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态度和价值观,课程对我最大触动的有三点。
之一:要放在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个体,专业的思考除了对技术的关注,还应该包括对咨询环境的关注
第一点是来自罗杰斯说的挑战之一——“我们的现实是有一个还是多个?”引发的观点:
我们每个人,每个咨询师和每个来访者都是带着不同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而且还在不断变化。我们在咨询当中去真正的贴着来访者是要突破我们自己的背景局限去真正理解对方的背景,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来访者谈到社保政策的改变、咨询师没有回应,无衣食之忧的咨询师完全没有想到社保对这个来访者的意义,这个例子,让我想到自己在咨询中get不到来访者、没有给到恰当回应的情形。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过去更多是从咨询工作技术的层面,去反思自己的共情能力、或者有什么反移情因素妨碍我的共情,好像的确我也是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但是从更宽广的视角,将来访者放在他的成长背景、社会环境中去理解,结合具体的咨询场景,很可能有更深入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了来访者的观念、想法乃至情绪、感受,当我结合自己的社会学背景,借用叙事对于背景回溯的技术以及相应的反馈技术,在更深广的视角上去理解和见证来访者的背景及成长,也会看到更多的支线和可能性,更能帮助来访者拓宽理解的视角和成长的可能性。
之二:心理工作者要做世界的共创者,而不是社会问题的消防员
在传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工作对象以个人为主,更多是问题取向,并更多对有问题的个人和具有某类问题的人群进行标签化,这样就会将心理工作者导向一个解决个人困扰和某些心理类问题泛化成的社会问题的消防员。从业后,我也在同行圈里遇到了很多在个案工作态度和方法上这样的倾向,比如很容易把解决来访者不符合主流或反主流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当成要解决的问题和咨询目标,我个人虽然有这样的意识不去这样做,但是难免还是会被来自同行、来访者家属等的声音干扰产生焦虑和冲突。
现在我在咨询工作中会更笃定地从系统的视角去定义和评估问题,这里很可能涉及到对来访者的环境和背景进行分析,并结合资源取向面对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和我在问题解决中恰当的定位,做好自己能做的,也接纳自己的局限性,积累合适的转介资源。另外,除了一对一的个案咨询,我也打算以后面向家庭、学校、企业、社区拓展我的工作范围,因为心理从业时已经没有之前的心理咨询师证考了,我打算利用自己之前的专业,通过考社会工作证获取在心理工作和社会工作领域的正式从业资格,这个路子倒是更有机会拓宽途径和方法去做“世界的共创者”,将视野和践行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之三:心理工作者要激活自己的灵魂,成为一个真诚、统整的人
正是追求更本真和人本的发展方向,我在结束了前一段职业生涯以后,转向心理工作从业,无论做自己,还是做一个咨询师,我有要求自己真诚、真实、达到更高的统合度。从事心理工作以后,发现这方面的挑战和压力还很大,做起来并不容易。这个过程也发现了自己还有不少防御的、回避的议题,影响了我更有效地觉察自己和来访者,利用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工作。
现在,我加大了学习、督导和体验的力度,希望更好地修通自己,加入培元的学习正是朝这个方向的努力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