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样的成年人?
我好像是合群的,也好像是孤独的,我真实的样子,到底是什么?
最不了解的人就是自己。穷极一生,我们都在探索本我。那,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然什么样子?实然呢?
刚上大学的我,突兀地害怕孤独,但我又清楚孤独不是寂寞,我是害怕那种独来独往的清冷,貌似不合群,担心被排斥。大概花了一学期的时间,我逐渐适应并享受“独行侠”的生活。可以在任何自己想的时间去泡图书馆、去逛博物馆、去购物,不用和任何人约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何其痛快。我想,在奔向成年人路上的第一步,就是要习惯孤独并享受她。
自我审视,按照泡图书馆的频率论,我不是一个在学业上足够勤奋自律的人,但我又一直有自己的节奏。我认为这一点各位成年人也可以参考,找到适合自己的频率状态,可以不那么自律,但自己的节奏一定要有,不需要因为别人的勤奋或优秀而过度焦虑。
成年人的圈子会不断因为工作和生活而随时“更新”。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及时更新自己呢?可以不同意别人看世界的眼光,但要学会尊重,学会接受多元。这一点我想分享一个例子。刚上大学时,我对性教育的认识是局限非常的。但是我当时的思政大课堂老师,内容十分“大胆”(如果是现在的我去上那课,就觉得十分常态化),观点尤其新颖,她会给我们讲同性恋的交往以及如何对待这一群体,会讲如何做才是正常的两性关系,有时候情境也会很细节被她描述出来,当时我觉得不可思议,尺度好大。其实,这都是新时代背景下该有的性教育课程,只是我当时的思想还未跳脱出刚离开高中时的圈子,是受限和狭隘的。今天,生命教育和性教育,也在不同程度地系统地走进基础教育中,这是中国教育的进步。交换观点,尊重差异,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这都是自我更新的态度和表现。
时间观念,也随着年龄而有所变化。我相信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够清晰感受。再小(年轻)一些的时候,可能根本意识不到“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真谛,这句话也多是被当做白杨歌信口拈来。而长大了,越发觉得时间成本的昂贵,会逐渐意识到要把握好时间、抓住机会,最好能一击即中,不给回忆留下遗憾的缝隙。就拿读书这件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来说,嘴上都嚷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照样大有小时不珍惜读书机会而中年悔恨的人在。后悔,往往是成年以后才说的话。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思考还有,如何在这个碎片化信息时代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我不知道他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自己是比较注意训练专注力的,减少对娱乐化信息的摄取时间,有意识地不让自己的时间被朋友圈或微博等摄取。我认为,成年以后的专注力,就是金子。你可能会发现,越长大,专注力越来越下降,不妨找找原因试着做一些改变。
成年人,被套上了更多的身份标签,比如,打工人、社畜,亦或是,父母、儿媳妇/女婿,等等。可是,永远不要忘记,我们还是自己,有喜欢的爱豆、有向往的生活、有想成为的人,更有想做的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