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工具升级大脑』专栏会员通讯 | 第一期

『用工具升级大脑』专栏会员通讯 | 第一期

作者: 朋铭 | 来源:发表于2016-09-15 19:36 被阅读2714次

本期主题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结构性思维》

推荐工具

核心结构

Paste_Image.png

正文

一、关于工具的典型误区

在正式开课前,有个同学加我的微信,聊了一些关于思维导图的事情。

Paste_Image.png

过去一年多我接触了很多律师,这个认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听说一个工具很好,但我用起来就是摸不着头脑』。

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在最近几年内的律师圈里传播得很广泛。类似的概念还有——可视化、大数据、印象笔记……听得多了,很多人就产生一个错觉:这个律师很厉害,是因为『会用某种工具』→于是我也要学这个工具→学会了,我就会变得很厉害。

这个想法在逻辑上就是错的。

在工具这件事上,有两个明显的误区:

  1. 工具万能论 —— 觉得自己只要会使用工具,就会不一样了。
  2. 工具无用论 —— 觉得工具都是噱头。

工具既不万能也不无用,它只是帮助你解决一个问题——效率。思维质量决定行动质量,工具只能帮你加快行动速度。

想通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第一课要讲『思维』的原因。

二、关于『成长』这个概念

问个问题——你如何『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

我之前问身边的朋友,大部分人会直接给答案,但是有一部分人,会先进入某个框架——把这个问题拆分成小部分,然后逐一论述。这种思维的区别,非常明显。

我先给结论——成长=积累质量×积累速度×投入时间

1. 投入时间

决定投入时间的,是你的心智。只有行动,才能有机会带来成长。而所有的行动,都是心智驱动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推荐大家在群里闲聊的原因。我用下面这张图解释一下——

Paste_Image.png

心智是你行动的动因。当我们评价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应该抛弃单一的视角,而是分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二是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

这个概念其实来自知乎的大V 采铜

如果我们反躬自省一下,可能会发现,我们平时做得最多的、最喜欢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得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

这个现象,就导致了一种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划下,然后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得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可能决定你行动的『算法』和采铜不同。但我建议每个朋友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在行动之前,要先思考。比起散乱的给结论,找一个框架,先进行分析,再得出结论,是更优有效、实际的方法。

2. 积累质量

人其实就像机器,由『输入设备』,『处理设备』『输出设备』构成。

Paste_Image.png

简化一下,你就会发现每一次积累,都会形成类似下面的循环。

Paste_Image.png

决定积累质量的,是『反馈』和因为反馈而产生的『新的算法』。人脑作为处理设备,是有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统的。最开始就像DOS系统,慢慢地因为输入和反馈的信息多了,增加了很多算法,升级为Windows XP。

之后变化就出来了——很多人之后一生的操作系统就都是Windows XP。够用,但是从此积累的质量也就停下来了。

而有的人能够通过不停获取反馈,升级自己的算法,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变成Windows 10,甚至『转型』成Mac OS。

所以你发现了——积累质量的核心,在于提升自己的『处理能力』。提升处理能力的关键,在于『升级算法』。

结构化思维是一个很典型的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提升的『算法』。已经有无数人的结果证明这一思维的有效性了。

3. 积累速度

工具的价值就是提升积累速度。『输入』『处理』『输出』每个阶段都有各种工具可以帮你提升效率。

就比如这次分享——

  • 输入阶段:我过去的积累,主要沉淀在一款工具上——印象笔记,它能高效地当我需要提取某些信息时,帮我迅速地找出来。
  • 处理阶段:当遇到像今天一样内容比较多的分享时,我需要结构化处理的信息太多,大脑记不下来,我就会使用『幕布』帮我排列结构,梳理内容。
  • 输出阶段:不论是做海报、做直播、写文章,我都需要一个更趁手的工具来帮我实现——于是我用Photoshop做海报、用千聊做直播、用Markdown编辑器写文章。

我很难想象没有这些工具,我该如何实现今天的分享。而各位在微信群、千聊里的反馈,会帮助我『进一步调整&升级』我在这个专栏上要做的一些事情。

某种程度上,我已经在通过这个循环在积累了。得益于这些工具,我未来做类似的事情,可以有更快的速度。

这就是工具的价值。

三、关于『结构化思维』的实践

前文其实已经在用实际的例子,演示结构化思维的作用了。这个思维的鼻祖,就是著名的麦肯锡公司,他们有本书叫《金字塔原理》,通篇就是在讲这个概念。

所谓金字塔原理,就是: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Paste_Image.png

思维导图、幕布等等工具,本质上都是这个思维的衍生产物。信息如果不经处理,只是『信息』而已,只有通过结构化思维将它们联起来,才有机会形成知识,产生洞见、带来智慧。

Paste_Image.png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也就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意思。当你在做拆分的时候,需要不停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 我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虑到了?
  • 这些因素之间有没有互相重叠的部分?

不然的话,所谓的结构化就只是『简单地排列信息』而已,并没有真的结构起来。

我们做两个练习:

1. 沙漠逃生
Paste_Image.png Paste_Image.png

你会选择哪8件物品呢?

这是一道典型的公司面试题——考察的要点也很明确,就是你会不会『结构化地思考问题』。如果你看到问题直接就给答案的话,通常都会在面试中失败。因为很简单——这个问题,你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过程,那未来出现新的问题时,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关键是你的思维——当你面对这种问题时,你会如何思考?

决定你如何选择工具的理由是什么?是你需要选择的方案。在这个问题下,你需要判断是『留下来等人救』还是『带团队走出去』。然后这个选择,会决定你如何挑选物品。

  • 如果选择『留下来』,那么选择的物品就会偏向『维持生命』『发射信号』。
  • 如果选择『走出去』,那么选择的物品就会偏向『加快前进速度』『创造生存机会』。

不论结果如何,请注意:一定要先有框架,再进入细节。

2. 如何估算你所在的城市里有多少理发店?

这也是咨询公司常常在估计某些市场规模时遇到的问题(比如他们要投资一个美发行业的公司,需要估算这个行业的空间)。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其实和一开始的『成长 = 积累质量 * 积累速度 * 时间』有点像。

你需要先把这个问题『拆分』成『独立、互斥』的几个问题,再慢慢分解解决。

拆分如下:理发店数量=每年总理发人数➗每家店能承载的人数,而

  • 每年总理发人数=城市总人口×每人每年理发次数
  • 每家店能承载的人数=每家店每小时服务人数×工作小时数

所以:理发店数量=城市总人口×每人每年理发次数➗每家店每小时服务人数×工作小时数

这是一个初步的拆分,事实上,如果为了得到更精确的答案,在每个小点上,还需要继续拆分。

但你应该发现结构化思维的妙处了:你有机会通过拆分,慢慢地细化问题,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更多的例子,大家可以继续重听我们这一期的分享。密码是dayu

Paste_Image.png

四、结论

  1. 成长是通过积累而成的。积累的关键在于提高『循环质量』,而今天主讲的是其中的『处理』部分,也就是通过『结构化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构化思维几乎是最值得『刻意练习』的能力。本质上,就是把『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信息被结构化了之后,就更容易找到关键点。
  3. 在『结构化思维』上,大部分时候用纸笔就能解决。只有当信息变多,而大脑又承载不了那么多信息时,需要使用工具帮忙。
  4. 结构化的工具主要是『思维导图』和『幕布』。两者只是『呈现方式』不同,逻辑是一样的。

延伸阅读

一、结构化思维

二、工具使用

推荐工具——幕布(www.mubu.io
进入幕布后,打开任何一个文档,都会在右上角看到『使用教程』。

Paste_Image.png

不要犹豫了。学习工具的操作方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立刻上手用』

下期预告

下期只解决一个问题:输入

这个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对海量的信息输入。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

  • 搜集:各种渠道都在涌来信息,如何更好地将他们协调好?
  • 组织:信息搜集来之后,又该如何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组织?

如何使用工具,更快更好地提高『输入』的效率?我们下周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工具升级大脑』专栏会员通讯 | 第一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ub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