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点
1.车辆损坏、占有问题
2.车辆寻找、放置问题
3.产品功能的方向
我认为单车和汽车的本质最大区别,是在于单车无法同时搭载两个人(至少是在共享单车的情况),这个本质使得摩拜和滴滴在许多方面无法使用同样逻辑执行一样的出行任务,举个例子,在单车的商业模式是作为一个出租商,管理负担所有在外的单车;而滴滴Uber则是作为服务信息的分流商,将订单推送至可以提供服务的司机,不负担任何雇佣司机维修汽车的费用(虽然早期是有固定给薪司机,现在明显不靠这个盈利)。在未来,滴滴可能借由ai智能驾驶进一步完善体验,而摩拜貌似也没有这个办法(摆个手机架在龙头?)。
围绕着单车的这个特性,再加上一个概念即可很好的解释问题一、二了,即是所谓的公共财。共享单车对于大众来说,非常相似于政府提供的城市自行车,但是对于一个商业机构,必须考虑成本和盈利的情况下,大众对于共享单车的态度影响就很大了。
我认为共享单车并非能透过共享成为所谓的公共财,共享单车是私有财,只是私有的程度没这么高而已。
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私有财的两个特性,排他性和竞争性。单看竞争性,在用户使用期间,共享单车是无法让第二人使用的,只能等待用户下车锁上,才能供他人使用,然而这样却违反了用户体验的一环,一次的单车出行通常不会超过5-10公里(以我自己和身边为例),而一次出行是包含来回的,时常有朋友骑车到达后,返程时却找不到车了或甚至花费额外的成本找车。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单车投放不足,然而真正的看待问题时,却是共享单车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起了冲突,在保证是所有人都可用的情况下牺牲了一次出行的完整度,当然,也可以透过产品功能去解决包车的需求,只是被包的车只能充当广告了。和滴滴相比,汽车的易达性使得接送变得容易,而单车是无法移动自己的,线下的送车又会导致过高的成本,对于出行的完整性,若无法透过功能解决,在找不到车时则会被其他替代品取代。
简单的将用户分为通勤和休闲,能较为容易区分用户的目的行为等。
我认为共享单车最后的赢家,是能成为单车分期商的那个。
通勤的用户,具有相对固定的路线、移动时间、正确的停放地点,使用的频率高、忠诚度也高,他会去维护租赁到的单车,可以说是共享单车的粉丝用户。照顾好了粉丝用户,自然就会有源源不绝的推荐和增长。这样的用户需要的是一台属于自己的单车,能确保出行的来回,和单车的停放位置。这样的情况下,必须作出相对于自行购买单车更好的用户体验。当然不必执着于绑定在同一辆单车上,反向思考,可以使用数据分析,确保固定的时间地点有充足的单车下完成。
若是要相较于自购单车取得优势,共享单车能做到的就是为用户管理单车,让用户省去维修和照顾担心的部分。在共享单车里,有一台总是属于自己的车,在某个观点来看就像是超短期的分期购买,这个服务价格,也会是有较高利润的,因为提供了用户极大的方便。
单车的限制点在于体力和路线,骑行的过程中,如果用户选择了一条费力的路径,这样的体验会大大影响下次使用的意愿。单车不像汽车,汽车在路线规划上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经验,而单车需要考虑坡度、路线,一个是用户体力有限,大部分用户不愿意花费过多体力在日常的通勤上,因此在行进中遇上太多上坡的话也会使得用户减少此程的使用,而偏好返程的下坡,可能就在某段累积过多单车。对于路线,相比于汽车,单车能行进汽车无法行驶的小路和小区等,这个优势将使得路线的规划突破地图上的导航,然而现在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架构来导航这样的路线规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