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高一语文书中有一首《雨巷》作者是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寒漠、凄清,又惆怅。。。。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语文老师口中所说的朦胧诗,就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喜欢这些同是朦胧派诗人的诗人。
喜欢《雨巷》是因为向往雨中的江南,悠长的雨巷,寂寥的脚步声,丁香般的姑娘,那把油纸伞下面,承载了诗人太多的愁怨,纵使挡得住那绵绵的雨丝,也挡不住那绵绵的愁思,在诗人的手中,就连这把普通的油纸伞,都为了经典。
这一把灵动的油纸伞,走在一条古老曲折的小巷,那里有青石板路,有杏花竹影,有长满青苔的古渡口,脚尖掠过无声无息,身影如风般轻盈。“恻恻轻寒翦翦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忧伤的诗句,散淡的步履,就是我想要追寻的一种心绪。
后来接触越来越多朦胧派诗人的作品,才慢慢的发现原来诗,就是以最少的文字,去表达最多的意思。 画,就是以最简的线条,去表达最繁的意境。
知道顾城这个人是因为耳详能熟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后来还知道舒婷,这个我也特喜欢的诗人曾经给顾城写过一首诗——《童话诗人》,她说:“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
开始手里捧着顾诚的诗歌,只被他的纯真感动,被他的想象力震撼。
都说当代诗歌是片沙漠,然而沙漠里的绿洲岂不更是耀眼。没有被尘世污染的顾诚最后却是为了爱情而祭奠了自己。
阅读《顾城的诗,顾城的画》这一本书是在深夜,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纱,交织于台灯昏黄的光。
在夜深人静的夜总有我想要的宁静,除却手中的诗,其余都融入宁静。
瞬间对诗歌心怀一种莫明的敬意,不愿在纷闹的境况下去触碰。总要待到一切芜杂俗事都去除时,才能读诗,不是默读,而是小声的,轻轻的,诵读。读诗的时候,天地唯剩诗与我。
看着顾城的诗我可以轻松地微笑,哪怕表情会夸张一点,哪怕只允许一种声音入侵到耳朵里,最后留在心里。
总觉得这种感觉在这样的夜总比没有更好。重要的是,我会去倾听,去分辨了,体察了我与世界安全的距离。
《顾城的诗,顾城的画》这一本书封面选的是顾城三岁时的照片,看着书封面的顾城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窗外,他的小眼神在告诉我们,他在好奇这个世界的一切。
灵魂永远童真,我就被书封面瞬间吸引了带着孩童般的真挚与稚拙,在他的诗里柔弱与暴力;眼中的世界永远缤纷,灰黑色是世界众多色彩中的一种,和别的颜色一样好看;说出的话语永远纯粹,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总是可以提不起兴趣。
当然,我们不禁会思考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顾城不是相信了自己写的童话?
或许那个时候的他认为世界就是这样,他的诗只不过表达出他看到的那些东西。而我阅读他看到的这些画面感,却认为自己真的在阅读他的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