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一生刚正不阿,公正廉明,深受后人爱戴景仰;留下很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比如《包公巧断偷孩儿案》。
一日,两个妇人为了争夺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孩,都说该小孩属于自己。于是纷纷扰扰击鼓而闹上公堂。包公醒堂木一敲,场面瞬间安静下来。包公问明来由后,让两妇人每人拉小孩的一只手,让两人用力拉,谁拉赢了就判定小孩是谁的。
在经过一番拉扯之后,一位妇人果真呲牙咧嘴用力拉扯,而另一位含着泪默默松开了手。包公又敲响醒堂木,把小孩判给了那位松手的妇人。
周围众人不明其理,问之,包公说笑道“哪个生身母亲会忍心让自己的小孩受到丝毫伤害啊。她放手是因为她心疼她的孩子,害怕拉伤小孩啊!你没看见她是含着泪哭泣松手的吗?这是爱子心切的表现啊!"
在菜市场的一菜摊前,我正在挑菜,突然听到“咣咣”两声,抬眼一看,女摊主正在打摊位上写作业的男孩儿,男孩儿看起来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女摊主一边打一边骂:一直在这里扣,半天了才写了多少?!你咋忒坐不住类!能不能好好写!快点写!说着一巴掌又呼孩子身上,不解气,又用脚踹孩子两下。孩子被打得趔趄几下,赶紧扶好凳子,低下头,写字。整个过程,孩子不哭不闹。看起来这种场景是没少发生了。
妈妈打完,又吵了几句,站在旁边横眉冷目地盯着。
男摊主,孩子的爸爸斜眼看了看,没吭声。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扣这一会儿扣那,一会又站起来要喝水,一不小心又带掉了文具盒,文具盒里的东西洒了一地,孩子又撅着屁股去捡……
当妈的看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做呢?
“乖乖,来来来,来这边。”先把孩子叫到一边。严禁在孩子书桌前批评教育孩子,容易给孩子带去不好的伴随情绪。
搂着孩子坐好,说:“儿子,妈妈看到你一会拿这,一会儿拿那儿,在这里扣了有一会儿了,想跟你说吧,又怕你不高兴,不说吧,当妈的想提醒提醒你,正纠结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铺垫一下)。
孩子不让说,就让他在这混乱里呆一会儿。一二年级的孩子发呆跑神很正常,有时候跑着跑着,又自己回过来。妈妈去递水、催促反而是打扰。
孩子让说。
引导孩子说出是什么导致了扣呀,去喝水呀。发现问题之后,可以提一下建议:比如,我们写作业前,书桌上的无关东西都处理一下,喝好水,吃点东西。文具准备好,是不是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事后还要给予孩子正向积极的及时反馈,哎呀,你今天能安静坐5分钟了比昨天有进步。哎呀,在菜市场这么混乱的地方写作业,你还能坐三分钟,你真是专心的好孩子……
我们明明是亲妈,办的事却像后妈。就咱这一急又吵又打,咋咋呼呼的样儿,都难收获一个安静、专注的孩子。
所以,作为亲妈,说的话,做的事,先想想我们的起心动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