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竞争是内核,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行的驱动力。 —— 菜猫
01
百度搜索“食肉动物”的话,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概括:主要以肉类食物为主的一类动物。
我们一直自诩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这得归功于我们的祖先。它们奋力进化,终于用对火和工具的使用,打败了其他竞争者,成为了地球进化领域独一无二的领军人物。然后,就有了今天的我们。
如果用祖先的视角来观察今日的人类,无疑是会令人震惊的 —— 我们用智慧的延伸,跨越了很多物种先天的局限性 —— 从不能飞的哺乳动物走到了比最能飞的鸟儿还能飞得更高的高度,从不能跑的被追捕者前进到比这世上最快的猎豹还要快的动车,又从不能畅游深海的陆地生物扩展到能潜入相当深的海底,当然,这点上我们还比不过某些深海鱼类,还有待进步。
但,总而言之,智慧的技能点让我们在飞速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而似乎,这样飞速行走的现代人类,好似已完全脱离了动物的影子了?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不提心理动力论中提到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互相博弈,虽然它正是理性意识与动物本能间激烈对抗的生动体现;
我们就先只看看我们认为优于所有动物的良好追求,即科技的发展、对未知的探索,包括对一切领域“更强、更快、更高”的认知追求,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也正在继续攻坚克难的努力着,但这样的努力与成就,真的就能说明我们的不同了吗?
02
如果要用动物界诸多的动物来做横向对比,我觉得其实人类一直都有食肉动物的本性。当然了,从动物学角度人类当然是杂食动物,但,从其活动本性上来说,我们人类一直都有着食肉动物才更具备的侵略性。
我们以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让这种竞争有了弱化,或者更为柔和了吗?
那就错了。
事实上,以地球为活动舞台,当人类对上其他物种都游刃有余之后,人类的竞争更多转为了社会内部的竞争形态。
这有点像我国的兵乓球队,由于平均实力实在是太强,所以往往队内比赛要比国际上很多大赛事都来得更为激烈。
这便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 外部敌人不以为惧,自然开始在内部产生更比实力的优胜劣汰。
但,与大自然中一切都摆在明面化的弱肉强食不同,人类之间的竞争,多了很多迷惑视野的烟雾。
也许,这就是人类的特殊性,这个靠“智慧”的技能点崛起的种族,注定其内部的竞争也会多了很多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花样性。
但,迷惑终究是迷惑,烟雾终究是烟雾,都掩盖不了竞争存在的本质。如若谁真的忽视了这点,那才是成了“掉入了食肉动物间的小兔子”。
03
说道兔子,就不得不把人群分为两类。
虽然在我看来绝大多数的人都非常生动的体现了“食肉动物”才更为具有的竞争性,但,人群中也不缺乏所谓的“被动主义者”。
他们真的相信即便自己不争取,其他人也会“礼让”给自己相应的生存空间,即便是自己应该争取的合理合法的权益,他们也会被动的等人捧到眼前。如果你过度侵占他们的生存领地,他们除了噘嘴生气之外,至多也不过就会像生气了就一个劲儿跺脚的“踏踏兔”一样,毫无实际反击手段。
他们生存的更像是一群食草动物 —— 因为与肉食动物不捕猎就会饿死不同,草原也好、森林也好,绿色植物总是无边无际的,所以也便缺少了最为关键的厮杀本领。
于是,也便成为了单纯的“被捕猎者”。
而这种情况在人类社会,其实会更为惨烈。毕竟自然界还有天生天养的大片草原可以啃食,但人类社会一个坑恨不得挤进去三个萝卜,又哪里有多余的空间让他们这般悠然自得呢。
不排除天生好命投好胎的情况,但这毕竟是个技术活,还不是一般人都能掌握的本领。在绝大多数人成年后只能靠自己的情况下,还像个单纯的食草动物一般在食肉动物里晃来晃去,恐怕即便他人不把其当成竞争对手特意挤压,也很难谋求到非常好的生存空间。
毕竟,人口是个大基数,整体人类还处于不断发展上升的阶段,很难有真的空下来的空间供不去竞争的人存活。
说到底,大自然是个大舞台,人类是个小舞台,生存空间也都还是自己争取来的呐。
04
我们的祖先奠定了现在的基础,而我们生活在所谓现代人的竞争环境中,但其实不过是在这个自然界里换了一种竞争的手段,换了一个竞争的对象。那么,我们弄清楚新的竞争规则了吗?
人一遇到令自己无力的情况,就总会下意识的往“好运”二字上沾边儿。好像这样想这样说了,就能摆脱掉自己无能为力的本质一样。
但,真正聪明的猎手不会这样想,就像自然界中的狮子与猎豹,你看哪个会觉得自己没捕到猎物只是因为“不走运”呢。
如果不从小就练习厮杀的本领,那么长大后狩不到猎物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一只食肉动物会对另一个食肉动物说:别着急,伙计,你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这种自欺欺人的事情大概也就仅存在在人类社会中吧。
好运是什么?好运就是当机会来临时,你早已做好了准备。
除此以外,都是自我开脱的借口。
既然动物不会依靠“好运”而活,那么比普通食肉动物竞争更为激烈的我们,凭什么认为在这一场场惨烈的厮杀下,自己就能凭借“好运气”来活下去呢?
与个体相比,人类整体依然是个大基数,在这个基数面前,看似每个人都有“选择成为什么”的自由,但究竟是成为“食草动物”,还是成为“食肉动物”,不同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分出了不同的岔路口。
如果没有自信自己能即便成为“食草动物”依然有人愿意像养小兔子一样养着、惯着,那就还是让自己尽快的弄清楚游戏规则吧。
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让人很难只依靠“运气”来生活。
05
因着具体性格的不同,即便同属于“食肉动物”,但人和人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区分,有人像美洲豹,像狮子,有人像豺狼,像猎犬;有人像蓝鲸,像章鱼,有人像鲨鱼,像虎鲸;还有人像熊猫,或者霸王龙。
而不变的,是生物存续所必然产生的“竞争性”。
虽然这种说法也许有些武断,毕竟我并非生物学家,但从一个看客的角度,我觉得“竞争”二字足以说明了很多。
当然,同时也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一提到“食肉动物”,我们好像就浮现了“残忍、激烈”一类的形容词汇,但其实,自然界中的食肉动物,很少有肆意屠杀的时刻,吃多少捕多少,这就是它们的生态法则,看起来远比我们人类做的更好。
总而言之,竞争成了所有生物不变的主题,至少人类和食肉动物都是这样。
人类的进化不过是让竞争的对象从外界转为自身,手段多了很多用科技衍生出的爪牙罢了,但这又何尝不是竞争更为激烈、实力鸿沟更难逾越的体现?
但,也正因如此,竞争的内核,也成为了我们不断前行的驱动力。
有句话说的好:
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巨大的成功,则需要敌人。
而我们的敌人,就是我们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