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地方就是,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任何人都不会多一分钟,也不会少一分钟。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成就很大,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该如何提升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利用率:常见的词典上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那么如何提高效率?单位时间内,德完成的工作量更多。
如果在单位时间内,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了,已经达到极限了,那么后续该如何提升时间利用率呢?我们还能进一步提升效率吗?还能让我们的24小时更「长」一点吗?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单位时间内,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如果说,大多数人希望提升效率,是为了最终获得更多的回报,不论是精神的回报还是物质的,那么,「单位时间内,所做事情的价值」,是我认为对于「效率」的一种更完善的定义。这时候,回到之前提高效率的问题上来,在时间利用率已经达到上限的时候,如何进一步提升效率?答案就清晰了,提升你单位时间内所做事情的价值。
如何找到有价值的事情呢?或许你可以使用-----巴菲特的“两列清单法”
1.列出接下来一天(或者晚上的业余时间内),需要做的事情,3~6件事。
2.圈出最重要的1~2件事,一定不能超过两件事。
3.只有做完最重要1~2件事,才能去做剩下来的。也就是说,剩下的,都在“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做”的清单中。
这是改进版的巴菲特的“两列清单法”,一方面继承了巴菲特的“专注,不完成最重要的事,绝不做次重要的事”这一点核心思想,另一方面,每次执行“两列清单”的间隔缩短到一天后,会给你更多的自由去调整方向:可能昨天最重要的事情,和今天是不一样的。
为何“一定不能超过两件事”?不能超过两件吗?
不能。因为圈出3件最重要事情的人,最后都死得很惨。
因为一次做好两件事情,已经很难了。无论是像《自控力》一样好评如潮的权威心理学科普书籍,还是学术界权威(比如,对学习机制有深入研究的神经科学泰斗级教授Terry Sejnowski),抑或是市面上流行的实践派社群发起者(战隼老师),他们都不止一次地告诫大家,一次做好一件事,尤其是在培养新习惯的时候。
想象下,你每天大概有2小时的业余时间,假设学英语要出现明显的效果,需要你每天投入1小时,连续30天。同时你还想要减肥出现明显的效果,需要你每天有氧运动40分钟,加上运动前后的热身、洗澡,也需要每天1小时。现在,你非得同时培养学英语和运动这两个习惯,同时做两件事,这就要求你,连续30天,都要完全、满负荷地利用你的业余时间,这是多么累、多么高的要求啊?
相比于选择一件事情,你有50%的缓冲余地,你今天少做了,明天还能补回来,这对建立你的信心,培养新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我们的意志力,就只能够支撑我们在业余时间一次培养一个中等难度的习惯,你非得同时培养两个习惯,同时失败就是大概率事件了。当你一次失败以后,估计对你的信心打击特大,你以后很大可能,越来越难养成新的习惯,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所以,如果你是在晚上有限的1~3个小时的业余时间里,你若想去养成一个健身的习惯,想学一门新的课程,这阶段的业余时间,还是选择做这一件事吧。
所以,对于想要提升效率或者养成好习惯的我们来说,学习和工作也需要断舍离!
一次做好一件事【Day26】对于我自己来说,这篇文章尤其有指导意义,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比较贪心的人,想要一下养成很多的好习惯,甚至想要把自己一次性变成学习达人,可是任何事情从0到1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正所谓,学习=学+习。书本,可以教我们知识经验,让你“学”,学到不等于得到,但“习”,需要自己去做,这后面需要大量的“习”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因此,我得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时间分配。
比如,我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现在是寒假,孩子们大概八点半起床,我有将近三个小时的自由时间,以前我的时间安排是:早起写日程安排,半小时英语,半小时阅读,然后写读后收获。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每天早上像打仗一样,并没有多少成就感,而且,有时候文章写不完,心里会很郁闷。后来我调整了一下,把早起时间改为阅读和写作,学习英语的时间放在中午孩子午睡后,这样效率反而高了很多。
专注,不完成最重要的事,绝不做次重要的事。或者说,一次只做一件事,专注的完成好这一件,再去做下一件事。坚持一段时间,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提醒自己时刻谨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