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读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后来又看了郦波老师《百家讲坛•大明脊梁张居正》,对张居正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他的遭遇唏嘘感叹不已!
政治家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和“商鞅变法”以及“王安石变法”并称为古代三大变法,他的“考成法”改变了明代官员工作作风,“一条鞭法”和“两条长城”(显性为重修明长城,隐性为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能将戍守边疆)挽救嘉靖朝的颓势,使大明王朝焕发出中兴的勃勃生机!可惜,随着他的过世,他培养的大明国家继承者他的学生万历皇帝,亲手毁了他的所有成果,使帝国向着万丈深渊驶去,留下“明亡不在崇祯,而在万历”的结论!
作为帝师的张居正,堪称最好的老师,而他碰到也是最好的学生(万历)、最配合的家长(李太后)以及最好的伴读(冯保),为什么最终学习效果却一塌糊涂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能从中收获什么呢?
万历帝登基时只有10岁,李太后和万历无比仰仗张居正,而张居正也是悉心教导小皇帝,他亲自给万历编写教材。张居正为了引发小皇帝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习成效,采用以图片搭配短篇故事的方式,编写《帝鉴图说》,将历代帝王分为《圣哲芳规》和《狂愚覆辙》上下两部,以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观点、独创的方式,诠释、评论、讲述帝王之道。而张居正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万历的认可,他曾说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太大了,无以为报,只有好好看护他的子孙。我觉得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是因为张居正能在万历年幼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一到六年级大循环,针对低年级一定要采用不同于高年级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学习,兴趣为王,这样才能抓住孩子的心,不是吗?
可是,万历皇帝毕竟是个孩子,总有贪玩的时候,这时张居正又成为了李太后一次又一次吓唬儿子的“警察”,万历帝对他又敬又爱又怕。到了万历十五六岁时,随着万历逆反期的到来,张居正没有随着学生年龄见长而调整教学方法,也没有及时对万历的心理进行疏导,依旧秉承着家长制的教学方法,对于皇帝“出格”的做法坚决制止,甚至以万历写“罪己诏”昭告天下惩罚他。万历在历经威胁后貌似老实,张居正也没有意识到,万历情绪如同被压制的弹簧一样,压的有多狠,弹的就有多高。万历十年张居正刚刚逝去,万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清算老师,并且亲手毁了张居正多年心血!
有才学有能力的好老师,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调整,最后酿成如此悲剧,不免让人意难平!同样,针对高年级孩子一定要引导,给孩子更多的尊重与理解,给孩子释放自己精力的机会,引领孩子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认识自我,最终是不是会好一些?!其实,这两年和孩子冲突多了一些,现在想来可能总把孩子当不懂事的懵懂孩子,简单粗暴地否定又否定,她自我的意识的觉醒得不到认可和尊重,自然冲突不断。其实,回想自己的青春期,对孩子可能就会多一份理解,取得她情感上的认同后再去引导,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吧!
希望从张居正的为师生涯中体悟到的点点,能让自己职业生涯有所改变,亲子关系也能有所调整,能够拥抱刺猬般的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这也算是读书的收获吧!
最后,一个小小的心愿~~疫情结束后,我想去湖北荆州,触摸史书中伟岸的身影生活的那片土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