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这本书的主要作者汉斯•罗斯林是瑞典杰出的医学教授,同时,他还是“开启民智”基金会创始人,曾先后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他援助机构的顾问,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许是作者职业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以及经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让这本书自出版始便大受好评,受到《金融时报》《书单》《自然》等多家媒体赞誉,连比尔·盖茨夫妇都极力推崇此书:比尔·盖茨表示今后会用《事实》的模型来推进工作,盖茨夫人认为此书不仅讲述了人类悄然无声进步的奇迹,还能够教导读者如何清楚发现真相。
这本书开篇就是13个关于世界现状的问卷调查,读者可以进行自我测试,书的后续会给出正确答案。每道题目只有三个选项,作者幽默的提出即便让大猩猩去猜,猜对的概率也不过是33.33%;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正确率,甚至说各行各业的专家们的正确率,常常还不如随机回答的大猩猩高。
原因何在?作者将让人误判现实的十个思维本能概括起来,分别是:一分为二本能、消极负面本能、直线思维本能、诉诸恐惧本能、规模错觉本能、以偏概全本能、归咎命运本能、单一视角本能、归咎他人本能、情急生乱本能。这些本能,会阻碍我们对于世界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比如,人们总想把事情划分为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两类,并且这两个类别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这就是人们的一分为二本能,是一种简单、直观且情绪化的本能。就像是目前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把世界和人群分为两种:发达的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即对应的就是富有的人群和贫穷的人群。事实上,这样的观点是一种失之偏颇的的观点。作者认为应该将世界根据收入水平的不同分为四个级别,绝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的两个级别,很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极端富有和极端贫困的人群所占比例是很低的。
这种分类方法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划分手段,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更加合理、更加精确的方式。
比如,人们习惯对坏事比对好事更加的关注,这就是人们负面思维的本能。想来也是,当我们打开新闻网页的时候,攫取我们注意力的往往是战乱、饥馑、暴力、天灾、人祸、贫富差距……而这些新闻给我们一种这个世界在向着越来越糟糕的状况发展着的感觉。然而根据联合国统计的大量数据表示,这个世界是在向前进步的。比方说,在过去20年里,极度贫困人口比例几乎减半;今天全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是72岁;死于疾病或自然灾害的人数急剧减少……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在变好,这是不可辨驳的事实,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还比如,人们总是容易注意局部而忽略整体,这是我们的本能。媒体也常常利用我们的这种规模错觉的本能,往往夸大单一事件、事实或数字的重要性。就像2016年全世界有420万死婴,这个数字看上去很恐怖,但2015年是440万,两年前是450万,1950年,这个数字是1440万。当我们将时间跨度拉大,进行数据之间的对比之后,就会发现目前的数字真是小多了,比1950年少了一千多万,这个例子即说明了我们常常犯的规模错觉。人类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容易导致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当把有限的注意力和资源投注在可见的个体上时,那些没有受到关注的群体就被忽略了,原本可以拯救更多人的资源就这么使用掉或者说浪费了。
还比如,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总是试图找到一个清晰而简单的理由去责怪他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归咎他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常常使我们忽略了对这个世界真相的探寻和理解,因为任何重大的事件上,发生的原因绝不单一,甚至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就像西方国家将气候变暖的责任归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事实上,大气层中积累的二氧化碳气体都是在过去几十年里由那些收入水平进入第四阶级的国家释放的,而那些西方国家却轻易地将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这也是人类常犯的错误之一。
除此之外,作者还详细的介绍了人类容易出现的其他问题,人类这些固有的本能常常导致我们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对这个世界认识不清,然后导致错误的判断,造成错误的决策。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着重解释了我们会产生这一系列错误认知的原因,还告诉了读者如何去应对人类这些本能的方法,比如,数据的对比、统计和比例等等的应用,与不同意见的人多多交流,及时更新信息和知识等等。
特别是数据的应用,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的原始素材。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是目前最炽手可热的课题之一,对数据化管理的讨论亦是方兴未艾。数据分析,若使用得当,用处之大不可估量,若使用不当,可能会被有心人利用,谬论横行。即便数据的应用不是最完美的分析方法,但却是当代最好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本书不仅有丰富的数据和清晰的文章结构,同时,作者还穿插着各种各样的小故事辅助作者的论点,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简洁明了,不愧是一位“让数据唱歌”的大师,值得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