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五,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幸福之中,天天走亲戚,拜大年。然而,这种浓浓的年味却掩盖不了内心的不快乐。我并不是因为没有回家独自一个人在外过年而不开心,其实这两三年都是如此的度过,一切已经看得很开了。无奈中透过一丝平静,淡然地过着普通的日子。似乎今年还热闹些,今年一起过年的同事更多了,老板也给了一个意外的大红包,领导也在大年三十请同事们一起吃了一顿饭。按常理来说,我应该是很知足的,很开心愉快的。但是内心却总有少许的郁闷,仿佛自己找不到开心的理由。
最近与个别同事在相处过程中因为某些意见不合而又争吵了一番,虽然是大过年的,但是好像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家常便饭。开始我总以为自己够理性,能够冷静、客观、公平公正地处理事情,自今天我再次翻阅《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时,仿佛又有了新的收获。感觉自己以前对书的理解也不够透彻,一些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大偏差,一些方法的运用也是机械套用,根本谈不上熟能生巧地运用,只能说是囫囵吞枣式照猫画虎。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仍然不时地犯错误,闹出不开心的事情来,当然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比如,书中有句话“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刚开始并没有很好地理解,我不开心是别人的言语刺激了我,引起了我的不快乐。现在想想自己是错误的,不管别人对于我们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或者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我都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反应!书中说也许这些事这些话是他人在表达内心时所需要的,只不过是我没能理解他人的这种需要,反而以为他人是在攻击、指责自己,过度地放大了这种作用。如果我能够换位思考,反过来想想,也许心情就不再那么不开心,而是愉快的,因为别人通过这种方式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而不要立即去刻意评判他所说的内容好坏,是否在伤害自己。只有自己清晰地理解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表达的目的之后,再慢慢地采用其它办法来解释、批评、驳斥对方的意见或行为。而不是当时就恼羞成怒地与之进行一阵毫无意义的争辩、吵闹,搞得双方一点都不开心,仿佛自己的开心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是实属不该的,自己应当更正过来,改变策略。
当抱怨、指责他人已经成为他人的一个习惯时,我也不应该抱有成见地看待他人,对他人马上贴上一个不友好的标签。而不管是他说话的内容好坏,就立即下判断、得出结论,而是应该耐心地、仔细地先倾听,了解他的真正本意。这样做才能够让自己完全明白他人的意图,也能让自己冷静地分析、判断,从而做出合乎情理、公平公正的结论。
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看待别人的方式。别人的行为表现虽然能够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如果我们能够更成熟睿智点,做到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开心快乐时刻伴随自己,我们就能够处世坦然,怡然自得地面对工作、生活,就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生活也就越来越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