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索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论语索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作者: bodhi1984 | 来源:发表于2017-08-29 12:57 被阅读0次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弟子之弟,上声。则弟之弟,去声。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馀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馀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洪氏曰:“未有馀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馀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这句话直译过来没有任何问题。
    在家里要讲孝道,也就是尊敬长辈。在外面和师长、领导、大哥、甲方……相处要讲“悌”,也是要尊重对方。谨慎守信用,泛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做到了,还不会感觉到很有压力,就可以学习诗书六艺这些了。
    我为什么要把这句不会有压力加粗,是因为要做个好人,对有些人来说,实在是有很多顾虑和压力。比如那个摔倒的老太太,扶不扶?真是个难题。如果是出于合乎规范,而委屈自己去当个好人,“化性起伪“,演个好人很辛苦,那便不算是有馀力。而如果做事是出于真诚,去尊敬对方,去关心别人,这便可以行有馀力。
    儒家讲礼义或伦理,最基本的出发点是“情”,即“发乎情、止乎礼”,《大学》讲“正心诚意”,便是讲的要从本情出发,真诚处世待人。

    又回到了知与行的问题

    行,是质的方面,知,是文的方面。
    “未有馀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文胜质则史”。中国几千年从来不缺这类人,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孔子把这类人称为乡愿,“乡愿,德之大贼也。”
    儒家思想在后世成为主流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后,便开始了系统的培养这类乡愿的工程。把虚高的道德标准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满篇的典故,其实也不过是套路。
    当然,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有这个问题,这并不是儒家的错。
    “有馀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质胜文则野”。对行有馀力的同学,还是要学习文化,系统的提高认识层次,“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

    八佾: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这段猜迷般的文字,也是说明这个道理。要先做好素底,然后才可以绘画。礼就是那绘画,而更根本的底子便是正心诚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索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qt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