爱。

    并非所有的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有些非常爱,恨不得把世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她;有些不那么爱,只是血缘把原本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硬生生捆绑在一起。

    如果你是后者,还请不要难过。人与人的相遇,本是一场缘分,更何况父母缘与子女缘,更是难得。

    或许他们不那么爱你,但你可以去爱他们啊。艾佛列德·德索萨《去爱吧》里所写: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一样。

    三、与父母握手言和,和孩子共同成长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臭臭脸的山鸡哥,与暖萌的Jasper,带给我们很多欢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表面上酷酷的他,原生家庭非常糟糕。从小家里穷,父亲又是个暴脾气,时常打骂妻孩。母亲逆来顺受,不懂反抗。在他的世界里,渴望爱与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

    后来,应采儿出现了,这个爱说爱笑、活泼开朗的女孩,不仅教会他怎么和人表达爱,还与他一起为Jasper创造了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

    山鸡哥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印象最深的是,当Jasper对他说,你能不生气吗。原本情绪不好的他,立刻对Jasper道歉。后面几期节目中,很明显看到他有意识地在控制自己的情绪。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曾明确指出,过去的我们无能为力,现在和未来的我们,可拼尽全力去改变。整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幸福和快乐也会随之而来。

    《天生非此》里,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总共给出24条建议,对于改变代际遗传对我们人生的影响,有一定帮助。大概归纳3条,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了解过去的养育方式,对自己的影响。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从源头找原因,避免像高速路上的连环追尾,给下一代造成无可挽救的后果。

    比如列出与父母相似的优点与缺点,再去观察上一辈的人,是否同样具有。再来保留优点,改进缺点就好。

    第二,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设定正确期待。大概全天下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未必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作为父母,更要明白,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是希望他健康快乐的长大,拥有自己的人生,还是强迫孩子,按照父母安排好的人生轨迹生活。

    第三,与爱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比起物质上的财富,学会爱、大方表达爱,是父母给孩子的精神财富。就像本文开头的戴安娜,她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便是世代相传的爱。

    爱,是我们一生都在练习的课题。在爱别人之前,先学会好好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不辜负到这个世界的每一分,每一秒。

    所以,爱,才是原生家庭的解药,才能打破家族代际遗传的魔咒。它让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我们,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天生非此》读到结尾时,越发明白,物质的丰腴,只能满足一时的欲望;精神的富足,却是我们永远的底气和勇气。而爱,便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灯,伴我们前行。

    也许,人的一生,都无法摆脱代际遗传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因此不再怨恨父母,不再责怪自己,不再背着厚重的包袱寸步难行。

    这场和解之路,走得艰辛,但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附录:

    豆瓣故事源自《妈妈、狂躁与我》,没有中文版,附上豆瓣的导读链接,以及亚马逊的英文书籍链接。

    愿戴安娜的自述能给在困境中摸索的你,带来一点点温暖与希望。

    终有一天,你会像她一样,走出这片沼泽,曾经的伤害,不再是软肋,而是保护你和孩子的盔甲。

    豆瓣链接:

    https://www.douban.com/note/612058383/

    亚马逊购书链接:

    https://www.amazon.cn/dp/094474902X#customerReview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终将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dl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