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绘读书
苏轼《定风波》: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苏轼《定风波》: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作者: 六步成文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10:39 被阅读0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蓦然回首,来路萧瑟,宦海沉浮,人生起落,恰如这晴雨一般寻常。

    苏轼被贬黄州,跌入人生的谷底,面对骤雨初晴,苏轼陷入了沉思:吾生须臾,天地浩渺,江山无限,风月长存,我又何必执着于眼前的风雨呢?我又何必放不下曾经的过往呢?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在哪里?晴天又在哪里?悲喜在哪里?得失又在哪里?

    我行走在这天地之中,到底要奔赴一个怎样的未来?我还是那个曾经的苏轼吗?

    人这一生,最难的是看清自己,就像登山,无论你爬到哪一层台阶,阶下都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也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苏轼主张变法,却反对王安石过于激进,等到司马光上台,他又批评其过于保守,如此不合时宜,让苏轼夹在两党中间举步维艰。

    既然儒家的入世之路走不通,那么道家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也许是一条救赎之路。

    被贬黄州的苏轼终于泯灭了致君尧舜的理想,从此淡泊名利,心如止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无为无不为,儒家让人建功立业,道家让人淡泊名利,儒家是加法,道家是减法,苏轼既不加也不减,将两者合二为一,苏轼请求外放杭州,出任太守,这样既保初心不改,又可脱离樊笼,可谓两全其美。

    儒家之路走不通,则寻道家,道若不通,则问佛。苏轼始终以出世之心想着入世,根源就在这里。

    儒家让苏轼见自己,道家让苏轼见天地,释家让苏轼见众生。

    爱恨贪嗔,皆为牢笼,功名利禄,皆是浮云。以清净之心观世界,以简单之心看浮华,以欢喜之心过生活,以柔软之心除挂碍,唯有如此,才能不被世俗所累,唯有如此,苏轼才能活得真实率性。

    不以贫富论贵贱,不以名利论高低,“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庶民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在苏轼眼里,众生皆平等,众生皆是佛,人生的至高境界,不是物质,不是精神,而是高贵的灵魂!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唯有不争,才能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曹植七步成诗,我六步成文。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定风波》: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ji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