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陕西省
秦腔——秦之精髓

秦腔——秦之精髓

作者: 断念别离 | 来源:发表于2016-09-19 14:24 被阅读87次

说起陕西,就不得不说一说秦腔。

秦腔又称乱弹,或可叫“桄桄戏”。

秦腔主要是吼起来的,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撕扯嗓子吼唱,很有地域特点,秦腔的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 秦腔 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

陕西秦腔代表陕西民俗文化,其要求演员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可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老生、小生、黑头、花脸等,是陕西这块文明沃土蕴藏的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的瑰宝,一直是陕西人的文化遗产里值得骄傲的财富。

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是枯燥无味的,甚至是有些厌烦的,因为秦腔唱起来咿咿呀呀的。可是对于70年代以前的人来说却甚是喜欢,尤其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

我爷爷可喜欢秦腔了。记得小时候每每看到爷爷在看电视的话,那不用怀疑,老头子一定是在看秦腔了。

说实话,我小的时候不喜欢秦腔,可以说是有点讨厌的。每次爷爷看的时候都会说:“怎么又看这个。”语气极其不耐烦。后来有一次爷爷放了一折名叫《四贤册》的戏曲,具体的内容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是关于吃不饱而卖孩子的故事。而我对它没有讨厌。反而觉得挺有意思的。但远远达不到喜欢的程度。

但我会陪着我家的老头子看。

陕西人很喜欢秦腔,尤其关中的人们。田间地头总会听到他们的哼唱,或者拿着收音机调到有秦腔的频道,边干活边听秦腔。

他们也有自乐班,一群爱好秦腔的人聚在一起拉一拉二胡,吼一吼秦腔,最自在不过。

他们也会出现在村里的白事上,以前真的是挺多的,现在都慢慢的被歌舞取代了。

中秋回家的时候看到央视的节目《叮咯咙咚呛》,不知道是不是重播(我觉得是……),正好是陕西篇,我看到的正好是宁静跟着秦腔演员在学习并准备演出。

个人觉得这节目挺好的,虽然大多数人不喜欢,但还是有喜欢的。所以它应该被知道,被传承。

有次听人说,有个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年轻人跟朋友去KTV,他没有唱歌,而是在吼秦腔,他的朋友都不理解他。而我告诉我朋友时他们也觉得好笑,可我并不觉得,我反倒认为这是另一种传承。

毕竟年轻人喜欢秦腔的并不多。

三秦大地的兄弟姐妹们,

生在三秦大地,没听过秦腔怎么行。

有事没事吼一嗓子秦腔,让人畅快。

没事的时候陪老人家听一听秦腔,其实也没那么无聊。

相关文章

  • 秦腔——秦之精髓

    说起陕西,就不得不说一说秦腔。 秦腔又称乱弹,或可叫“桄桄戏”。 秦腔主要是吼起来的,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

  • 秦腔

    秦 腔 文之缘 我生于关中,长于关中,秦腔伴我一路长大,...

  • 一声秦腔穿透西安古城墙

    秦腔于2006入选为国家级非遗;自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故而名为秦腔。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

  • 秦腔——访谈任进稳老师有感

    文/我妈妈 秦是秦腔的根 腔是秦腔的本 八百里秦川 每一户朴素人家 哪一个不曾吼过秦腔 秦腔如泣如诉 忽而高亢 忽...

  • 秦腔

    秦腔,别称“梆子腔”,起于西周,成熟于秦。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

  • 追忆秦腔

    文 / 樱子 自小生于秦地,长于秦地,对于秦人秦韵秦之声,那自然是再熟悉不过的。秦腔——...

  • 我读《主角》

    关于秦腔,作家贾平凹曾说:“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

  • 2018-12-01

    浅析《三滴血》人物之周马氏 文/任科峰 百听不厌秦之声,百看不烦《三滴血》。秦腔以她厚重的历史,淳朴豪放的秦...

  • 秦腔精典:《斩秦英》

    《斩秦英》又名《乾坤带》、《女绑子》、《金水桥》、《秦英钓鱼》,秦腔传统剧。 唐太宗时,驸马秦怀玉领兵出征。其子秦...

  • 张兰秦与《铡美案》

    文/罗汉 说起甘肃秦腔名家张兰秦,在秦腔广泛流传的西北五省,可谓家喻户晓,其台架、声嗓,以及他的影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腔——秦之精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qn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