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小时候很爱去姐姐家,姐姐家的条件很好,家里面有很多书可以看,我很喜欢。
姐姐有时候还把她看过的故事讲给我听,我印象中有《三个金苹果的故事》,现在提到这个童话,不是妈妈讲给我听的,也不是自己读到的,而是姐姐讲给我的,想想还觉蛮温暖的。
有时我跟姐姐下午玩累了,姐姐在倒头呼呼睡着之前,会把一摞书给我,让我先自己看会书。其实我当时也挺困的,但是对这些童话故事太渴望了,强打起精神继续看书。
现在想想,我喜欢读书,喜欢囤书的习惯,最初应该是姐姐引发,我很想像姐姐似的,看过很多书,然后讲给别人听,做一个“博学”的人。
再说到我家里的图书,就少的可怜了,我记得有几本儿童读物,还有半本《西游记》。我把儿童读物翻烂了以后,开始读那半本《西游记》,起初看着还兴致勃勃的,后来发现师徒四人走一会就来一个妖怪,然后孙悟空把他打跑,走一会又来个妖怪,孙悟空又把他打跑,看到这就觉得特没劲。
没有书看了以后,我跟妈妈说我想看书,妈妈就骑车带我去图书馆借书。但不知道是图书馆不让进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我没进去自己挑选过书,每次都是在楼下,妈妈的朋友问我想看什么,然后她上楼去拿。
我还记得借的第一本书是《上下五千年》。就这样去借了几次书,我每次都要看历史方面的书,但书拿回家一看,基本上都在讲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故事,这样的故事看多了,我觉得这些故事很幼稚,因为都是神话故事,都是假的,虽然我当时也很小,但已经开始“鄙视”这类图书了。
后来再去借书,我说想看其他的历史书籍,妈妈的朋友问我,其它的历史书是什么类型的书?我当时也不知道还有什么类型的书,所以也就说不上来。最后借了一本我当时觉得更“幼稚”的书籍。
后来也不去图书馆借书了,妈妈干脆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书。新华书店二楼是儿童书,三楼是历史、人文类的书籍。每次走到三楼,工作人员就说儿童书在楼下,妈妈问我要不要下去,我理直气壮的说我就看这层的书,心想楼下的书太幼稚了。
进去书店以后,我很小心翼翼的挑书,一是怕把书弄脏了,二是一边挑书,一边会看书的定价,太贵的书,就被我直接pass了,我要挑一本既不贵,我自己又喜欢的书。
最后选的书名,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绿色的书皮,也不深奥,是一部青年的读物。
成长
到了初中,我周末的时间,就是去市里一家新开的书城,那的书基本上会摆出好几本样本书,我在那读了很多饶雪漫的书籍,像是《左耳》、《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到了高中,我的课外读物就是学校发的一些课外读物的课本。
寒暑假的时候,也会找时间看看一些历史书籍,因为我是学理的,总觉得这类书籍,对高考没有太多用处,看了一会就告诉自己,这些书先留着,等上了大学在看。
上了大学后,我们的大学有一个全省都出名的图书馆,刚开学没几天,我就迫不及待的要进去看书,但看门的大爷说,我的一卡通,学校还没有统一开通呢,让我下星期再来。
在大学的四年里,每隔一两个星期,我都要去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看看。以至于当时,什么书放在什么位置,我都知道,想看什么书,不用去电脑查,我总能很快找到。以前的高中同学来找我玩,我也总把人家往我们学校图书馆领。
在大学时,我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期初每次去图书馆,总拽着她一起去。有时候她妈妈给她打电话,听说她在图书馆看书特别开心,总跟她说,让她多跟我在一起玩,跟我一样多看看书。
后来我再带她去图书馆,她就找个座位歇着,也不看书了。再后来我也不带她去了。我变成了“独行侠”。
现在想想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也是满怀感情,有机会能回学校看看,我都要照一下学校的图书馆,但是现在已经不能进去看书了。
现在
我现在在北京生活,大四实习的时候来到北京,到现在快3年了,还没打算离开这。来到北京实习以后,第一个任务也是找图书馆,我当时常去的是北京首都图书馆,在那把袁腾飞系列的历史书读完了。
工作的第一年,kindle出来了,我没犹豫,马上下单买了一个,当时朋友总问我,这东西除了看书,能听歌吗?我说,只能看书。
所说现在经济独立了,但是我已经很少会去书店、图书馆这些地方了,不是懒,不是不爱看书了,而是看到那么多书,任我挑选,我有点害怕了,都想看,但不知从何看起,从而选择逃避。
现在偶尔知道一本书,我会把书名记下来,等手头的书看完了,再从书单里挑书,一本本看。
回想这些年的读书经历,以前图书的资源匮乏,让我养成了积极的找书,读书的习惯,到现在书籍多了,反而不愿意积极的挑选了。不知道道是不是物极必反的原因。
文章最后,再来说说我那个姐姐。我有一次跟我姐提到过,我现在爱看书,是因为她小时候爱看书影响我,姐姐听到后特别开心,她说从来没有想到,她小时候的行为会给我一个好的影响。
但是最后姐姐跟我说,她早就不看书了,打死也不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