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和《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
空间观念的内涵及主要表现是什么?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
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是:“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表现,主要就是在所学几何形体的现实原型、几何图形与它们的名称、特征之间建立起可逆的“刺激——反应(联想)”。例:看到皮鞋盒,头脑里出现它的立体图、三视图、展开图,想到它的面、棱、顶点的特征,等等。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注意什么?
(1)关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2)让学生在推理想象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观察与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而推理和想象对于发展空间观念至关重要。
(3)鼓励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图形。
怎样提升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水平?
1.借鉴相关理论
2.加强两种直观
(1)视觉直观
(2)动作直观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动作直观主要有两类,即操作实验活动与画图。
3.重视两个“结合”
(1)语言与形象结合
(2)数与形结合
此外,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外在美、内在美,激活发展空间观念的情感、动力因素;直观与思辨、直观与问题解决相结合,以强化空间观念的认知基础;开辟课外实践渠道,变“纸上谈兵”为现实空间里的实际应用等,也都是促进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有效策略。
感悟: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花时间去落实,小学阶段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尽管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以数与代数为主,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分量稍轻点,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夯实了,到了初中乃至高中学习图形与几何更轻松。
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在教学评还不一致的当下,学生的一些数学素养用一张试卷不能测验出来,坚守本心,助力学生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