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感悟,让我对自己和周围的消极负面有些敏感,经常想起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的第一个也是最基础的习惯“积极主动”。自问面对负能量,我们有选择吗?
先说常见的消极负面,“我就是这样的”,“我被他气死了”,“我只能这样做”,“这些人笨的像头猪”,”我跟他说了很多遍了,是他没做好“,"要是他能耐心一点就好了“,”都是他的错“,“你知道我妈那个人的,我必须听她的”......这些都是把“刺激到回应”之间自己那部分责任推卸给他人的表现。这些生活中常听的话,可能不少人并不认为是”消极“,甚至有些人从思想到言语充满负能量,自己却不觉察,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存在。 上述表述里的那个他,或许他的”错“是事实,但这些就让你没有了选择,不得不这么做,却未必是事实。这都是推卸责任的”环境决定论“:面对问题和挑战,习惯性的谴责他人和事,而我没有责任,问题在于他/她、在于环境、在于基因、在于命运,所以我没有选择。最终向命运低头,屈服于宿命论。
真的没有选择吗?我们的人生恰是一次次的选择,命运是选择的结果。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很多人认为命运是外在力量决定的,其实是自己内在的意识和潜意识驱使自己所做的选择。
弗兰克《意义的呼唤》记载着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很多人绝望、崩溃、颓废等死,却还有一些人每天用玻璃片把胡子刮干净,选择高贵的面对苦难。弗兰克说: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
消极,就是把苦难的责任推给他人、环境、命运,然后怨天尤人,寻找心理宣泄,在抱怨中臣服于困难。消极,就像一块巨石把你,和你周围的人一直拉入海底。
被关在集中营,朝不保夕,没有了生命的自由,却还有选择态度的自由。是颓废等死,还是选择高贵面对苦难是你的自由。
有一个关于大卫斗巨人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大卫到战场看望哥哥,发现他不敢与巨人战斗,便问“为什么你们不起来与巨人战斗呢?”他哥哥回答说“难道你没看到他那么高大,很难打倒他的。”大卫却说“他确实很高大,但不是高大的打不倒,而是他高大的逃不掉了。”大卫用投石车杀死了巨人。
同一件事情,乐观的人看到了机遇,而悲观的人看到的都是困难。或许你的智商并不低,但命运就在这一次次的不同选择中“注定了”。曾有大咖说经常持负面态度的人,很不容易成功。这里我要补充一句,过于关注负面、困难的一面导致举步不前,难以作为,与为最坏情况做准备、做预案,与防止黑天鹅出现做反脆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综上所述,人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你的内在选择在塑造你的命运。而选择的背后是独立,我们都独立了吗?
人的成长过程必有一个依赖时期,小时候你生理和精神都会依赖父母,长大后生理上独立了,精神上却未必独立,也即人长达了,甚至都老了,人格却未独立。远离父母,在外拼搏的你,有没有在精神层面对什么人有所依靠?若有,那你就要小心了,你可能把你父母的角色投射到这个人身上了,只是你的意识层面并不知道而已。NLP大师李中莹在课堂回答学员问题时,经常讲的”我不做你的爸爸“。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当学员把该自己做的决定,推给导师的时候,他竟然下意识的把父亲的角色投射到导师的身上,想让别人来承担责任。
史蒂芬柯维说,精神上独立的人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不因他人好恶影响自我价值评价,人从依赖人格走向独立,第一个必须建立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就是从”环境决定论“手中夺回选择权。
那么如何塑造“积极主动”?
一、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给自己30秒的时间想一想。
我生气真的是因为是别人的原因吗?大都人一般状态都会焦点在外,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而不能察觉“我是一切的根源”。《非暴力沟通》认为一个人只要生气,肯定是有某种需求没得到满足,他人的言行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的需要、期待、看法。所以要焦点在内,内省自己。如:”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在这份感受里,失望是因为他人的行为,这是焦点在外,是他人的错。 若改成”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则失望生气是因为自己的愿望没得到满足,是自己的事,是焦点在内。 有句名言”没有人可以伤害你(内心), 除非你允许“。
别本能的急着反驳,要有绿灯思维。强迫自己在出现惯性的红灯思维之前,亮起绿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其观点价值所在,我们常常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要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要知道很多时候,被否定的只是你的观点,而非你这个人,你和你的观点不在一个层级上。
二、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语言。
言语既能反映心理,也能倒着塑造心理。
工作中经常有人抱怨自己的上级挑剔,工作不开心;被逼着加班,很不开心等等。如何积极以对?“上级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使他无从挑剔”、”使我提升更快“、“使我早日学好本事离开他”“;”老板让我加班,我可以选择不加班,但那样可能会丢工作,所以我选择加班“;等等这些我们是有选择的,别说你是被迫的,我们永远有选择走那条路的主动权。再如”妈妈逼我选择我不喜欢的职业“,你可以选择反抗,也可以选择让母亲高兴而顺从。理解到自己是有选择的,这样的思想转换,关键好处在于我们把导致自己不开心的责任从老板、母亲等外在那里,转到自己身上,主动负起了责任。
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够施加影响的地方。
你一天到晚拿着手机,不停刷朋友圈,关注八卦新闻,谁家先生老婆出轨,哪里出现人咬狗,关注南海局势、台海和平。若你不是以八卦为业,若你不是习大大,影响不了天下大事,却把一天仅有清醒的几小时大都用到了这些地方,实在是一种浪费。不是说关心新闻和了解天下大事不好,关注八卦能放松一下也是好的,而是要把宝贵的精力合理分配好。史蒂芬柯维提出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除去我们没兴趣的,不关注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处于我们的关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行为能对其施加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就是影响圈。
积极主动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长此以往,他的影响圈在扩大。而消极被动者,过于关注于自己无法改变的部分,产生更多消极能量。
对无能为力的问题,需要以平和的态度和胸怀,接纳这些问题就是一种务实的态度。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泰然处之,如此才不至于让问题征服了我们。无论碰到任何问题,如果你认为“外在环境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者总是在埋怨“我真的无能为力”,那么,这种想法不但无补于事,而且会造成你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李开复:“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我不能影响房价,但我能提高自己能力赚钱更多的钱。我不能改变上级的脾气,但我能增强有效沟通。我不能把一天时间变成25小时,但我能加强时间管理和改进工作方法。放下”如果...我就...“,多用”我可以“。积极的做法是”由内而外“的改变,真正有效的策略是从自己能控制的方面着手。
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的错误已属于关注圈,无法从头来过。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是马上承认,从中吸取教训。实际上伤害我们最深的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我们自己犯过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
有一位学生曾问李开复说:“开复老师,今年我刚刚上大一。我为学校做了许多事,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但最近我却很是烦恼。此前,因为我看不惯某某同学的做法,在背后说了一些气话。有一次,他竟利用学生会干部的职权,在领导面前为我捏造了许多罪名。因为他和领导的关系很好,领导在没有调查落实的情况下就处分了我,把我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格也取消了。我特别气愤,为什么领导连调查都不调查就处理我呢?我真的没有犯错误。难道真的应该这样吗?”
李开复的回答是:“这件事确实很不幸,但是既然已经发生了,你只有接受后果。我劝你少想想这件事有多么不公平,因为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你无法影响,也不能改变。我劝你多想想,有什么事情是你可以影响和改变的。例如,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你没有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是不是这一切都可以避免?我并不是说别人做的都是对的,但是,你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你必须清楚要如何修正自己才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会做得更好一些吗?你是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是会改掉背后说人坏话的毛病?你有没有听过‘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这句话?如果你不在背后批评别人,很可能别人也不会在背后中伤你。有句谚语说:‘虽然我们不能改变风,但我们可以调整船帆。’希望你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认清楚自己的船帆在哪里。人在挫折中学到的东西会远远多于在成功中学到的。希望你在经过这一次不幸后能够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成功的人。”
我曾经一次次的努力想改变周围负能量的人,想让自己感觉舒服一点,结果都以失败告终。NLP有条基础假设: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史蒂芬柯维说: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孟子说:发而不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让我们在内心保持一份觉察吧,当负能量来临时,识别它、接纳它已存在的事实和理由,再用正面积极转化它,找到并建立自己的责任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