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山为烈士找家媒体报道精选
(2018年3月26日杨连山辑)
已找到家的革命先烈基本情况:
1 、烈士赵明山,南阳县人,1946年参军,4纵10旅工兵连战士,1947年在山西汾孝战斗中牺牲。2009年8月8日,我和南阳晚报记者于欢、李宾,南阳市电视台采访组杨世印、金文镯一行6人,来到七里园,将赵明山烈士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交给了他的侄子赵永全。
2、烈士齐华针,南阳县上仁村人,1947年3月参军,4纵13旅战士,同年12月在确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2009年8月25日,我和河南省电视台都市频道首席记者窦东杰一行人至西峡县田关乡岈子村,找到了烈士齐华针女儿齐伍云的家。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送到齐伍云的丈夫、82岁高龄的李菊令手中。人好,心好,办好事的三好记者窦东杰为烈士女儿齐伍云的孙女办理了救助贫困大学生指标,解决了一万元学费。
3、烈士单华荣,南阳县上仁村人,1947年12月参军,4纵13旅战士,同年12月在确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1岁。 09年9月17日下午3点,我和窦东杰一行驱车前往邓州市高集乡沈堂村,我把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交到烈士单华荣侄子单新强手中。邓州市民政局为单新强一家办理了低保。
4、 烈士张文武,南阳县五区李老庄人,1948年11月参军,13纵38旅战士,1948年12月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时年38岁。2009年 9月7日下午3点,我和都市频道寻访组一行到新店乡惠庄村曹岗,把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双手递给了烈士张文武的侄子张玉峰。
5、烈士丁炳福,南阳县人,1947年参军,是4纵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48年在河南镇平桐柏庙战斗中牺牲,时年18岁。 2013年4月清明节前,找到了烈士的弟弟丁炳海,我把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送给了烈士的弟弟丁炳海。
6、烈士王清生,南阳县人,1948年12月参军,是13军38师24团战士,49年12月26日在化兴战斗中牺牲,时年20岁。2013年4月清明节前,找到了烈士的侄女王翠平,把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送给了烈士的侄女王翠平。
至今尚未找到家的革命先烈基本情况:
1、烈士王春法 ,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所在部队是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一三一团炮兵连,1947年7月,在木栾店战斗中牺牲,25岁。
2、烈士任守连,南阳县人;所在部队是第九纵队第二十七旅第七十九团;牺牲地点是安徽省宿县南周成庄;安葬地是安徽省宿县南周成庄村,西地东头第一排。这个烈士有具体安葬的地点,如果能找到烈士的亲属,可以去祭奠悼念或建为烈士陵园。
3、烈士张万全,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三马)村人;1947年参军;所在部队是第四纵队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在张庄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 。
4、烈士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参军时间不详;所在部队是第六纵队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第三连;1947年5月1日,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只有17岁。
5、烈士马福才 南阳县人 1937年参军,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38年4月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
6、烈士路占阳,南阳县人,是6纵17旅50团3连副班长,1947年12月11日在双柳树战斗中牺牲,年25岁。
7、烈士
方长如,南阳县人,是4兵团13军39师115团战士,49年4月在渡江战斗中牺牲。
8、 烈士徐培进,南阳县人,参加时间不详,是16军47师139团战士,49年在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
1、南阳晚报缤纷社会版 1 8月4日报道
旧书中发现8份南阳籍烈士牺牲证明书,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马上到了,杨连山和女儿联系本报——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本报记者 于欢 见习记者 赵博,实习生 王鑫 田景钊
旧书堆里淘出“宝贝”
48岁的杨 连山,是市十四中的一名语文老师,酷爱收藏老物件的他于今年1月份,在一堆旧书籍中“淘出”了一叠印着红五角星的证书。仔细查阅,这竟然是8份保存比较完整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以下简称证明书)。杨老师发现,这8位烈士都是南阳籍,这些证明书副本已被撕去,留在军队存档,而眼前的这8份,应该是未送达革命烈士亲属手中的证明书。
先烈们的亲属也许正在苦苦等待英雄的归来吧?想到这儿,杨老师脑海中萌发出一个想法——把这8份证明书一一送到革命先烈家人的手中。随即,他将8份证明书收购,小心翼翼带回家中。
父女俩要当“谷子地”
19岁的杨子正在读高中,她是杨连山的女儿。从小就对战争影片情有独钟的她,很崇拜那些革命先烈。听了父亲关于“这些证明书至今仍未送达”的讲述后,小杨激动地说,她要像电影《集结号》里的谷子地一样为革命先烈找后代。
父女俩说干就干。杨连山按照证明书的时间顺序,逐一列了个表,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死因一一统计,并多方打探。然而,几个月的努力,收效甚微。
求助本报 为烈士寻家
眼看就到建国60周年了,父女俩希望通过本报帮忙,尽快找到8名革命先烈的亲属,让革命先烈能在建国60周年前荣归故里。
昨天上午,记者看到了这8份保存了58年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上面有邓小平、贺龙的印章。这些革命烈士牺牲证书长40厘米、宽23厘米,左方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楷体签名,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每份证明书上都有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8名烈士的籍贯均为南阳县,发证单位为西南军区政治部。
8名南阳籍革命烈士名录 (为烈士寻亲热线:13803775389)
姓名 年龄 参军时间 所在部队 牺牲时间 牺牲地点 证书编号
王春法 25岁 1945.9 15军44师131团炮连 1947.7 木栾店 3015
赵明山 1946 4纵十旅工兵连 1947 汾孝 31149
任守连 9纵27旅79团 宿县 7701
张文成 38岁 1948.11 13 纵38旅112团三连 1948.12.4 赵家山 11781
齐华针 27岁 1947.3 4纵13旅 1947.12 确山战斗 11698
单华荣 21岁 1947.12 4纵13旅 1947.12.30 确山战斗 11699
张万全 22岁 1947 4纵13旅38团 张庄 167458.8.
平玉山 17岁 6纵16旅46团3连 1947.5.1 汤阴 62308
2南阳晚报的报道2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新闻后续2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新闻后续——
寻亲之路一波三折
期盼读者提供线索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昨日,本报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为题,报道了市14中48岁的语文老师杨连山和女儿杨子要当《集结号》现实版的“谷子地”,决心将8名革命烈士的牺牲证明书一一送到其亲属手中的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河报》主动联系本报,希望媒体联动为烈士找回家的路。热心读者纷纷来电称赞杨连山父女俩的高尚情操,并提供相关线索。本报记者逐一进行回访,由于年代久远,寻找效果不甚理想。但记者在寻找过程中,感受到了南阳人对革命先烈的景仰,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
寻找石桥靳岗房庄
记者多方打探未果
17岁的革命先烈平玉山,烈士证上显示的祖籍是南阳县石桥靳岗房庄。这是杨老师收藏的8份烈士证中籍贯写得最为详细的一份,同时也是本次为烈士寻找回家路的重要突破口。
昨天一大早,卧龙区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熊运彬第一时间来电,表示将积极配合本报的活动。在他的帮助下,记者与石桥镇民政办公室取得联系,通过了解,该镇入档在册的革命烈士只有一名,且该镇从来没有靳岗房庄的地名。
寻找陷入了僵局,记者决定从烈士的“平”姓入手。随后,石桥镇民政办王凯主任通过打探当地老居民得知,该镇蔡官屯有五六户“平”姓居民。记者马上与蔡官屯村主任取得联系,获悉过去确实有一名“平”姓青年参加了解放军。记者赶紧辗转与这户“平”姓人家取得联系,结果发现此“平”姓革命军人早些年才去世,并非本报寻找的平玉山。
紧接着,熊运彬又联系了卧龙区的靳岗街道办事处,通过打听,该办事处也没有叫房庄的地方。市民张女士在热线电话里提供,她依稀记得312国道城区段好像有一个叫房庄的地方。记者随即联系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的刘伟主任,刘主任表示,将迅速在辖区进行排查,“希望这是我们高新区的好男儿!”
南阳县上仁村、五保区马营
老地名 谁人知
由于8名南阳籍烈士牺牲的时间为1945年至1947年,烈士证签发时间均为1951年。年代久远再加上当时战争年代人员流动频繁,烈士证上的资料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偏差,这为寻找带来了很大的不便。8名革命烈士的资料,只有4人有相对详细的籍贯地。除了平华山烈士外,其余3名烈士,齐华针、单华荣籍贯为南阳县上仁村,张万全烈士籍贯为南阳县五保区马营。
本报记者查阅南阳县地名志后,仍寻不到蛛丝马迹。
(希望知情的读者朋友拨打13803775389提供相关的线索。让我们竭尽可能为南阳籍的革命先烈寻找回家的路。)④5
3大河报的报道
南阳一教师要为烈士找“家”
新闻日期:2009年08月05日07:43:31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半年前,8份保存完整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被旧物收藏爱好者杨连山从旧书堆中扒出。杨连山花费了半年时间为8位烈士找家,却苦寻无果。他希望通过媒体,早日把这8位烈士的证明书送达其家属手中。
杨连山是南阳市第14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今年1月,酷爱收藏旧物的他在旧书堆中“淘宝”时竟淘出了8份保存完整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杨老师说,每份证明书都显示是一式三联,一联归部队存档,一联归当地民政部门存档,一联送达烈士家属。但他所保存的证明书均为两联,其中,部队存档的一联已经撕去,但另两联均在。说明部队已经将8位烈士的证明书存档,但另两联既没有交给烈士家属,也没有在民政部门存档。
“想到还在苦苦等待英雄归来的先烈们的亲属,我就想把这8份证明书一一送到革命先烈家人的手中。”杨连山说,为此他开始了长达半年的为烈士寻找家属的路程。
听到父亲要为烈士找亲属,杨老师19岁的女儿杨子也积极地帮助父亲。父女俩按证明书的时间顺序,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死因一一列出,并多方打探。但半年过去了,收效甚微。
昨天上午,记者看到了杨连山提供的这8份1951年颁发的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这些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长32厘米、宽23厘米,左方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楷体签名,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每份证明书上都有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8名烈士均为男性,籍贯均为南阳县,发证单位均为西南军区政治部。
“眼看着新中国60岁生日就要到了,我们想尽快找到8名革命先烈的亲属,让革命先烈早日荣归故里。”抚摸着手里的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杨老师焦急地对记者说。
8名南阳籍革命烈士的信息
姓名 年龄 参军时间 所在部队 牺牲时间 牺牲地点 证书编号
王春法 25岁 1945.9 15军44师131团炮连 1947.7 木栾店 3015
赵明山 1946 4纵十旅工兵连 1947 汾孝 31149
任守连 9纵27旅79团 宿县 7701
张文成 38岁 1948.11 13 纵38旅112团三连 1948.12.4 赵家山 11781
齐华针 27岁 1947.3 4纵13旅 1947.12 确山战斗 11698
单华荣 21岁 1947.12 4纵13旅 1947.12.30 确山战斗 11699
张万全 22岁 1947 4纵13旅38团 张庄 167458.8.
平玉山 17岁 6纵16旅46团3连 1947.5.1 汤阴 62308
首席记者郭启朝 通讯员于欢
8月6日 南阳晚报缤纷社会版的报道
4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新闻后续3
寻亲路上有喜有忧
一烈士亲属待核实
本报记者 于欢 实习记者 赵博 实习生 王鑫 田景钊
昨日,本报记者的电话依然烫手,读者对8名南阳籍烈士关注程度持续升温。一天的搜寻,有喜有忧。本报继续向读者征集线索,尽力为烈士找家。
喜! 读者来电:赵明山烈
士是我大伯
昨天下午4时,有好消息传来,市民赵先生来电,称赵明山烈士应该是他亲大伯。今年69岁的赵先生祖籍为高新区高王庄苗庄,其父亲名叫赵昆山。据他介绍,他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大概1945年,大伯突然走了,有人说去当解放军,有人说死了,一直到现在仍杳无音讯,父母在世时经常提起他,说早晚大伯都会回来的!我觉得赵明山应该就是我大伯,太好了,父母的心愿终于能圆了!”赵先生很兴奋。
由于赵明山烈士的烈士证上只有籍贯地“南阳县”,参军时间和牺牲时间三项,其余均为空白,本着负责任的原则,记者建议赵先生去开具赵明山烈士是其亲人的证明。记者衷心希望赵先生一家思念近60年的亲人就是赵明山烈士。
忧!寻找平玉山烈士
的线索再次中断
“我们查遍了辖区内两个街道办事处的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结果没有发现房庄村。下一步我们会联系辖区的老居民,继续帮烈士找家!”昨天下午,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的刘伟主任回复记者。据他介绍,高新区对晚报的活动非常赞赏,认为此举弘扬了社会主旋律,在为烈士寻家的过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谢庄乡孙庄村有一个自然村叫房庄,你们去查查!”昨天上午9时,读者赵女士提供线索。随即,记者根据卧龙区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熊运彬提供的电话号码,与孙庄村党支部赵书记取得了联系。这个房庄是一个以鲜姓为主的村落,并没有平姓居民。搜索再次受挫。
赵书记经过询问村里的老居民,得知蒲山镇有一个靳岗村。记者赶紧又与靳岗村支书阮书记联系。遗憾的是,该村没有房庄这个自然村。
赞!卧龙区将发动各村
支书为烈士寻家
“五保区,应该是刚解放时石桥这片区域吧!没准张万全烈士是我们这里大马营村的!”蒲山镇大马营村王支书如是说。据他介绍,刚解放时蒲山镇归属石桥镇管理,一直到解放后,才分开成为槐树湾公社,后来变成蒲山镇。至记者发稿时,王支书打来电话,依然是遗憾的消息:“大马营村里的老人说了,村里有姓张的烈士,但不是张万全!”
搜寻线索再次戛然而至,记者和卧龙区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熊运彬根据一份卧龙区基层村支书的通讯录,一一拨打电话通告本报此次为烈士寻亲活动,“希望发动一场为烈士寻家的人民战争!”
(希望读者朋友继续提供线索,热线电话13803775389,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革命先烈寻找回家的路!)
5南阳晚报报道4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新闻后续④——
寻亲道路众人铺就
两名烈士有望回家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新闻网
□本报记者 于欢
见习记者 赵博 实习生 王鑫
卧龙区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动员系统内各单位配合本报为烈士寻亲的报道活动,在辖区进行仔细摸排,全力查找8名革命先烈的亲属;市第3高中退休教师李长海送来了一份南阳境内翔实的涉及“马营”和“房庄”的地名材料,希望能对记者有所帮助。
昨日,社会各界用不同形式全力配合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路的报道。虽然搜寻过程异常艰辛,但有爱相随,记者坚信前途一片光明。
“张文成是俺七爷爷”
61岁的张彦清和其他张姓族人,自明朝开始,世代居住在光武路与车站路交叉口的刘庄社区。在漫长的家族史中,最让他们自豪的是两位亲人——四爷爷张文全、七爷爷张文成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生命。虽然一直没有收到革命烈士证,但张家人一直以这两位祖辈为荣。为使祖辈的“烈士”称号名正言顺,张家人曾经进行了多方查找。1982年,张彦清先后到原南阳县武装部和石家庄烈士陵园寻查两位爷爷的烈士证,然而未果。但张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
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系列报道,让张家人眼前一亮。“张文成烈士就是俺七爷爷!”昨天下午,张彦清兴奋地打来电话。据他介绍,他看到报道后,专门询问了自己年近九旬的母亲,经过比对确认终于找到了七爷爷。“1941年南阳大旱时,31岁的七爷爷张文成和四爷爷张文全跟着国民党队伍打日本鬼子去了。当时,村里一共有6人参加部队。新中国成立后,退伍回来的一名马姓老兵告诉我的爷爷,说张文全打日本鬼子死了,而张文成在淮海战役时参加了解放军,也在1948年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张彦清讲述的这段历史,他家族的人都知道,均以此为荣。同时,他表示将尽快写成书面材料交给记者,“希望让七爷爷排排场场荣归家乡!”
老教师连夜整理相关地名
李长海,市第3高中退休教师,对南阳老地名颇有研究,曾专门整理出一本南阳老地名的册子。对于本报为烈士寻亲的报道,李老师看后感动不已。8月5日,他根据报纸上刊发的“马营”、“房庄”和“上仁村”不太好找的消息,连夜翻查《南阳县地名志》和自己整理的地名册子,整理涉及南阳4个乡镇共6个读“马营”音的村落名单,同时还整理出涉及南阳11个乡镇共13个发“房庄”音的村庄名单。同时,李老师查阅老地图得知,解放前,在现在的宛城区高庙乡和社旗县交界处增设有一个叫“仁义乡”的地方。据此推测,有“仁义”的老地名,也就有可能产生“上仁”和“下仁”的村庄。
昨天上午9时,60岁的李老师来到报社,将此宝贵资料送给记者,“希望能对搜寻活动有所帮助,晚报的活动太好了,唤起了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回忆和对英烈的景仰!”
两区动员全力搜寻
随后,记者将李老师的资料分别送到宛城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张庆元和卧龙区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熊运彬手中。两名科长当即表示,将一一落实,发动两区的基层村支书进行全员搜寻。
昨天上午,卧龙区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如何协助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活动。号召各乡镇民政所深入到农村去,仔细摸排,为烈士寻找亲属。同时,针对目前已经有两名烈士被认领,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核查落实,让英雄的革命先烈早日回家。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期待着您的参与和线索。热线电话13803775389。)④
6南阳晚报的报道5
结束58年的漂泊 赵明山烈士回家了
面对送伯父烈士证回家的热心市民杨连山老师(左),年过六旬的老赵感激不尽。 本报记者 陆骞李宾摄
□本报记者 于欢 实习记者 赵博 见习生 王鑫
“爸、妈,大伯找到了,你们可以瞑目了!”8月8日,在父母的墓前,69岁的赵永泉跪倒在地,泪流满面。8名革命先烈未送达到亲属手中的烈士证,在经过58年的漂泊,于当天上午,其中赵明山烈士终于找到家,回到亲人的“怀抱”中。此外,另7名烈士的归家路仍然牵动着众人的心。宛城区民政局已经成立调查小组,目前正在全力搜寻。
本报记者不懈努力 赵明山烈士荣归故里
赵永泉家住高新区七里园新街,祖籍高新区岗王庄苗庄,其父亲名叫赵昆山。很小的时候,赵先生就经常听到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大概1945年,大伯忽然走了,有人说去当解放军了,有人说死了,一直到现在仍杳无音讯,父母在世时经常提起他,说早晚大伯都会回来的!”赵永泉的父亲30多岁时生病去世,去世前,念念不忘的还是胞哥赵明山。随后,赵永泉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结婚生子。几十年过去了,赵永泉家人没有忘记赵明山。逢年过节,赵永泉的母亲都要在饭桌上为赵明山摆放一份碗筷,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母亲是在今年4月份去世的,去世前,说得最多的还是大伯赵明山!她老人家说,我们不图什么,只是想让自己的亲人能叶落归根!现在好了,‘失踪’近60年的大伯终于回家了,他还是一名光荣的革命烈士,我们太高兴了……”8月8日上午11时,当本报记者与收藏8份烈士证的杨连山老师将赵明山的烈士证送来时,赵永泉喜极而泣,抱着杨老师久久不愿分开……
热心单位参与 让烈士回家的路更平坦
8月4日,本报刊发第一期《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后,立即引起宛城区民政局的高度关注。据悉,该局当天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局长贾明珠批示:“全力配合南阳晚报的这项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尽快为先烈找到回家的路。”他们通知辖区各民政办,要求工作人员认真阅读本报的关于为烈士寻亲的报道,在所辖区内仔细排查,发现线索立即上报。此外,他们还组织优抚股、地名办和局机关内对原南阳县地名勘界工作比较熟悉的工作人员分组查找。至记者发稿前,搜寻效果尽管没有好的消息,但贾明珠局长表示,绝不放弃,继续展开搜寻。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期待您的参与和线索。热线电话:13803775389。)④4
7南阳晚报报道 6 □本报记者 于欢 见习记者赵博
实习生 王鑫 田景钊
“感谢南阳晚报心系百姓、为民排忧,帮助我们找到了亲人,衷心希望南阳晚报越办越好……”昨天一大早,赵明山烈士的侄子赵永泉带领儿孙来到本报编辑部,将一面绣有“心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本报副总编辑张鹏的手中,代表全家感谢晚报。
手捧已经精心放入镜框的曾爷爷赵明山的烈士证,10岁的女孩儿赵亚航一脸凝重,对于“家里在解放前失踪了一位曾爷爷”的故事,小姑娘不断听亲人们提起。自从爷爷赵永泉在晚报上看到曾爷爷赵明山的下落并成功将烈士证“接回”后,小姑娘很兴奋,“没想到亲人里有一位为了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为曾爷爷自豪,为家族自豪,现在我的同学们都非常羡慕我!”
和小姑娘有同样感动的还有赵家近20口人,这个大家族为先辈的光辉业绩备感自豪。“现在知道这件事的人们,都来我家看烈士证,他们都非常高兴,因为平常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英雄,现在就出现在我们身边。”赵永泉的大儿子如是说。随后,这个革命烈士后代的家族相约前去给祖先上坟,他们要用传统的方式告祭祖先……
昨天下午,记者从卧龙、宛城两区民政局了解,目前,两区的基层行政村已经全部动员起来,都在为革命烈士找家。但由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距今58年,随着区域的重新划分和人员的不断流动,虽经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仍未获得有价值的线索。④
8南阳晚报报道7
9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
英魂,回家!(一)2009-08-18 作者:窦东杰
南阳市14中的语文老师杨连山老师向我们打来电话说,他在旧书摊上收藏到了八份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希望我们能帮助烈士寻找到回家之路,接到杨老师的求助之后,我们的记者立即赶赴南阳。
为了新中国的解放
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同期声)这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60年过去了
亲人仍在翘首期盼
(同期声)临死的时候还在念叨
都市频道联络热心市民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同期声)爷爷奶奶,俺伯回来了
敬请关注《英魂,回家!》
(同期声)这烈士证共有八份,七份是五一年的,一份是五二年发证
在南阳市西郊的一家社区,记者见到了杨连山老师和他从旧书摊上收集来的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
(同期声)09年元月六号发现的
杨老师说,他喜欢收藏,尤其是喜欢收藏建国后的各类政治书籍和文献,他在旧书摊上发现这些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后,便坚决把它们购买下来。
(同期声)发现之后很激动,是用生命换来的,是牺牲证明
得到这些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后,杨连山开始归类整理,并千方百计打听烈士家人的下落。
(同期声)昼夜不安,下决心要找到烈士家人,把烈士的基本情况复印,通过亲戚朋友调查
然而半年过去了,杨连山老师仍毫无进展,他这才决定向媒体求助。
(同期声)搞收藏意义重大,但是一个烈士为国英勇献身,精神是无价的,送到家人手中,对烈士是一种慰藉
记者注意到,这些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政治部,牺牲证明书长40厘米,宽23厘米,一共三联,一联是军队留存底根,这一联已经不存在。中间一联是政府民政部门保存的存根,左联,也就是正联,是交给革命烈士家属的证明书,后两联保存完好,说明从部队转交地方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没有交到烈士的亲人手中。
(同期声)上面有烈士的参加工作时间,发证单位,邓小平、贺龙加盖印章。八一军旗,非常有军队特色
这八位烈士均为南阳籍战士,年龄最大的是张文成烈士,38岁,1948年12月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最小的是平玉山烈士,1947年5月在安阳汤阴战斗中壮烈牺牲。抚摸着这些证明书,记者和杨老师都无比伤感。
(同期声)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英勇献身,五十多年过去了,却没有发到家人手中,在天之灵难以安歇
杨老师指着烈士证上后人加上去的字迹分析,当年政府为发寻找烈士亲人做了大量工作,可能是因为信息不详或者地点有误才不得不放弃。
(同期声)有两张上面写有“过”字,地方民政部门查找一到标了一个“过”字,封存起来了
下面是牺牲的烈士名单,这中间会有您熟悉的名字吗?
一号烈士王春法,籍贯是南阳县,1945年9月参军,15军44师131团炮连,1947年7月牺牲,时年25岁,牺牲地点木栾店
二号烈士赵明山,籍贯是南阳县,1946年参军,4纵十旅工兵连,牺牲时间1947年,牺牲时年龄不详,牺牲地点山西汾孝
三号烈士任守连,籍贯是南阳县,9纵27旅79团,牺牲地点是安徽宿县南周成庄;
四号烈士张文武,籍贯是南阳县,1948年11月参军,13纵38旅,1948年12月赵家山战斗中牺牲,时年38岁
五号烈士齐华针,籍贯是南阳县上仁村,1947年3月参军,四纵13旅战士,同年12月在确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六号烈士单华荣,籍贯是南阳县上仁村,1947年12月参军,四纵13旅战士,同年12月在确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1岁
七号烈士张万全,籍贯是南阳县五保区马营,1947年参军,四纵13旅38团战士,牺牲年月不详
八号烈士平玉山,籍贯是南阳县五区房庄,6纵16旅46团战士,1947年5月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
如果您知道上述烈士的信息,如果您知道上述村庄,如果您愿意加入到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的队伍中,请您及时拨打我们的新闻热线0371——65732233,让我们共同携手,帮助烈士的英灵回家,也让那些等待六十余年愿望实现吧。
都市频道记者报道。
南阳14中的杨连山老师献出收藏的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主动为烈士寻家的消息传出后,得到了南阳市民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记者也决定按照烈士证上的信息,到那些农村试一试。
10南阳晚报的报道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新闻后续⑧——
媒体联动华针烈士回了家
昨赴竹沟 齐家后代祭先人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新闻网
杨老师(中)将齐华针的烈士证送给烈士后代。 本报记者 于欢摄
□本报记者 于欢
“华针爷爷,我是您的侄孙子齐熙纯,现在国家和家里一切都很好,您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昨天下午,驻马店确山县竹沟烈士陵园内,来自内乡县赤眉镇的一老二少,跪倒在南阳籍革命烈士齐华针的墓前泪流满面。
至此,由本报率先发起,大河报、河南卫视《都市频道》、中央电视台相继跟进的《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系列报道,再掀高潮。昨日,齐华针烈士的亲属在杨连山、李长海老师,本报记者和《都市频道》记者的陪同下,远赴驻马店,祭奠先烈,告慰英灵。
■新闻回放
本报发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市14中杨连山老师收藏了8份未送出的烈士证,8月3日,他和女儿杨子求助本报为烈士寻亲。8月4日起,本报连续刊发了7篇《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系列报道,成为南阳市民为之感动热议的话题。大河报、河南卫视《都市频道》相继跟进,并进行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10频道《讲述》栏目也与本报记者联系,将对这场涉及面广、影响巨大的红色盆地缅怀烈士的事迹进行报道。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南阳籍烈士赵明山的烈士证于8月8日被送到其亲人手中。
■媒体联动
齐华针烈士找到家
籍贯为南阳县上仁村、于1947年12月牺牲在驻马店确山战斗中的烈士齐华针,为革命献身时才27岁。8月29日,许昌一名南阳内乡籍的齐先生在本报网络版上看到报道后,立即联系记者,他觉得齐华针烈士有可能是他们族谱上的长辈。
得知这一信息,河南卫视《都市频道》记者迅速与本报记者一起赶到齐先生的老家内乡县赤眉镇齐营调查核实。根据族谱显示和当地老人回忆,齐华针烈士在家排行老三。目前,老家的亲人仍有二十余口,其侄孙子齐熙纯是该家族的“族长”。
得知失踪已久、让族人牵挂的爷爷被找到,而且还是一名光荣的革命烈士,小小的齐营村沸腾了,全村父老乡亲无比自豪,他们推选齐熙纯带着齐华针的幺孙子、幺孙女赶赴烈士牺牲地确山竹沟祭拜——接亲人回家。昨日上午,在杨连山、李长海老师,本报记者和《都市频道》记者陪同下,齐熙纯三人带着全族人的嘱托赶赴确山祭拜。
■祭奠先人
革命精神代代传
驻马店确山县竹沟烈士陵园内,埋葬着数百名革命先烈。昨日下午,齐熙纯三人在烈士的墓前,收到了杨老师送达的“革命烈士牺牲证”;烈士墓上的热土,齐熙纯取走一捧。“华针爷爷,您就要跟我们回家了!”烈士后代一席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在本报记者提议下,所有在场的人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深深三鞠躬,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之情。
“南阳晚报率先发起的《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唤起人们对革命时代的历史和精神的注目,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这是一份特殊的贺礼。感谢南阳晚报和河南卫视,是你们让革命历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永世不忘!”确山县县委宣传部何副部长代表当地党委、政府向烈士献花圈后如是说。④
11、 红色记忆 一 烈士 回 家 编导:李沛
播出日期:2009年10月1日
总宣传:
八张烈士牺牲证明
引发跨越时空的大寻访
为了新中国的解放
他们献出年轻的生命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
他们未能魂归故里
亲人翘首期盼
烈士何时回家
《情感密码》国庆60周年特别节目《红色记忆》10月1日真情为您讲述
一、“有物为证”隔断
二、演播室开场
主持人、嘉宾讲述故事背景
递进宣传片一:
八张烈士牺牲证明,引发跨越时空的大寻访;
时间久远,地址变迁,我们能否找到烈士的后代,寻访中又会经历怎样的感动?
广告之后精彩继续——
三、“寻山问水”隔断
记者出镜1(车前):仔细观察这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情感特派员发现,烈士牺牲的时间、地点比较明确,但籍贯一栏的信息却相当模糊,大多只写了“南阳县人”。出发前,杨连山老师推荐我们去见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他能为我们的寻访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画面+同期:学校门口见到李老师,握手
配音:在河南南阳三中的门口,我们见到了该校退休教师李长海,李老师曾自编过一本书,书里面记录了老南阳县的一千多个村庄,这对我们的寻访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同期: 李:这是南阳县的地图,第一区在——第二区在——第五区就是这一片。
大家看、指地图,李老师给大家分析(几点困难)
配音:行政区划的变更、登记地址的错误,这是我们寻访烈士家人面临的最大困难。为了扩大寻找范围,获得更多有效信息,我们和《南阳晚报》、南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联动,陆续发布了这8位烈士的相关信息。
画面:媒体联动画面快接(快节奏音乐)
配音:相关节目播出后,一个自称是赵明山烈士亲属的人将电话打到了《南阳晚报》社,而赵明山,就是这8份烈士牺牲证明书上的其中一位烈士。。
图片+字幕+音效+配音:赵明山,南阳县人,1946年参军,四纵十旅工兵连战士,1947年1月17日,在山西汾孝战役中英勇牺牲。
画面:晚报记者接电话
同期:记者:你是说,赵明山烈士是你们失踪的家人是吧?
配音:得到这一重要线索,我们立即和《南阳晚报》的同行找到拨打电话的人赵永泉。
同期:和赵见面打招呼
赵永泉的姐姐:我看到晚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后,一看烈士名单赵明山,我想这不是俺伯么?一个名字对上了,一个是参军时间对上了,俺爸以前到处找,所以我有印象。
赵永泉:我爸叫赵昆山,俺伯叫赵明山,子妹三,姑是老大,赵明山老二,赵昆山老三。
配音:为了证明自己就是赵明山烈士的亲属,赵永泉还找出了1951年政府颁发的土地证。当年因为赵明山失踪,赵昆山去世,只有15岁的赵永泉成了全家惟一的土地继承人。
同期:赵永泉:大伯是30多出去参军的,没有成家,俺父亲死的早,所以房产证上就写了我的名字。那时参军都不让家人知道,家人知道会牵连家人,所以都不知道。
配音:赵永泉告诉我们,1946年伯父赵明山告别家人外出讨荒,从此再也没有音讯。
同期:赵永泉:俺爷爷北到许昌,南到湖北沙市都没有找到。
赵的姐姐:为啥清明俺妈一上坟,俺妈说你大伯也不知道牺牲了,也不知道去哪了没有下家了,一到清明上坟,都要提起这件事了,也是一直牵挂着,说老赵家还有个人还没找着呢!
配音:今年三月份,赵永泉94岁的老母亲临死之前还念叨着:“你大伯明山会回来的”。赵永泉说,目前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富裕,最大的心愿就是知晓大伯的下落,让大伯早日回家。
画面(抒情)+配音:确认赵永泉是赵明山烈士的亲人后,征得民政部门的同意,寻访组决定将赵明山烈士牺牲证明苏交给赵家人。
画面+同期:杨老师发证书给赵明山的侄子(哭泣)
赵的姐姐:这个找着了以后真是了了三代心,俺爷爷奶奶知道儿子了,我父亲知道兄弟了,俺也知道了。
赵永泉:我父亲生前还说你伯啥时回来你都得给我说一声,我准备到坟上给俺爸、俺爷说一下。
配音:赵明山回家了,经历了62年的流浪奔波,烈士终于魂归故里。赵家人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已经作古的亲人。
画面:坟前说话
三人磕头+抒情MV(赵家人的眼泪,心情,动作)
四、记者出镜(频道车前手拿文件夹):赵明山烈士魂归故里,他的亲人们得以安心慰藉,我们寻访组同时也受到极大鼓舞,更加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再次打开这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我们发现其中6位烈士分别是在不同的战斗中牺牲,只有齐华针和单华荣两位烈士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战斗中牺牲的,那就是中原大战中的确山战役。回顾那段历史,也许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两位烈士的相关线索。
五、寻访实录
画面:陵园空镜
配音:这里曾经是确山战斗的主战场,62年前,齐华针、单华荣等1000多名烈士就牺牲在这里;如今,硝烟散尽,青山不改,这一座座烈士之墓正向我们诉说着战斗的残酷。
画面:叠加老战争场面
配音:1947年,遵照党中央的作战方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挺进大别山,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对大别山全面围攻,妄图趁刘邓大军立足未稳,彻底摧毁大别山根据地。当年12月,确山战役打响,陈谢、陈粟两个兵团全体指战员英勇战斗,十余次击退了敌军的穷追猛攻。然而战斗异常惨烈,1000多名烈士牺牲在了确山县城。
62年间,烈士们默默的长眠于此,他们大多是无名烈士,没有墓碑,无人祭奠。我们决定从烈士证上记载信息较全面的齐华针烈士开始找起。
图片+字幕+音效+配音:齐华针,1947年3月参军,同年12月在确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籍贯南阳县上仁村人。
配音:我们首先来到南阳市民政局,查询齐华针烈士的家乡地址。
同期:局长贾明珠:历史上只有一个仁义乡,现在没有这个村了,找不到,整个南阳都找不到!
配音:牺牲证明书上登记的“上任村”并不存在,贾局长说因为当年烈士怕家人受到牵连,所以留下的地址很有可能是假的。为了了解更多齐氏信息,在民政部门的帮助细啊,我们找到了一个叫齐隆正的人,他家中保存有完好的《齐氏家谱》。
同期:齐隆正:俺老家是南阳内乡齐营村的,姓齐的都集中在内乡,都是俺一大家子。
配音:这本《齐氏家谱》详细记录了齐氏家族所有成员的信息,我们试着在其中搜寻“齐华针”的名字。
同期:齐隆正指着家谱:齐华珍(1905年生,1938年死),珍贵的珍。
配音:齐隆正说,虽然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上的名字为“齐华针”,家谱上的名字为“齐华珍”,但他确认就是一个人。
同期:齐隆正:因为我曾经听我父亲说过他有一个堂哥,也就是我大伯,打老日时走了,一直没有回来!(指着家谱:)不管是哪个珍,我一看这华就觉得对了,因为俺家谱是按中间这个字排下来的,华字辈。我父亲叫华旭,他叫华珍,这是俺姑华辉,他这一辈人都是华字辈的,我叫隆正,隆字辈的。按的名字是按一首诗来排的。
配音:我们从内乡齐氏家谱上看到,齐华珍生于1905年,卒于1938年。但杨连山老师搜集到得烈士牺牲证明书上却显示,齐华珍1947年3月参军,同年12月在确山战斗中牺牲。一个去世十年的人还能参加革命吗?
同期:齐隆正:我父亲说他跟着八路军出去后一直没有音信,制订家谱时就以为那个时间死到外面了,所以写的1938年。他失踪的时间当成他的死亡时间了。
记者:确认过他当过兵?
齐:确认过。
配音:家谱显示,齐华针参加革命之前已经娶妻生子。
同期:齐隆正指着家谱:齐华珍他孩叫隆渠,58年死了。俺这家谱显示他参军前结过婚了,他妮叫伍云。
递进宣传片二:
家谱中发现烈士姓名,寻访烈士后代,今日生活如何?
陵园祭拜扫墓,送去迟到半个多世纪的问候,
广告之后精彩继续——
六、记者出镜(乡间路上):烈士牺牲证明书上显示,齐华珍烈士1947年牺牲时只有二十七岁,但如果按照齐氏家谱上的出生年月计算,齐华珍到1947年时已经42岁,这年龄为何有如此大的出入呢?既然齐华珍烈士还有后人在,我们就决定到南阳内乡县的齐营村去看一看。
七、寻访实录
画面+右下角字幕:内乡县齐营村
配音:在齐营村挨家走访,我们终于打听到了齐华珍烈士女儿齐伍云的下落。
同期:村民:伍云我知道,伍云比我大,伍云死几年了。隆渠比我大半岁,我77了。
配音:原来齐华珍烈士在齐营村已经没有后人了,他的女儿伍云远嫁他乡后也于多年前去世。在这个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和齐华珍烈士血缘最近的堂孙。
同期:齐孙:我爷是老大,华鑫是老二,齐华珍是我三爷。
记者:大概啥时候走的?
齐孙:大概抗战之前!
记者:那就是37年之前,家谱上写的时间1938年就死了,这是咋回事?
齐孙:家谱是大约估算的,都不太清楚,都是大约莫算是那个时间,具体那个时间都不太清楚了。
配音:老人说,大约是1937年前后,日本鬼子打到了南阳,齐华珍参军抗日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烈士证上的“齐华针”就是他们家失踪的三爷,至于家谱上的年龄误差,这都是编家谱的人估算出来的。
同期:齐孙:走的时候结过婚,有孩子有妞,他们生活的很差很差,很穷很穷,他们的妈呢,他不回来,她很悲伤,家里面照顾不了,她把孩子托付给俺爷,说你照顾吧,我得走了,去给别人结婚了,我不能在这一家了。一个傻孩子我没有办法,一个姑娘我也没有办法,只有你们照顾。傻孩子你们养多大就养多大,他死了你们给他埋埋,闺女你们养大把她打发了就行了!
配音:当我们告诉老人,1947年齐华珍在确山战斗中英勇牺牲时,老人无限感慨。
同期:齐孙情绪激动:我没有想到,我们一家这么穷能出个为革命做出贡献的烈士,我们心里真美极了!一辈子的荣幸,再也不会有这个荣幸了!
配音:从老人这里我们还得到一个重要线索,齐华珍烈士的女儿伍云当年从内乡远嫁西峡后生有两个儿子,并且她的丈夫目前还健在,于是我们在老人的带领下直奔西峡县。
画面:齐女婿家
配音:这位就是齐华珍烈士的女婿,如今已是82岁的高龄。由于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现在他和孙女李苹生活在一起。
同期:记者:伍云给你讲过他爸爸去哪里没有?
齐女婿:没有,不知道!
记者告知烈士牺牲情况
配音:确认这里是齐华珍烈士的家人后,寻访组决定把牺牲证明书交给他的亲人。
同期:发证
(抒情)齐孙哭:我想去看一下,也知道了我有个老人家为国立过功,能得到这个荣耀是一生难见的事!(齐女婿为齐孙拿毛巾擦眼泪)他们给我们立下了这么大的荣耀,不知道他们是这样牺牲的,给我们立下了很好的榜样!我很想去墓地上看看,扫扫墓,了却我们的心愿!
女婿:没有墓碑,反正——(哽咽)
配音:虽然对家中的这位先人并不了解,手捧烈士证的李苹仍然感慨万千。
同期:李苹:看到这不仅仅是一张纸,虽然我没见过老太爷长什么样,但是看到这个就仿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战士站在面前,在告诉我们几十年漫漫回家路。
配音:今天,这张流散在外58年的烈士证终于回家了。齐家人随后来到齐华珍烈士的安葬地点进行祭拜。
现场+同期:纪念碑前哭、说,孩子献花篮
李苹:我爷爷本来也要来,年纪太大没能来,以后我们还会来看你的!
齐孙捧土带回家
(抒情)
回顾MV
配音: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寻访,虽然历经失落和波折,但我们也分享了真情和感动。毕竟,我们为两位烈士找到了回家的路,毕竟,我们做到了对一段历史的追忆和铭记。但遗憾的是,仍有部分烈士的亲人没有找到,如果您有这些烈士亲人的线索,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烈士信息滚屏
八、“多说几句”隔断
主持人:杨连山老师说,从他淘到这8份烈士证书那天起,他的肩上就多了一份难以放弃的责任,虽然在帮烈士找家的路上充满困难坎坷,但他会不知疲倦的继续寻找,他要把这些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的牺牲证明书送到烈士后代的手中,以告慰英烈的在天之灵。战争是残酷的,生命是脆弱的,当战场上那些年轻鲜活的生命倒下时,我们甚至叫不出他们的名字。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幸福的生活值得我们去珍惜;而那些为此牺牲的先烈们,更值得我们用生生世世的记忆去珍惜、去尊重、去铭记、。
今天节目就是这些,明天同一时间欢迎继续收看《情感密码》国庆60周年特别节目红色记忆!
12河南文史资料报道 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
杨 连 山
我从1993年起收藏旧书,以收藏毛泽东著作为主,兼及乡邦文献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资料、老照片、物件等。如今,我已收藏了3万多册毛泽东著作、3000册《毛主席语录》和3000多册连环画。
2009年1月6日,我在南阳市一位旧书收藏者的家里,见到了8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和政委邓小平签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顿时惊喜万分。我惊的是,时隔58年,这些烈士证仍未送达烈士亲属手中;喜的是,自己有可能得到这些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革命文物。我端详、抚摸着这些用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证书,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此后,经过两次与收藏者协商,终于成交。
我满心喜悦回到家中,把烈士证一张张地展示给妻子梁金丽、女儿杨子看,并向她们介绍了有关情况。听了我的讲述后,她们很受感动。妻子梁金丽向我建议:“你应该为烈士寻找亲属,把烈士证送到他们亲属的手中。这些烈士证在你的手里,仅仅是收藏品;如果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就是一个生命回家了,就是一份亲情的回归。”杨子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十分爱看中央电视台的《防务新观察》、《军事纪实》等栏目和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看了《集结号》后,她对革命烈士更加崇敬。她表示,要和我一起寻找烈士的亲属,做现实生活中的谷子地。
与家人携手寻找烈士亲属
从2009年1月中旬起,我在妻子、女儿的支持、协助下,开始对每份烈士证上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烈士证上的内容写出烈士事迹简介,作为寻找烈士亲属的资料。在整理过程中,我发现,当年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反复调查、寻找,但由于姓名不对(原因可能是烈士本人不识字,入伍时登记人员使用了谐音字)、地址不详(原因可能是烈士为了家属的安全而没有填写真实地址)、资料不全、战争时期部队番号多次变化和解放后行政区划变更、村庄迁移等原因,致使这8份烈士证一直未能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
这8位烈士的姓名和有关情况分别是:
王春法 籍贯:南阳县;参军时间:1945年9月;所在部队: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①]第一三一团炮兵连;牺牲时间、地点、年龄:1947年7月,木栾店[②],25岁;颁发时间:1951年。
赵明山籍贯:南阳县;参军时间:1946年;所在部队:第四纵队第十旅工兵连;牺牲时间、地点:1947年,山西汾孝[③];颁发时间:1951年。
任守连 籍贯:南阳县;所在部队:第九纵队第二十七旅第七十九团;牺牲地点:安徽省宿县[④]南周成庄;安葬地点:安徽省宿县南周成庄村西地东头第一排;颁发时间:1951年。
张文武 籍贯:南阳县;参军时间:1948年11月;所在部队:第十三纵队[⑤]第三十八旅第一一二团第三连;牺牲时间、战役(斗)、年龄:1948年12月4日,赵家山战斗,38岁;颁发时间:1951年。
齐华针籍贯:南阳县上仁村;参军时间:1947年3月;所在部队:第四纵队第十三旅;牺牲时间、战役(斗)、年龄:1947年12月,确山战斗[⑥],27岁;颁发时间:1951年。
单华荣籍贯:南阳县上仁村;参军时间:1947年12月;所在部队:第四纵队第十三旅;牺牲时间、战役(斗)、年龄:1947年12月30日,确山战斗,21岁;颁发时间:1951年。
张万全籍贯: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三马)村;参军时间:1947年;所在部队:第四纵队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牺牲地点、年龄:张庄,22岁。
平玉山籍贯:南阳县五区房庄;参军时间:不详;所在部队:第六纵队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第三连;牺牲时间、战役(斗)、年龄:1947年5月1日,安阳汤阴战斗[⑦],17岁;颁发时间:1952年。
妻子把烈士证和我所整理的资料拿到复印店复印后,我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查阅《南阳县地名志》,按照烈士证上提供的线索进行寻找。此外,我还通过多种形式查访,如发动亲戚朋友帮助打听,自己打电话询问可能提供线索的人。
2009年1月10日,我在新浪网上开设了寻找烈士亲属的博客,并把该网上的博文贴在南阳吧上,以扩大寻找的范围。然而我们一家三口虽然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但仍未能奏效
在新闻媒体的帮助下找到了赵明山烈士的亲属
7月中旬,女儿杨子向我建议:可以求助新闻媒体的帮助,利用报纸、电视覆盖面广、阅读或收看人多、影响范围大的优势,以加快寻找烈士亲属的进度。
7月18日,我先后前往南阳日报社和南阳人物杂志编辑部,向工作人员介绍了有关情况并留下复印的资料。8月2日,我和南阳晚报记者于欢通了电话。3日上午,于欢冒着大雨到我家进行采访。
8月4日,《南阳日报》在头版头条以通栏大标题,刊登了题为《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文章,并在第6版刊登了题为《旧书中发现八份南阳籍烈士牺牲证明书,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马上到了,杨连山和女儿联手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上述消息见报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争相打电话提供相关线索,介绍背景资料。南阳市卧龙区和宛城区的民政部门也立即行动起来,进行查访。从此,为寻找烈士亲属的工作出现了转机。
8月5日,《大河报》A9版刊登了题为《南阳教师要为烈士找家》的报道。同时,南阳电视台也播出了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的专题节目。
8月7日上午9时许,我接到了南阳晚报记者于欢打来的电话。他说,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的消息见报后,市高新区七里园居民赵永全打来电话称:赵明山烈士应该是他的亲大伯。今年69岁的赵永全,祖籍是南阳市高新区高王庄行政村苗庄自然村,其父叫赵昆山。赵永全说:“我从小就经常听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因为家贫,大伯于1946年外出逃荒。后来,有人说他当解放军了,也有人说他死了……我父母在世时经常提起他,说他早晚都会回来。我母亲是在今年3月份去世的,去世前说得最多的还是大伯赵明山。她老人家说:‘我们还图什么,只是想让自己的亲人叶落归根。’”
8月8日上午11时,我和南阳晚报记者、南阳电视台采访组一行6人,来到苗庄村,将赵明山烈士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交给了他的侄子赵永全。悲喜交加的赵永全双手接过烈士证,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跪在母亲的遗像前,说:“妈,大伯找到了!58年了,我大伯终于回家了。您的心愿实现了,您可以瞑目了。”当天中午,赵永全和姐姐来到自家的祖坟前,将这一消息禀告已作古的亲人。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寻访组五赴南阳
一赴南阳寻找张万全、平玉山烈士亲属未果8月11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首席记者窦东杰率寻访组一行三人,冒着酷署,驱车数百里来到南阳。当天下午,他们不顾旅途劳累,到我家进行了专题采访。然后,他们又采访了对南阳老地名颇有研究的李长海老师[⑧],并商定第二天去镇平县遮山镇马营村[⑨],寻找登记信息最为详细的张万全烈士。
8月12日上午7时40分,我和窦东杰记者、李长海老师等前往马营村,寻找张万全烈士的亲人。到达该村后,我们先找到村支书,然后到姓张的人家去调查。村支书介绍说,解放前,马营村有三户张姓的,所以马营又叫三马。现在马营姓张的还有两户,但都没有解放前外出当兵、后来失踪的亲属。
此后,我们又去陆营镇马营村、潦河镇宋马营村和蒲山镇大马营村、小马营村,均未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下午2点多,我们又去南召县,先后到石门乡房庄村、石门乡派出所、皇路店镇郑庄、石桥镇、蔡官屯、范庄、方庄等地,寻找平玉山烈士[⑩]的亲属,亦无结果。这一天,我们驱车往返200多公里,跑了9个乡(镇)、村庄。
二赴南阳与张文武烈士亲属接触8月17日,一位名叫张玉峰的老人来到我所任教的南阳市第十四中学,对我说:“看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节目后,我认为其中的张文武烈士就是我四叔。我的父辈兄妹五人。我父亲张文富排行老大,二叔是张文玉,姑姑张氏排行老三,张文武是我的四叔(如果按兄弟排行,他是老三),五叔张文治排行老末。四叔小名叫四麻子,大约在1943年外出当兵,至今没有回来。”他走后,我立即给窦东杰记者打电话,将这一新线索告诉了他。
8月19日上午,窦东杰一行三人第二次来到南阳,采访张文武烈士的亲属。我们一同乘车前往宛城区新店乡惠庄行政村曹岗自然村,找到了张玉峰。他说:“那晚上我看了都市报道节目,一夜都没睡……我四叔要是活着,今年应该是90多岁。他在民国31年[11]年馑后外出当兵,此后就杳无音信。我奶奶成天念叨她这个不知下落的四儿子,对我说:‘你四叔会回来的。他会回来看我的。他为啥还不回来呀?’由于过度思念儿子,她成天哭哭啼啼,结果把眼睛哭瞎了,人也疯了。她活了90多岁,临终前还在念叨:‘四麻子呀,你回来看看我吧,我想你呀!你为啥就不回来看看我呢?人家多少外出当兵的都回来了,你也一定会回来看我的。’然而直到去世,她也没有见到这个当兵的儿子。就这样,老人家带着终身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但是,张文武参加的是什么军队,为什么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张玉峰及其家人则一无所知。
此后,窦东杰又采访了该村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听他们讲述张文武当兵前的情况。一位老人说:“张文武喜欢练武,离家时不到30岁。”[12]然而,此时张玉峰却说:“我四叔不是叫张文武,就是叫张文成。”为了证实张玉峰四叔的名字,我们立即赶赴南阳市中心医院,访问正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张玉峰的大哥张大成(时年77岁)。他说:“我四叔不可能叫张文成。他要是叫张文成,我是他的侄子,怎么会叫张大成啊?”
为了进一步证实张文武是否张玉峰的四叔,我们于第二天前往南阳市宛城区民政局,向该局领导介绍了有关情况。听了我们的介绍,他们十分高兴。贾明珠局长当即决定,成立由市民政局、新店乡政府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前往惠庄村进行实地调查。当天下午,调查组来到惠庄村,与6位70岁以上的老人(包括张玉峰)进行了座谈,但仍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为了慎重起见,市民政局领导和新店乡领导决定:进一步作调查、核实工作。
三赴南阳找到并帮助齐华针(珍)烈士的亲属8月25日下午,窦东杰一行第三次来到南阳[13]。由李长海老师担任向导,我和寻访组驱车前往内乡县赤眉镇齐营村,寻找齐华针烈士的亲属。
在齐营村,我们找到了齐华针烈士的侄孙齐熙纯。他说:
齐华针在家谱上的名字是华珍。我爷齐华蹲是老大,二爷叫齐华鑫,三爷就是齐华珍烈士,四爷叫齐华景。他们兄弟四人的名字是排着的。大约在1940年前后,日本鬼子打到南阳[14],齐华珍参军抗日,此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齐华珍曾两次结婚。继室(齐当兵走后搬到张谢庄居住)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齐隆渠,弱智,没有结婚;女儿叫伍云,嫁到了西峡县田关乡岈子村,1990年去世。伍云生有二子一女:长子李石头没有结婚;次子李石雷有一子一女,儿子李朋正在太原上大学,女儿李萍今年考上了四川沪州医学院。
窦东杰问他:“家谱上的齐华珍生于1905年,1938年去世,终年33岁;而烈士证上的齐华针是1947年12月在确山战斗中牺牲的,终年27岁(按此推算应生于1920年)。为什么二者所记载的年龄相差如此悬殊?”齐熙纯回答说:“那是因为20年前编家谱时谁也不知道他的生卒年份和离家时间,只得由编家谱的人估算,所以家谱上的记载不准确。”他还说,齐家家底殷实,靠吃地租生活。后来齐华珍托人捎回口信,叫家里人自食其力,不要剥削农民。
采访齐熙纯后,窦东杰说:“咱们去伍云家调查一下吧。”于是,我们在齐熙纯的带领下,乘车前往西峡县田关乡岈子村,找到了伍云的家。伍云的丈夫、82岁高龄的李菊令说;“陈赓、谢富治部队打确山的事我知道,战斗激烈得很,牺牲了一两千人……”窦东杰说:“你说说伍云和她父亲的情况。”李菊令说:“伍云和我成亲之前,她父亲已不在家了……”随后,窦东杰向他介绍了齐华针的情况,又让我问了他两个问题。
确认这里就是齐华针(珍)女儿的家后,我从文件夹里掏出烈士证,走到李菊令面前,双手递给了他。我首先向他解释了这张1951年颁发的烈士证为什么58年后才送达的原因,然后对他说:“58年后的今天,齐华针(珍)烈士终于回家了,总算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我双手把烈士证交到你手里,了却了你们一家祖孙三代的心愿,你可要好好珍藏,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让后代人知道,自己的先辈中有人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值得自豪的事。”
然后,窦东杰采访了烈士的重外孙女李平。他问道:“你今年高中毕业了,考上了哪所大学,可以看看你的通知书吗?”李平低着头说:“我今年考上了四川泸州医学院,是五年制,学费一年7800多元。我爸妈都在广东打工,我哥明年大学才毕业。这是我的通知书。”说着,李平把录取通知书递给了窦东杰。窦东杰看了看,又问道:“你看到了这张迟到58年才送达的烈士证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李平说:“我在高中学习历史课的时候,了解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看到烈士证,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得知老舅外爷牺牲的消息,我很悲痛;但看到他终于回到家了,我又很高兴。愿老舅外爷在天之灵安息。”
这时,窦东杰站起身来,推开堂屋门走了进去,只见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于是,他掏出手机给河南电视台打了个电话,然后对李平说:“今年你考上大学了,每年的学费7800多元,你哥又正在上大学,家庭经济这么困难。我给台里联系了一下,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解决一点儿实际困难。台里答应给你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指标,后天我带你去洛阳,到捐款仪式现场,给你解决1万元的学费。你和你哥都考上大学了,烈士听到这个好消息,也可以瞑目了。”
由于齐华针(珍)烈士是在确山战斗中牺牲的,窦东杰又给中共确山县委宣传部以及南阳天冠集团联系,安排烈士的亲属前往烈士墓祭拜。
8月26日上午,我随都市频道采访组和齐华针(珍)烈士的侄孙齐熙纯、重外孙女李平和玄侄孙女一行,分乘两辆汽车,赶赴位于确山县南郊齐的华针(珍)烈士牺牲地。
我们到达后,与早已在此等候的中共确山县委宣传部和确山县文化局、民政局的同志会合。确山县民政局的牛根印同志介绍了确山战斗的经过。他说,1947年12月,为了减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的军事压力,陈(赓)谢(富治)集团发动了确山战斗[15]。在攻打县城南郊制高点时,战斗异常激烈。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有1000多名解放军战士的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听完介绍,齐熙纯眼含热泪,双手捧起一抔浸润着烈士鲜血的黄土装进袋子里,说道:“爷爷,我带你回家了,咱们一家人团聚了!”
随后,我们又和齐熙纯等烈士亲属一起来到了烈士的安葬地——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他们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然后行跪拜礼。齐熙纯哭诉道:“爷爷,我来看你了,你跟我们回家吧!你的重外孙子、重外孙女都考上大学了。政府帮助我们找到了你,你终于可以回家了。你安息吧!”齐熙纯的一番话,令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最后,我们一行人向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敬[16]。
四赴南阳确定张文武烈士就是张玉峰的四叔9月7日,应窦东杰记者的邀请,河南省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河南文史资料常务副主编高蓉生先生和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寻访组一同来到南阳,为张文武烈士找家[17]。
下午3时,我和都市频道寻访组一行再次前往曹岗村。在张玉峰家中,我们和四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进行了座谈。据老人们介绍,张家在抗战期间确实有一个外号叫四麻子的人外出当兵,后来下落不明。1966年,大队曾举行过追悼烈士的仪式,烈士名单中就有张文武。
座谈中,高蓉生根据已掌握的线索和有关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综合分析。他指出:
张文武烈士是南阳人,抗战期间(1942年或1943年)当兵,1948年11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4日在赵家山(位于太原城西南)战斗中牺牲。因此,要想确定张玉峰的四叔是否确系张文武烈士,就必须搞清楚他是在什么地方参加的什么军队,此后的五六年中他所在部队驻地变更的大致情况,特别是他为什么直到1948年11月才在太原附近参加了解放军。
1938年徐州会战结束后,豫西南、鄂北地区属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先后为李宗仁、刘峙)。张文武当兵时,南阳一带的驻军是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先后为孙连仲、刘汝明)。该军下辖第三十军(军长池峰城)、第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和第六十八军(军长先后为刘汝明、刘汝珍)。在上述3个军中,1948年到太原打过仗的只有第三十军。1943年6月孙连仲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带走了第三十军(军长先后为池峰城、鲁崇义)。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孙连仲调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该军(军长鲁崇义)亦随之赴任。国民党军队整编后,第三十军改称整编第三十师(师长鲁崇义),属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1948年7月,该师(不久恢复第三十军番号,军长黄樵松)奉命空运到太原,协助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的部队防守太原。同年10月人民解放军发起太原战役后,该军曾与解放军反复争夺位于太原城东北的重要据点牛驼寨。激战至11月12日,解放军最后控制了牛驼寨等据点。12月1日起,解放军又先后攻占了松树坡、关口、赵家山等地。
综上所述,我认为,张文武当初是在南阳一带参加了国民党第二集团军第三十军,此后的几年里一直在该军当兵。1948年,他在牛驼寨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并参加了解放军,在攻占赵家山的战斗中牺牲。
然后,我们又到10公里外的一个村庄,访问了张文武儿时的伙伴、82岁高龄的李经祥,进一步证实了张文武是在民国31年年馑后参加了国民党军队。
经过认真、反复的筛选、排查,寻访组最终确认张玉峰的四叔(四麻子)就是张文武烈士。于是,我把烈士证双手递给了张玉峰。接过烈士证,张玉峰的心情万分激动,泪流满面,哽咽着说:“58年后,我这个四叔终于回来了,我又悲痛又欣慰。我奶奶因思念四儿子哭瞎了、哭疯了,临终时也没能见到她这个儿子。我要到西地奶奶的坟前,告诉她老人家:您的四儿子终于回来了,您的遗愿终于实现了,您也能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五赴南阳护送单华(化)荣烈士魂归故里9月17日上午9点多,窦东杰记者从省电视台打来电话,说:“邓州市的单新强给我台打来电话,说单华荣烈士是他的大伯,单氏家谱中有化字派。我们寻访组正在作准备,估计下午两三点钟能到南阳。你打电话联系一下李长海老师,请他到你家等我们。”
下午3点钟,窦东杰来电话说:“我们已经到南阳了,正在北京路方城烩面馆吃饭。你和李长海老师下来吧。”
通话完毕,我对于窦东杰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深感他人好、心好、做的全是好事。为了让英魂早日回家,从8月11日至今,他不辞辛劳,五赴南阳,行程数千公里,如此高度的敬业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工作态度,实在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吃完饭,窦东杰一行三人顾不上休息,就和我俩一同驱车前往邓州市。我们先到该市民政局说明来意,然后由该局办公室孙主任陪同,来到高集乡沈堂村。进村后,窦东杰首先让随行的司机开车去高集乡接单新强,然后向该村78岁的李老先生了解有关情况。李老先生说,沈堂村只有一户姓单的人家。解放前,他们家确实有人外出当兵,后来下落不明。
单新强来到后,窦东杰对他进行了采访。单新强说:“我爷单风亭兄弟五个,他排行老二,老五有个儿子叫单化荣。我父亲叫单永有,还有一个叔叫单永久。民国31年年馑,我的长辈们要饭来到沈堂村,搭了个草庵居住,以理发为业。后来,土匪杀害了我妈。为了报仇,单化荣就去当兵,还说将来立功了回家盖房子,这样就能有饭吃,有房住,不受外人欺负。”窦东杰问他:“你父亲叫单永久,和单化荣为啥没有排着?”单新强回答说:“单营的单氏家谱上虽有化字派,但起名时没有按字派起。”这时,我插话道:“家谱上有没有单化荣烈士的基本情况?”单新强回答说:“没有。单营的单氏家谱和我们单家是一族,但不是一支。再者,单化荣解放前就外出当兵了,编家谱的人不了解他的情况,所有没有编进去。”窦东杰感叹道:“这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啊!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穷人闹革命,穷人才能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经过调查取证,我们一致认为,单华(化)荣就是单新强的堂叔。于是,我把烈士证交到单新强手中,对他说:“省电视台窦老师一行和邓州市民政局做了大量工作,终于确认单华(化)荣烈士就是你的堂叔。58年后,单华(化)荣烈士终于魂归故里了。这是社会各界富有爱心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人民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然后,烈士家属、寻访组和众乡亲一起向烈士证三鞠躬,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怀念之情。邓州市民政局孙主任当即表示,为烈士的亲属办低保,并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单华(化)荣烈士含笑九泉。
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的脚步永不停息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下,截至目前,我们已为8位烈士中的4位找到了亲人。最近,我又收藏了6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这6位烈士的姓名和有关情况分别是:
马福才 籍贯:南阳县;参军时间:1937年;所在部队、职务:冀南军区[18]青年纵队第二连,战士;牺牲时间、战役(斗):1938年4月,长乐村战斗[19];颁发时间:1952年。
路占阳 籍贯:南阳县;所在部队、职务:第六纵队[20]第十七旅第五十团第三连,副班长;牺牲时间、战役(斗)、年龄:1947年12月11日,双柳战斗,25岁;颁发时间:1952年。
王清生 籍贯:南阳县;参军时间:1948年12月;所在部队、职务:第十三军[21]第三十八师第二十四团,战士;牺牲时间、战役(斗)、年龄:1949年12月26日,化兴战斗,20岁;颁发时间:1952年。
方长如 籍贯:南阳县;所在部队、职务: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九师第一一五团,战士;牺牲时间、战役(斗):1949年4月,渡江战役;颁发时间:1952年。
丁炳福 籍贯:南阳县;参军时间:1947年;所在部队、职务:第四纵队豫西分区[22]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牺牲时间、战役(斗)、年龄:1948年;河南省镇平县桐柏庙战斗[23],18岁;颁发时间:1951年。
徐培进 籍贯:南阳县;所在部队、职务:第十六军[24]第四十七师第一三九团,战士;牺牲时间、战役(斗):1949年,北赣铁路战斗[25];颁发时间:1952年。
今后,我和家人必将义无反顾地继续为上述10位烈士寻找回家之路。把这10份烈士证送到每位烈士亲属的手中,让英魂早日回家,是我和家人的最大心愿。
2009年9月
(本文作者杨连山,河南省社旗县人,1962年生。社旗师范学校毕业。现任南阳市第十四中学教师。)
本文编辑韶 清
杨连山
河南省南阳市永安路53号
邮编:473059
手机:15203807935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暨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第四十四师(师长向守志)是1949年2月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第二十六旅(旅长向守志)改编的。第九纵队第二十六旅是1947年8月由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所属的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独立第二旅改编的。王春发烈士牺牲于1947年7月,所以他牺牲时所在部队的番号应该是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本文注释除标明为李长海注外,均为编者所加)
[②]木栾店今名为木城镇,系武陟县县治。为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太行军区部队于1947年7月16日攻克木栾店。
[③]山西汾孝系指山西省汾阳县(今为县级市)、孝义县(今为县级市)。1947年1月1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等部发起汾孝战役。1月29日,汾孝战役胜利结束。
[④]宿县今为宿州市。1948年11月15日,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在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成芳,下辖向守志第二十六旅,崔建功第二十七旅)一部协同下,攻占宿县。因此,编者判断,任守连烈士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
[⑤]第十三纵队(司令员曾绍山,政委徐子荣)当时属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薄一波)野战军第一兵团(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军区前方指挥所组建,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建制,下辖第三十七旅(旅长王诚汉,政委张春森)、第三十八旅(旅长先后为安中原、王海东,政委先后为杨绍曾、王贵德)和第三十九旅(旅长钟发生)。1949年2月,第一兵团改称为第十八兵团,所辖的第十三纵队改称为第六十一军(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第三十八旅改称为第一八二师(师长王海东,政委王贵德)。同年4月,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同年11月,第十八兵团改属西南军区。因此,张文武烈士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是由西南军区颁发的。
[⑥]1948年12月下旬确山战斗的情况,请参阅《河南文史资料》2007年第3辑(总第103辑)刊登的《我在华东野战军的战斗经历(三)》(作者方晓)。
[⑦]1947年3月2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起豫北反攻。5月1日黄昏,第三、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对汤阴守敌发起总攻。激战至2日上午,我军解放汤阴,活捉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司令孙殿英。此后,我军又在安阳外围与敌激战。5月25日,豫北反攻胜利结束。
[⑧]我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人,平时又爱好在家乡周边游历考察,收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所以对原南阳县及周边的村镇道路、地理位置非常熟悉,并且保存有复制的《南阳县分保全图》(清光绪三十年版)、《南阳县区乡镇一览图》(1936年版)、《南阳县地舆图》(1942年版)等资料,还自编了一本涵盖原南阳县所有村庄的地名手册。——李长海注
[⑨]张万全烈士的地址是“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三马)村”。根据史料记载,原南阳县县以下行政区划,不同时期有不同名称,清末称保,民国称区、乡、镇,从无将数字、保、区连在一起命名的。因此,“五保区”可能是第五区之误。由于《南阳县地舆图》(1942年版)所标注的五区马营,今已改属镇平县,所以我们决定先从镇平县遮山镇马营村找起。——李长海注
[⑩]平玉山烈士登记的地址是“南阳县五区房庄”。因《南阳县地图》(1942年版)在石桥西北方向标注有一个房庄,且该村庄现已改属南召县,所以我们决定先去南召县石门乡房庄。到达地图上标注的房庄村的邻村葛花庄村时,我们才得知该房庄已不存在。我们又到石门乡派出所求助,该所民警建议我们去皇路店镇郑庄村找姓平的女村支书了解情况。从平支书那里得知其娘家卧龙区石桥镇蔡官屯村平姓人家较多,我们就去该村并访问了多名平姓的老人,均未获得任何有关平玉山烈士的信息。鉴于“方”与“房”、“范”发音相近,我们又去卧龙区蒲山镇赵官庄行政村方庄自然村、火星庙行政村方庄自然村、小靳岗行政村范庄自然村寻访,得知这些村庄历来无平姓村民。最后我们又到卧龙区谢庄乡孙庄行政村方庄自然村,得知该村的村名实为房庄,且位于石桥和靳岗之间,历史上曾分别被石桥区和靳岗区管辖过,与当年民政干部在这张烈士证上所标注的“石桥靳岗房庄”完全吻合。但经87岁的先应林老先生和多位村民证实,该村从来没有平姓人家居住过。——李长海注
[11]民国31年是公元1942年。下同,不再注。
[12]多名村民也证实,张文武一心想当兵,曾不止一次用较新的衣服换国民党军逃兵的旧军装穿,后来出走,下落不明。——李长海注
[13]据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窦东杰一行此次去南阳途经许昌时,采访了齐华针(珍)烈士的侄子齐隆正。他说,看了都市报道的有关节目,全家人就立即查阅了《内乡齐氏家谱》。经过仔细核对,他们一致认为,虽然烈士证上的名字是齐华针,家谱上的名字是齐华珍,但可以肯定是一个人,就是他的堂叔。
[14]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曾两度攻占南阳城。第一次是1941年的豫南会战中,2月4日夜占领,6日拂晓前退出。第二次是1945年的豫西鄂北会战中,4月1日晚占领,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15]1947年12月的确山战斗是陈谢集团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部队共同发动的。
[16]据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后来,窦东杰记者等又把李平和她的母亲接到洛阳。在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你最有才”洛阳激情之夜现场,冠军张扬向李平捐赠了爱心助学金10000元。因齐熙纯身患疾病,家里生活困难,南阳市民政局还为他家解决了低保问题。
[17]由于张文武烈士的烈士证上有当年民政工作人员人员批注的“李老庄”字样,而原南阳县范围内只有安皋镇太清观村有李老庄,所以我们于8月21日前往该村调查,从而彻底排除了张文武烈士是李老庄人的可能。——李长海注
[18]1938年4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兼冀南军区。
[19]长乐村战斗是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反日军“九路围攻”中的一次作战。1938年4月16日,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的统一指挥下,我军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村歼灭日军2200余人。此后,参加“围攻”的各路日军纷纷撤退。
[20]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辖第十六旅、第十七旅(旅长李德生,政委何柱成)和第十八旅。1947年12月,邓小平指挥该纵队和第二、第三纵队,坚持在大别山区,积极打击和拖散国民党军。
[21]第十三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属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辖第三十七师、第三十八师(师长徐其孝,政委张丕绪)和第三十九师。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从1949年7月起,第四兵团暂归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指挥,参加广东、广西作战和进军云南。
[22]1948年5月,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第一副司令员陈毅,第二副司令员李先念)成立,下辖豫鄂、皖西、豫皖苏、豫西(司令员曾希圣,政委张玺)、桐柏、江汉、陕南等7个军区。
[23]1948年5月2日,陈(赓)谢(富治)兵团司令员兼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发起宛西战役,2日解放内乡,4日解放镇平,6日解放内乡县西峡口(今为西峡县县城)、淅川,9日解放邓县……17日,宛西战役结束。
[24]1949年2月,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下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第十六军(军长尹先炳)下辖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师长郑统一,政委郭强)、第四十八师。
[25]1949年时,江西省境内只有南浔铁路(南昌至九江)和浙赣铁路(东起杭州,经金华、上饶、南昌至株洲)。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后,第五兵团奉命进击浙赣铁路衢县(今为衢州市)至上饶段,7日攻占衢县地区。
13、南阳晚报的报道9
单华荣烈士昨“回家”
目前已有四名烈士魂归故里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新闻网
杨连山老师将单华荣的烈士证送到他的家人手中。本报记者 于欢 摄
昨天上午,秋雨淅淅沥沥。雨中,单华荣革命先烈的亲人双手捧着烈士证热泪盈眶,在他们身后,是邓州市沈堂村数十名肃穆的村民。“让我们鼓掌欢迎光荣的革命先烈终于回到家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中顿时掌声雷动……众人与记者一行的眼泪随着雨花在飞。
至此,由本报率先发起,大河报、河南卫视《都市频道》、中央电视台相继跟进的《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系列报道取得好成果,4名烈士的证书被送到亲人手中。
■新闻回顾
本报率先发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市十四中语文老师杨连山收藏了8份未送出的烈士证,8月3日,他和女儿杨子求助本报为烈士寻亲。8月4日起,本报连续刊发了8篇《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系列报道,给南阳市民带来一场精神和心灵的洗礼。大河报、河南卫视《都市频道》相继跟进,并将进行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10频道《讲述》栏目也将进行报道。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南阳籍烈士赵明山、齐华针、张文武的烈士证分别于8月8日、8月26日、9月1日被送到其亲人手中。而单华荣的烈士证也于昨日被送到他的亲人手中。
■不忘先烈
民政系统不懈努力找烈士的家
“单华荣,21岁,男,南阳县上仁村,2野4纵13旅,于1947年12月30日牺牲于确山战斗。”没有照片、没有其他资料,只有这张已经泛黄的烈士证上的资料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名革命先烈。由于烈士牺牲时年龄很小,没有后人,单华荣烈士的“回家”之路显得格外曲折。
据了解,8月4日,本报发起报道后,市民政局在系统内下文要求各地民政局积极配合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邓州市民政局经过长期走访调查,发现该市沈堂村有一户单姓居民。随后,经过走访,发现这户居民就是单华荣烈士的亲人。于是,他们迅速与本报记者联系,第四名烈士也宣告“回家”
■村民祝福
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华荣叔叔的父亲和我爷爷是亲兄弟,他和我父亲是叔伯兄弟,他是我的亲堂叔!”42岁的单新强在当地老家经营理发馆,昨天上午,他拿着族谱让记者一行比对。“感谢南阳晚报、感谢邓州民政局,否则我们将永远不知道华荣叔叔到底在哪里?”单新强泪流满面地说。
经过攀谈,本报记者弄清了单华荣烈士的背景。1942年前后,单家人拖家带口来到了邓州高集逃荒要饭,单家五兄弟连饿带病先后去世三人。与其坐家饿死,不如参加革命翻身得救,刚刚成人的单华荣毅然离家出走寻找革命队伍。1947年12月,单华荣跟随刘邓大军攻打确山时光荣牺牲。
单家人出了一个“革命烈士”,这让小小的沈堂村沸腾了。“没想到电影里的革命英雄,咱身边也有一个,这是沈堂村的骄傲!”
“为伟大祖国加油喝彩,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临走时,村民希望通过本报说出他们最朴实的心愿。④2
□本报记者 于欢
14教育时报的报道:
寻找烈士亲人的红色之旅
□ 本报记者 臧明慧尹永德/文图
“红色收藏”概指中国现代革命历史文物的收藏。今年恰逢五四运动9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伴随着一系列纪念活动,在收藏界已经蔚为大观的“红色收藏”再掀热浪。而有这么一位收藏爱好者,在淘到8份1951年签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后,却一心一意地想找到烈士的亲人,把烈士证送到他们的手中,让烈士回家。
他,就是南阳市第十四中学语文教师杨连山。从2009年1月6日见到这些用生命换来的烈士证起,杨连山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烈士亲人的红色之旅。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想到还在苦苦等待英雄归来的先烈的亲属,我就想把这8份烈士证一一送到烈士亲人的手中。”杨连山说,为此他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为烈士寻找亲人的旅程。听到父亲要为烈士寻找亲人,杨老师19岁的女儿杨子也积极地帮助父亲。父女俩按烈士证的时间顺序,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牺牲地点一一列出,作为寻找烈士亲人的资料,并写出烈士证简介,又进行了复印,然后着手收集资料,查阅地名志,按照烈士籍贯开始寻找。
1月10日,48岁的杨连山又潜心学习起了电脑知识,并在网上建了“为烈士找家”的博客,每日写一篇博文,提供信息,寻找烈士的亲人。为了扩大寻找的范围,杨连山还把博文贴在“百度南阳吧”里。
由于8名烈士的资料中,只有5人有相对详细的地址,而且时间久远再加上战争年代人员流动频繁,烈士证上的资料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偏差,这为寻找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外,烈士的亲友是否健在、是否还居住在原籍都无法确定,这些都让杨连山觉得这可能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他仍然决定迎难而上。
“烈士把生命都献出去了,我搭点精力、辛苦点又有啥。”在杨连山的家中,杨老师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烈士证。这些烈士证长32厘米、宽23厘米,左方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楷体签名,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每份烈士证都显示是一式三联,一联归部队存档,一联归当地民政部门存档,一联送达烈士家属。其中,部队存档的一联已经撕去,但另两联均在。说明从部队转交地方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烈士证没有送到烈士亲人手中,也没有在民政部门存档。
抚摸着这些烈士证,记者和杨老师都无比伤感。烈士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英勇献身,58年过去了,烈士证却没有发到亲人手中,烈士在天之灵何以安息?“搞收藏意义重大,但是烈士为国英勇献身,精神是无价的。这些烈士证在我的手里,仅仅是藏品;如果送到烈士亲人的手中,就是一个生命回家了,就是一份亲情的回归。”杨连山说他昼夜不安,下决心要找到烈士亲人。
八方支援让烈士回家的路更平坦
转眼到了7月底,寻找效果却不甚理想。八一建军节快到了,杨连山的心情更为迫切。为了尽快找到烈士的亲人,他相继联系了当地晚报、电视台等媒体。寻找烈士亲人的红色之旅见报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集结号》现实版的“谷子地”感动了当地百姓,大家纷纷提供线索帮助杨老师“为烈士找家”。据杨连山介绍,每天他的手机都热得烫手。渐渐地,寻亲之旅出现了转机。
8月8日,杨连山终于联系上了烈士赵明山的侄儿赵永全。今年69岁的赵永全祖籍为南阳市高新区高王庄村苗庄人,其父叫赵昆山。据赵永全介绍,他从小就经常听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儿。大概是1945年大伯忽然离开家乡,有人说当解放军了,有人说死了,直到现在仍杳无音讯。赵永全父母在过世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这位失踪多年的亲人,并坚信他一定会回来。今年4月份,赵永全的母亲带着终身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去世前说的最多的还是赵明山,她老人家说:我们还图什么,只是想让自己的亲人叶落归根……听了赵永全的讲述后,杨连山的心里特别悲痛,下定决心要抓紧时间寻找烈士的亲人。
赵明山烈士回家了,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流浪奔波,终于魂归故里。接下来,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齐华针烈士、张文武烈士、单华荣烈士的亲人也都找到了。张万全、平玉山两位烈士的原籍也找到了,但因为牺牲时年龄小,如今已经没有后代。杨连山一一将烈士证交给了烈士的亲人。“太不容易了,但能找到烈士的亲人,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慰藉。”杨连山这样对记者说。
寻亲的脚步没有停息
一场“为烈士找家”的公益活动开始后,众多富有爱心的单位和个人纷纷加入到了寻亲的行列之中。南阳市宛城区民政局要求辖区各民政办仔细排查,并组织对原南阳县地名勘界工作比较熟悉的工作人员帮助寻找其余两位烈士的亲人;卧龙区民政局特别召开专题会议,动员系统内各单位在辖区进行仔细摸排,全力查找烈士的亲属;南阳市第三高中退休教师李长海送来了一份南阳境内翔实的地名材料,希望能对杨老师有所帮助。虽然搜寻过程异常艰辛,但有关爱相随,杨连山坚信前途一片光明。
人们常常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英烈们冒着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国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但这些都是抽象的,而烈士证是烈士英勇牺牲精神的见证。杨老师认为在寻亲的过程中,可以唤起人们对那段难忘历史的回忆,可以弘扬红色主旋律。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60年的时光流逝,年轻一代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大都已习以为常,而对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渐渐淡忘。烈士证真切地告诉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烈士证昭示了和平的可贵、生命的可贵。杨老师说在寻找过程中,感受到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景仰、对幸福生活的珍惜。
“眼看着新中国60岁生日就要到了,我们想尽快找到另外两位革命先烈的亲属,让烈士英魂早日荣归故里。”现在杨连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余下的烈士证亲自送到他们亲人的手中,以告慰烈士英灵,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下面是烈士名单,这中间会有您知道的名字吗?
烈士王春法,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15军44师131团炮连战士,1947年7月牺牲,时年25岁,牺牲地点木栾店。
烈士赵明山,南阳县人,1946年参军,4纵10旅工兵连战士,牺牲时间1947年,牺牲地点山西汾孝。
烈士任守连,南阳县人,9纵27旅79团战士,牺牲地点安徽宿县南周成庄村。
烈士张文武,南阳县五区李老庄人,1948年11月参军,13纵38旅战士,1948年12月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时年38岁。
烈士齐华针,南阳县上仁村人,1947年3月参军,4纵13旅战士,同年12月在确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烈士单华荣,南阳县上仁村人,1947年12月参军,4纵13旅战士,同年12月在确山战斗中牺牲,时年21岁。
烈士张万全,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人,1947年参军,4纵13旅38团战士,牺牲年月不详。
烈士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6纵16旅46团战士,1947年5月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时年17岁。
15东方今报的报道:
旧书摊上淘到8份烈士证 还有4份没有找到烈士亲人
时间:2009-9-29 3:31:00
来源:东方今报
自从在旧书摊上淘到8张“烈士证”后,南阳教师杨连山就没有停止过寻找烈士家人的步伐。此事经媒体、民政和普通市民发起“寻亲活动”后,记者昨日获悉,已有4位烈士宣告“回家”,但还有4位烈士没有找到亲人(如表格)。
□今报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熊运彬/文图
以下4位烈士还没有找到亲人
姓名 年龄 参军时间 所在部队 牺牲时间 牺牲地点 证书编号
王春法25岁1945.9 不详1947.7 木栾店3015
任守连 不详 不详9纵27旅79团 不详 宿县7701
张万全22岁1947 4纵13旅38团 不详 张庄1674588
平玉山17岁 不详6纵16旅46团3连1947.5.1 汤阴62308
旧书摊淘到1951年的“烈士证”
杨连山是南阳市第14中学的语文老师,经常爱到旧书摊上淘宝。今年1月,他无意中从旧书摊上买到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杨连山说,这些“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每份都显示是一式三联,一联归部队存档,一联归当地民政部门存档,一联送达烈士家属。杨连山淘到的“烈士证”均为两联,其中,部队存档的一联已经撕去,但另两联均在。
这说明部队已经将8位烈士的证明书存档,但另两联既没有交给烈士家属,也没有在民政部门存档。
杨连山手中的“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都是1951年颁发的,左方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楷体签名,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每份证明书上都有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证书显示,8名烈士均为男性,籍贯均为南阳县。
是送证书的人不负责任,还是烈士没有后人?要么是家人搬迁或地名变换找不到住址?杨连山猜想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决定自己先找找看。
从一人寻找到全社会协助
听说父亲要为烈士寻亲,杨老师19岁的女儿杨子也参与进来。父女俩按证明书的时间顺序,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死因一一列出,然后查阅军史、党史和地方史志,还趁双休日到乡下去实地打探。但一晃半年过去了,杨连山一无所获。
8月3日,杨连山在女儿的陪同下走进南阳晚报社,开始借助媒体的力量为烈士寻亲。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证书提到的烈士原籍“南阳县”,早在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时,就被分割划入了宛城区和卧龙区,好多村庄的名字也几经变化。当杨连山将相关资料分别送到宛城区和卧龙区民政部门后,两区民政局立即部署协助杨连山为烈士寻亲。
在民政部门的努力下,两区各乡镇民政所的人员深入农村去,仔细摸排,并发动两区的基层干部进行全员搜寻。而在南阳丹尼斯百货3家卖场内,每天也定时有人用喇叭宣读为烈士寻亲的报道。
在寻亲过程中,60岁的退休老师李长海功不可没。他退休前在南阳市第3高中教学,平时喜欢研究南阳的老地名,曾整理出一本南阳老地名的册子。
当看到为烈士寻亲的报道后,根据“马营”、“房庄”和“上仁村”等地名,李长海第二天就开始翻查《南阳县地名志》和自己整理的地名册子,整理出涉及南阳4个乡镇共6个读“马营”音的村落名单,同时还整理出涉及南阳11个乡镇共13个发“房庄”音的村庄名单。
同时,李老师查阅老地图得知,新中国成立前,在现在的宛城区高庙乡和社旗县交界处曾设有一个叫“仁义乡”的地方,很可能就有“上仁村”。
4位烈士先后“回家”
“寻亲活动”很快收到了成效。8月8日,烈士赵明山的证书,被送到南阳市高新区岗王庄其亲人的手中;8月26日,烈士齐华针的证书回到内乡老家;9月26日,张文武的烈士证被居住在南阳城区的亲人领走。
与以上3位烈士相比,9月24日,烈士单华荣的“回家”之路显得更为曲折。“单华荣,21岁,男,南阳县上仁村人,于1947年12月30日牺牲于确山战斗。”没有照片,没有其他资料,再加上烈士牺牲时年龄很小,没有后人,寻亲的难度加大。
9月22日,邓州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发现,该市沈堂村有一户单姓居民,随后确认这户居民就是单华荣烈士的亲人。“华荣叔叔的父亲和我爷爷是亲兄弟,他和我父亲是叔伯兄弟,他是我的亲堂叔!”42岁的单新强,在当地经营一家理发店,他拿着族谱讲述了一家的变迁史。
单家原来的确居住在南阳县上仁村,1942年前后,单家人拖家带口来到了邓州高集逃荒要饭,单家五兄弟连饿带病先后去世3人。
当时,刚刚成人的单华荣,毅然离家出走寻找革命队伍。1947年12月,单华荣跟随刘邓大军攻打确山时光荣牺牲。
随着一位位烈士“回家”,杨连山为烈士寻亲的信心倍增。昨天,杨连山表示,目前尚有4位烈士的家人还无法找到,他会利用各种机会,为他们“回家”圆梦。
16南阳日报报道四年寻访情不移 六位烈士归故里
市十四中教师杨连山在旧书堆中淘到14张烈士证,从此开始了艰难的奔波——
四年寻访情不移 六位烈士归故里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本报记者 王笑荷 实习生赵晨
60多年前的烈士证,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发黄的纸张背后,是何等悲壮的故事?4年前,市十四中学教师杨连山淘书时的偶然发现,不仅让14位为国捐躯的烈士“走出”尘封的历史,更是让5位烈士先后“找到”了自己的家。今年清明节前夕,又一位烈士的烈士证被送到烈属手中。3月27日,记者采访了奔波多年的杨连山老师。
书痴的意外发现
今年51岁的杨连山,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走进他的家中,单元房里一半的地方都是各种藏书,可谓汗牛充栋。书柜里放不下,大部分书只能码在地上,里里外外几十摞,从地板一直摆放到一人多高。
2009年1月,杨连山在一个熟识的旧书摊贩家中淘书时,发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有8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即烈士证)。这些烈士证都是1951年由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签发的,每份证明书上有烈士的姓名、牺牲时间、地点等,所有烈士的籍贯都是南阳县。
看着这些几十年前的烈士证,杨连山的心中五味杂陈,毅然买了下来。
艰难的寻访之路
将珍贵的烈士证拿回家,杨连山和妻子、女儿坐在一起研究这些证明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从烈士证的内容来看,每张应有三联,目前仅存两联。杨连山分析,缺失的一联应是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的存根,现存的两联,一联应是民政部门的存根,一联是发给烈士家属的证明。比如,其中一张烈士证给家属的一联中注明:“王春法同志于1945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在十五军四四师任战士,不幸于1947年7月在木栾店战斗身亡,光荣牺牲,除由我军祭奠英烈外,特怀哀悼之情敬报贵家属并望引荣节哀,持此证明书向河南省南阳县人民政府领取抚恤金及革命军人牺牲家属光荣纪念证,其家属得享受烈属优待。”
“这些都是没有发到烈属手中的烈士证啊。”杨连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时隔不久,杨连山又从上次的旧书摊贩手中寻获6张烈士证。将14张烈士证的资料归纳整理后,他开始了艰难的寻访之路。
因为地名多次变更,要想揭开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无异于大海捞针。杨连山将工作之外的全部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为烈士寻亲的活动中。
为了最大限度扩大寻找范围,不会打字的杨连山艰难地学会了打字、上网、开博客,将烈士信息发布在各大网站,并发动所有亲朋好友提供线索。然而,由于时隔太久,当年的档案记录不全等原因,寻访工作困难重重。杨连山骑着自行车跑遍原南阳县的几十个村落,寻访却毫无进展。
最好的精神慰藉
2009年8月,一家媒体报道了杨连山寻找烈士家属的经过后,事情终于有了些眉目。
“有个烈士叫赵明山,可能就是我的大伯!”消息见报几天后,卧龙区七里园乡居民赵永泉打来电话,认领其中一张烈士证。带着激动的心情,杨连山骑车赶到赵永泉家中进行核实。原来,赵永泉的大伯1945年加入解放军,此后便杳无音讯。几十年过去了,赵家人对此念念不忘,逢年过节还要为赵明山摆上碗筷。各种线索都证明,赵明山烈士就是赵永泉的大伯!
漂泊将近60年,赵明山烈士终于魂归故里!此时此刻,薄薄的烈士证重如千钧,几十年的思念和期盼,几十年的寻找和牵挂,在家人泪雨滂沱中终于有了答案。看到这一幕,杨连山激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给烈士寻亲,我虽然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但都是值得的。”杨连山说,这些曾经年轻的战士为了解放全中国而英勇牺牲,让他们的英灵魂归故里,体现的是社会的良知,也是对烈士家人的最好慰藉。
在杨连山的努力和各级媒体的积极参与下,目前已有6位烈士魂归故里。杨连山表示,只要还有一份烈士证没有“回家”,他寻访的脚步就不会停歇。③7
杨连山(右)将烈士证送还给烈属
震撼?讲述
17 河南日报 报道
让烈士回“家”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3月25日,杨连山经过确认,把王清生烈士证交给了他的亲人王翠萍。 杨连山在整理烈士资料。 杨连山把寻访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连山日记》。 这几年,妻子一直很支持杨连山的寻访工作。 杨连山发现的烈士证。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海涛
清明节即将来临,在思念已故亲人的同时,不少人也在缅怀先烈。
有这样一个人,在旧书摊上一次偶然的发现,让他义无返顾地踏上了为烈士找“家”的漫漫长路。
他四年来执著地寻找,想让每一位烈士都回“家”,让他们的英魂不再流浪。
3月6日上午,艳阳高照,但有风。
骑着一辆半旧的电动车,南阳市民杨连山边走边打听,他有些不好意思:“年前我来过一次了,可是记不住是哪一家了!”
杨连山前一天已经和南阳市陈铁岗社区居民王翠萍约好,要到她家核实关于亲属外出当兵未归的一些细节。虽然提前电话联系过了,但一踏进南阳市卧龙区武侯街道办事处陈铁岗社区,杨连山还是迷茫了。在敲错了两次门之后,终于找到了王翠萍的家。
王翠萍说,她娘家是镇平县侯集乡马券王大队人,小时候就知道一个叔叔十七八岁就外出当兵了,至今已经60多年过去,没有一点音信,春节前在电视上看到杨连山寻找烈士家属的消息,就让儿子给他打了一个电话,看看能否找到自家的这个叔叔的消息。
王翠萍所述的情况,和杨连山掌握的烈士王清生的资料十分接近,但是老人说她叔叔的名字是王连生,名字有出入。在特殊年代,烈士外出当兵时,由于种种原因,名字也会被弄错。到底是不是一个人,他有些拿不准。
看着老人急切的眼神,杨连山安慰她说,基本的情况都吻合,但是名字却不对,建议她抽空回娘家一趟,找找村里的老人再核实一下,最好能找一些家谱之类的对照一下,能确认最好,不能弄错了。
交谈半个多小时后,杨连山告别王翠萍老人,骑上电动车返回了。
四年来,这样的走访,他经历太多次了。
3月25日,杨连山打来电话告诉记者,经过反复比对,他最终确认烈士王清生就是王翠萍的叔叔王连生。
一次意外的发现
出生于1962年的杨连山,是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薛庄村人,现在的身份是南阳市十四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
杨连山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搞红色收藏。
3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了他位于南阳市一个小区的家中,并不宽敞的客厅、卧室,甚至阳台上都堆满了收藏的旧书。
爱好藏书并不罕见,而当他坐在有些简陋的客厅中,讲起在旧书摊淘书时的一次意外发现时,这个已经51岁的中年男人竟充满了激动。
时间追溯到2009年1月6日,一个晴朗的日子,杨连山在卖旧书人家里淘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有8份1951年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签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每份证明书上都有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证书显示,8名烈士均为男性,籍贯均为南阳县。
“惊讶的是,时间过去了58年,而这8份烈士证,却没有送达烈士亲人手中;但同时,我幸运地淘到的这些烈士证,非常有文献价值,它们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的见证,是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见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杨连山说,当时用手抚摸着这些烈士证,心情有些沉重。
这些烈士证是1951年签发的,已过去58年了。作为一个藏书爱好者,他下意识地感觉这些烈士证意义重大。于是把这些证书以不菲的价格买了下来。
买回来的路上,杨连山的内心被这些珍贵的“文物”带来的惊喜充盈着,他把烈士证拿在手中,翻阅着有些泛黄的证书,一遍遍在内心想象着充满硝烟的战场上,烈士们那鲜活的形象。
回到家中,杨连山立刻向妻子和女儿展示自己淘回来的“成果”。
一家三口挤在不大的客厅中,杨连山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她们看,并根据自己的分析给她们讲述这些烈士证的珍贵之处,看着看着,妻子和女儿也激动起来。
这些烈士证一共三联,一联军队发证时撕下来存根保留了,还剩两联,这一联是让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门保留的,但现在还连成一个整体,说明烈士证没有发到烈士后代手中。
正在南阳一所大学读书的女儿杨子,虽是一个女孩子,却对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很感兴趣。她经常看的电视节目是央视七套的防务新观察,她还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当时她刚刚看了正在热播的电影大片《集结号》,电影中的主人公谷子地的英雄军人形象深深打动了女儿,在父亲给她们展示烈士证的时候,她突然说了一句话:“为什么不把它们送回家呢?”
妻子梁金丽也赞成女儿的想法。她说,咱们应该赶快寻找这些烈士的亲人,把烈士证送到亲人的手中,让他们知道烈士的归宿。
“我的讲解被打断了,她们的提议是我没有想到的。”杨连山谈起这段经历,很是感激妻子和女儿,正是她们的提醒,他才把这些原本认为只是藏品的烈士证,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些烈士证在我手上只是藏品而已,如果把它们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那就是一个生命回家了,就是一份亲情回归了。”
令这一家人惊喜的是,时隔不久,杨连山再次在那个卖旧书的人家里发现了另外6份烈士证,他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样杨连山手头上的烈士证已有14份。
为烈士找家
14份烈士证在经历了58年的飘零后,转到了杨连山的手中,而这一次,它们作为藏品的“命运”被改变了。
一家人“志同道合”,要为这些烈士证“寻家”的想法很快成了行动。
杨连山开始对每份烈士证上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根据烈士证上的内容,写出烈士证简介,并对烈士证上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如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等信息,制成革命英烈名录。
妻子着手收集资料,查阅了南阳县地名志、《南阳县志》等文史资料。
在整理过程中,杨连山发现,当年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反复调查、寻找,因为烈士证背后都做了各种标记。但由于姓名不对(原因可能是烈士本人不识字,入伍时登记人员使用了谐音字)、地址不详(原因可能是烈士为了家属的安全而没有填写真实地址)、资料不全、战争时期部队番号多次变化和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变更、村庄迁移等原因,致使这14份烈士证一直未能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
之前,杨连山在南阳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工作,平时生活很悠闲,没事就去旧书摊淘书,而着手寻找烈士亲属后,他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这件事情上面。
杨连山按照烈士证上提供的烈士籍贯开始调查寻找。还通过多种形式查访,发动亲朋好友调查打听、打电话询问;在新浪网上开了为烈士找家的博客,把烈士名录登录在博客上,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寻找烈士的亲人;南阳吧等网站发帖扩大寻找范围等。
寻找过程,困难一个接一个出现。证书提到的烈士原籍“南阳县”,早在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时,就被分割划入了宛城区和卧龙区,好多村庄的名字也几经变化。不少烈士的信息相当模糊,大多只写了南阳县人。这么多年过去了,烈士家属有的搬迁,有的故去。这些都使寻亲犹如大海捞针。
杨连山利用节假日,带上简单的午饭和开水,骑着自行车,到原南阳县周边村庄进行寻访。甚至骑车到社旗、邓州等地的偏远乡村去调查。
“累了,放好自行车在路边歇歇;渴了,喝几口自带的凉白开;饿了,打开妻子为我准备的饭盒,匆匆吃上几口。”杨连山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寻访的不易。
爱的接力
直到2009年8月初,已经折腾了半年多时间,寻找烈士亲属却没有一点进展,这下杨连山有些困惑了。
这次又是妻子和女儿提醒了杨连山。她们说,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寻找。这句话再次提醒了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替烈士寻“家”,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
于是,拿着这些烈士证,他们走进了南阳晚报社的大门。果然,这个举动感动了报社的记者。
2009年8月4日,《南阳晚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导读,并在第6版刊登了题为《旧书中发现八份南阳籍烈士牺牲证明书,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马上到了,杨连山和女儿联手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
报道发出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省内多家媒体对杨连山进行了采访。
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也纷纷行动起来,了解情况,提供线索,介绍背景资料;南阳一些大型超市在卖场内,每天定时用喇叭宣读为烈士找家的信息;南阳市卧龙区和宛城区的民政部门也行动起来,发动各乡镇民政所的工作人员深入农村,仔细摸排。
2009年8月6日,爱好文学的杨连山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个变化:“从此,为寻找烈士亲属的工作出现了转机,这是一场爱的接力,爱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整个社会都行动起来了。”
报道发出后的第四天,一个读者的电话使寻找真正有了突破。
2009年8月7日上午9时许,杨连山接到了一个电话,南阳市高新区七里园乡居民赵永泉看了报道后,认为其中的一个烈士赵明山应该是他的亲大伯。
当天,杨连山骑上自行车赶到了赵永泉的家中。
今年69岁的赵永泉祖籍南阳高新区岗王庄苗庄,其父亲名叫赵昆山。很小的时候,赵永泉就经常听到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大概1945年,大伯忽然走了,有人说去当解放军了,有人说死了,一直到现在仍杳无音讯,父母在世时经常提起他,说早晚大伯都会回来的!”赵永泉的父亲30多岁时生病去世,去世前,念念不忘的还是胞兄赵明山。几十年过去了,赵永泉家人没有忘记赵明山。逢年过节,赵永泉的母亲都要在饭桌上为赵明山摆放一份碗筷,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通过各种线索和细节的认定,杨连山确认,烈士证上的赵明山就是赵永泉的大伯。
那一刻,感性的杨连山激动万分,泪如泉涌。7个多月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
2009年8月8日上午11时,杨连山在当地媒体的见证下,将赵明山烈士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交给了他的侄子赵永泉。
悲喜交加的赵永泉双手接过烈士证,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扑通一声,跪在母亲的遗像前嚎啕大哭着说:“妈,大伯找到了!58年了,我大伯终于回家了。您的心愿实现了,您可以瞑目了。”
当天中午,赵永泉和姐姐来到自家的祖坟前,将这一消息禀告已作古的亲人。
看着悲喜交加的赵永泉,杨连山心中五味杂陈。
在媒体的帮助下,寻找烈士家属似乎明朗了很多。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陆续寻找到了齐华针、单华荣、张文武三位烈士的亲属。加上找到的王清生烈士的家属,目前杨连山已找到5位烈士的亲属。
这些烈士亲属,之前都不知道亲人当年去干啥了,当把时隔半个多世纪的烈士证,递交到他们手中,他们悲喜交加,热泪盈眶,
在内乡县赤眉镇齐营村,烈士齐华针的女儿齐伍云家,当杨连山将烈士证双手递给烈士女婿李菊令后,同行的其他爱心人士发现烈士后代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而李菊令的孙女李平刚刚考上大学,正为每年7800元的学费发愁。经过众人的努力,给孩子争取了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指标,解决了1万元的学费。
找到的其他几位烈士亲属,只要生活困难的,当地民政部门都会为其纳入低保,以此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也有一些爱心人士看到烈士后代的生活困境,会给他们捐款或者提供帮助。
杨连山说,当看到烈士后代眼中的泪水时,“我已知道爱在这个季节盛开了”。
“三代人的梦圆了”
在去见烈士赵明山的亲人赵永兰之前,记者有些忐忑。让一个71岁的老人追忆她父亲牺牲的故事,无论对讲述者,还是对倾听者来说,都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
2013年3月6日上午,阳光很好。
当记者踏进南阳市高新区七里园乡那个标着335号院子的时候,赵永兰老人很热情地和记者打了招呼。她健朗的身板和精神奕奕的神态,让记者心中的疑虑消除了一些。
由于此前电话已经沟通过,老人很明白记者此行的目的。于是,一番简短的寒暄,老人主动开始讲起她和父亲的故事。
赵永兰是赵永泉的姐姐,但却是烈士赵明山的亲女儿。父亲当兵走时她才3岁,那个时候家中穷,只有一间破草房,缺吃少穿,特别是父亲一走就没有了音信,没办法,母亲只好将她送给叔叔当闺女。
父亲一走多年没有消息,爷爷奶奶、母亲日夜牵挂,一家人想起来就哭。赵永兰说,后来,爷奶相继去世,2009年母亲也去世了,但是临终前,他们都嘱咐孩子们要找到父亲。
没想到,时隔58年,为烈士寻家的活动让他们尘封了多年夙愿得以实现,顺利找到了父亲的烈士证。
在赵永兰家中,老人将父亲的烈士证装裱在一个相框中,摆在客厅的正中间。足以看出老人对这份证书的珍惜。
“见到父亲的烈士证的时候,心再次被扯开了,但是三代人的梦却圆了!”赵永兰这样描述父亲烈士证送回时的心情。
永不停步
从2009年开始为烈士寻“家”,已过去4年时间,杨连山的生活和工作也发生了改变。
学校得知他所做的事情后,很支持他,从教学一线调到了学校的教研室,负责档案整理、校报编辑等事情,方便他随时可以外出寻找烈士。而各级文明办、宣传部、教育局等部门组织活动也会邀请他去参加。
在他装订成册的《连山日记》中,有这样一段对自己的介绍:本人不吸烟,不喝酒,不喝茶,不打麻将,不斗地主,不乱跑,不乱花钱。言谈上笨嘴拙舌,谨言慎语;行为上谨小慎微,安分守己。唯嗜书如命,如醉如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自嘲是个书呆子。闲暇之时,常常串街走巷,出入于废品站之中,来往于藏书人之家,以得到自己喜爱的旧书而自慰。淘到自己喜爱的书,饭都多吃两碗。
杨连山除了爱好创作之外,还是南阳市红学研究会的会员。
记者返回郑州后,在邮箱里看到了杨连山发给记者的一封信,里面记述了他对送烈士回“家”的一些感想。他说,四年来,累也好,苦也好,他总觉得这不算啥,他不图名,也不求利,只想着这些烈士,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的英魂在流浪。这是一件让我们后人于心不安的事。新中国建立60多年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有不少人还在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创伤。所以,为烈士找家,是时代的良心。所以,为烈士找家,他不会停步……{9}8
九位烈士尚未回“家”
杨连山仍在奔波
由于年代久远、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杨连山手头上的14份烈士证中,已有5份经确认交还给烈士家属。目前,杨连山仍在奔波寻访余下的9位烈士的亲人。这9位烈士资料如下:
王春法,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15军44师131团炮连战士,1947年7月牺牲,时年25岁,牺牲地点木栾店。
任守连,南阳县人,9纵27旅79团战士,牺牲地点安徽宿县南周成庄村。
张文武,南阳县五区李老庄人,1948年11月参军,13纵38旅战士,1948年12月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时年38岁。
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6纵16旅46团战士,1947年5月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时年17岁。
马福才,南阳县人,1937年参军,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1938年4月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路占阳,南阳县人,6纵队17旅50团3连副班长,1947年12月11日双柳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
方长如,南阳县人,第4兵团第13军第39师第115团战士,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中牺牲。
丁炳福,南阳县人,1947年参军,第4纵队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1948年河南省镇平县桐柏庙战斗中牺牲,时年18岁。
徐培进,南阳县人,16军47师139团战士,1949年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
18中学教师杨连山:帮八位烈士 艰难寻亲
2016-12-08 10:41:35来源:南阳晚报
2009年1月,爱好读书的杨连山在一家旧书摊贩家中淘书时,先后两次共发现14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即烈士证)。他由此踏上了为烈士找家的艰难寻访之路。
14张烈士证,都是1951年由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签发的,烈士的籍贯一栏写的是“南阳县”。地名已经多次变更,杨连山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原南阳县的几十个村落,还将烈士信息发布在各大网站。先后有6位烈士的家人认领了烈士证。虽说每次寻访都历经艰难,但看到烈士家人手捧烈士证,几十年的牵挂和思念化作涕泗滂沱,杨连山也一次次热泪盈眶。
杨连山的事迹打动了众多普通人。2013年1月,杨连山也因此获评首届“河南好人”。杨连山说:“让每一位烈士回家是我最大的心愿,只要还有一位烈士没有回家,为烈士找家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19 南阳晚报报道 多方寻访,烈士魂归故里
清明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和杨连山一起又为一位烈士找到家——
多方寻访,烈士魂归故里
核心提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烈士英魂见亲人。5年前,在本报记者和市14中杨连山老师执著地寻找之下,5位烈士的烈士证送到家人手中。在今年清明节来临之际,又一位烈士丁炳福魂归故里。
□本报记者 张晓彭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新闻回放】
5年前,本报发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寻亲活动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市14中语文教师杨连山,2009年淘书时,在一个卖旧书人家里,发现了14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他以不菲的价钱,把它们买了下来。从此,他与本报记者一起踏上了执著地为烈士找家的漫漫长路。
2009年8月4日,在国庆60周年前夕,本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导读,并在第6版刊登了题为《旧书中发现14份南阳籍烈士牺牲证明书,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大河报、南阳电视台、河南卫视都市频道、驻马店电视台、天中晚报、教育时报、东方今报、河南文史资料、南阳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五十多篇次的报道,南阳市民政局和两区民政局,发动各乡镇民政所的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去仔细摸排。这是一场爱的接力,爱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打电话提供相关线索。
由于年代久远、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杨连山手头上的14份烈士证中,当年,经本报记者和杨连山一个多月的寻找,已有5份经确认交还给烈士家属。
此后的几年来,杨连山仍在奔波寻访余下的9位烈士的亲人。
【不懈努力】
几经周折,又一位烈士魂归故里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3月20日上午,杨连山致电本报记者说,市中级人民法院丁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丁炳福烈士可能是他大哥,在卧龙岗南阳革命纪念馆里的纪念碑上刻有大哥名字,但是没有发烈士证。
得到这个重要线索后,3月24日上午9时许,本报记者和杨连山一起赶到城区卧龙路南阳革命纪念馆,经过仔细查找,在石碑上找到了丁炳福烈士的名字,随后,又到烈士英名录展厅,查到了单华荣烈士的名字和丁炳福烈士的名字。10时许,记者一行来到四楼办公室查了南阳各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查到了丁炳福烈士、齐华针烈士、单华荣烈士的一些资料。
一直忙到中午两点,记者一行才吃饭。下午3时许,记者一行又驱车来到宛城区红泥湾镇白营村,见到丁炳福烈士的三弟丁炳海。
据丁炳海介绍,1947年秋天,哥哥丁炳福和其他4个人随刘邓大军南下,大军行至镇平县桐白庙附近宿营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一个团包围,当时战斗极为惨烈,许多战士英勇牺牲,当时,丁炳福是机枪连战士,英勇冲锋,但不幸中弹身亡。下午5时许,记者一行又来到宛城区民政局查询。随后,又来到城区长江路宛城区民政局优抚科查找资料。经过调查核实,最终确认丁炳福烈士就是丁炳海的大哥。
在今年清明节来临之前,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壮烈牺牲的丁炳福烈士,在飘泊了六十多年后,终于魂归故里了,他的英魂终于见到了亲人,他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
20 河南法制报报道 清明时节
为最后9位“烈士”找家
烈士证
寻思着下一步的寻找之路
清明时节雨纷纷。南阳教师杨连山就没有停止过寻找烈士家人的步伐。他自从 在旧书摊上淘到14张“烈士证”后,年年奔走在为烈士找家的路上。记者昨日获悉,已有5位烈士先后宣告“回家”,但还有9位烈士没有找到亲人。
□记者王海锋特约记者章功/文图
3月6日上午,杨连山又骑着那辆半旧的电动车,一大早就出发了。在南阳市陈铁岗社区,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王翠萍的家。
王翠萍说,她娘家是镇平县侯集乡马券王大队,小时候就听说一个叔叔十七八岁就当兵去了,至今已经60多年过去,没有一点音信。
王翠萍所述的情况,和杨连山掌握的烈士王清生的资料十分接近,但是老人说她叔叔的名字是王连生,名字有出入。
3月25日,杨连山经过反复比对,他最终确认烈士王清生就是王翠萍的叔叔王连生。这是4年中杨连山帮第五位“烈士”找到了家。
旧书摊淘到“烈士证”
今年51岁的杨连山是南阳市第14中学的语文老师,平时酷爱藏书,尤其是红色收藏,经常到旧书摊上淘宝。2009年1月6日,他再次到一位相熟的旧书商人家碰运气时,无意中从旧书堆中发现了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外加300份现役军人身份证明存根。杨连山以1200元的价格,咬牙把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和300份现役军人身份证明存根全部买了下来,而当时杨连山的工资,每月仅有1000多元。
此后不久,杨连山再去旧书摊淘宝,又买到了另外6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杨连山手中的“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都是1951年颁发的,左方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楷体签名,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每份证明书上都有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证书显示,14名烈士均为男性,籍贯均为南阳县。
有一次,杨连山向女儿炫耀自己新淘来的宝贝,好奇的女儿问清来路和用途后,突然发出疑问:部队已经将14位烈士的证明书存档,但另两联既没有交给烈士家属,也没有在民政部门存档,他们不是还没找到亲人吗?杨连山决定自己先找找看。
从一人寻找到全社会协助
听说父亲要为烈士寻亲,19岁的女儿杨子也参与进来。父女俩按证明书的时间顺序,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牺牲原因一一列出,然后查阅军史、党史和地
方史志,还趁双休日到乡下去实地打探。
最初,杨连山父女下乡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每逢双休日,俩人就整理好干粮和水壶,一大早就出发了。再后来,杨连山不堪劳累,将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先后骑行2万多公里,学校为了支持杨连山为烈士证找家,不再让他担任教学任务,即使这样,最初的半年中,杨连山仍一无所获。杨连山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把寻亲过程命名为《连山日记》,其中有大量这样的细节,记录了寻访的不易。
2009年8月3日,杨连山和女儿走进南阳晚报社,开始借助媒体的力量为烈士寻亲。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证书提到的烈士原籍“南阳县”,早在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时,就被分割划入了宛城区和卧龙区,好多村庄的名字也已变化。当杨连山将资料分别送到宛城区和卧龙区民政部门后,两区民政局立即部署协助杨连山为烈士寻亲。
在寻亲过程中,63岁的退休老师李长海功不可没。他退休前在南阳市第三高中教学,平时喜欢研究南阳的老地名,曾整理出一本南阳老地名的册子。
当看到为烈士寻亲的报道后,翻查《南阳县地名志》和自己整理的地名册子,整理出涉及烈士证上出现的、但已变迁的地名。从此,为寻找烈士亲属的工作出现了转机,这是一场爱的接力,爱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一个月内4位烈士“回家”
“寻亲活动”很快收到了成效。2009年8月8日,烈士赵明山的证书,被送到南阳市高新区岗王庄其亲人的手中;当年8月26日,烈士齐华针的证书回到内乡老家;当年9月26日,张文武的烈士证被居住在南阳城区的亲人领走。
与以上3位烈士相比,2009年9月24日,烈士单华荣的“回家”之路显得更为曲折。“单华荣,21岁,男,南阳县上仁村人,于1947年12月30日牺牲于确山战斗。”没有照片,没有其他资料,再加上烈士牺牲时年龄很小,没有后人,寻亲的难度加大。
2009年9月22日,邓州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发现,该市沈堂村有一户单姓居民,随后确认这户居民就是单华荣烈士的亲人。
爱在这个季节盛开了
2009年8月7日上午9时,杨连山接到了一
个电话,南阳市高新区七里园乡居民赵永泉看了报道后,认为其中的一个烈士赵明山应该是他的亲大伯。当天,杨连山骑上自行车赶到了赵永泉的家中。
赵永泉祖籍南阳高新区岗王庄苗庄,其父亲名叫赵昆山。很小的时候,赵永泉就经常听到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大概1945年,大伯忽然走了,有人说去当解放军了,有人说死了,一直到现在仍杳无音信,父母在世时经常提起他,说早晚大伯都会回来的!”赵永泉的父亲30多岁时生病去世,去世前,念念不忘的还是胞兄赵明山。
通过各种线索和细节的认定,杨连山确认,烈士证上的赵明山就是赵永泉的大伯。
在内乡县赤眉镇齐营村,烈士齐华针的女儿齐伍云家,当杨连山将烈士证双手递给烈士女婿李菊令后,同行的其他爱心人士发现烈士后代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而李菊令的孙女李平刚刚考上大学,正为每年7800元的学费发愁。经过众人的努力,给孩子争取了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指标,解决了1万元的学费。
找到的其他几位烈士亲属,只要生活困难的,当地民政部门都会为其纳入低保,以此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也有一些爱心人士看到烈士后代的生活困境,会给他们捐款或者提供帮助。
杨连山说,当看到烈士后代眼中的泪水时,“我已知道爱在这个季节盛开了”。
“4年来,累也好,苦也好,我总觉得这不算啥,为烈士找家,是时代的良心。所以,为烈士找家,我不会停步……”
目前,杨连山仍在奔波寻访余下的9位烈士的亲人。
王春法,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15军44师131团炮连战士,1947年7月牺牲,时年25岁,牺牲地点木栾店。
任守连,南阳县人,9纵27旅79团战士,牺牲地点安徽宿县南周成庄村。
张文武,南阳县五区李老庄人,1948年11月参军,13纵38旅战士,1948年12月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时年38岁。
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6纵16旅46团战士,1947年5月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时年17岁。
马福才,南阳县人,1937年参军,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1938年4月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路占阳,南阳县人,6纵队17旅50团3连副班长,1947年12月11日在双柳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
方长如,南阳县人,第4兵团第13军第39师第115团战士,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中牺牲。
丁炳福,南阳县人,1947年参军,第4纵队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1948年在河南省镇平县桐柏庙战斗中牺牲,时年18岁。
徐培进,南阳县人,16军47师139团战士,1949年在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
21 东方今报报道 南阳一教师帮14位“烈士”找家
历时4年写下17万字日记 原生态地记录了寻亲过程
自从2009年在旧书摊上淘到14张“烈士证”后,南阳市第14中学的老师杨连山就没有停止过寻找烈士家人的步伐。历经4年,如今他已为5位“烈士”找到了家,同时用17万字的日记,原生态地记录了寻亲过程。
□东方今报记者 张定有/文图
??寻亲四年 帮五位“烈士”找到家
2013年3月6日,难得空闲,杨连山骑着一辆半旧的电动车,一大早就出发了。
‘’ 在南阳市卧龙区武侯街道办事处陈铁岗社区,他边走边打听一户叫王翠萍的市民,他年前曾来过一次,可是记不清是哪一家了。
前一天,杨连山已经和王翠萍约好,要到她家核实关于其亲属外出当兵未归的一些细节。虽然提前电话联系过了,但一踏进陈铁岗社区,杨连山还是迷茫了。在敲错了两次门之后,才找到了王翠萍的家。
王翠萍说,她娘家是镇平县侯集乡马券王大队人,小时候就知道一个叔叔十七八岁就外出当兵了,至今已经60多年过去,没有一点音信。
王翠萍所述的情况,除名字有出入外,和杨连山掌握的烈士王清生的资料十分接近。经过反复比对,3月25日,杨连山最终确认烈士王清生就是王翠萍的叔叔王连生。这是4年来杨连山帮第五位“烈士”找到了家。
在这之前,杨连山已先后为烈士赵明山、齐华针、张文武、单华荣找到了亲属。
??旧书摊淘到1951年的“烈士证”
今年51岁的杨连山是南阳市第14中学的语文老师,平时酷爱藏书,尤其是红色收藏,经常到旧书摊上淘宝。
2009 年1月6日,他到一位相熟的旧书商人家碰运气时,无意中从旧书堆中发现了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外加300份现役军人身份证明存根。旧书商人介绍,保管这些档案的民政局搬家,把这些东西与废旧报纸误堆在了一起,结果当废品卖掉,他又从废品收购站捡回了这些东西。
杨连山说,一看这些“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的年代,他就觉得有收藏价值,当场就决定买下来。然而旧书商人并没有出价,而是卖了一个关子,让杨连山想好后第二天再来。最终,杨连山以1200元的价格,咬牙把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和300份现役军人身份证明存根全部买了下来,而当时杨连山的工资,每月仅有1000多元。
此后不久,杨连山在另一家旧书摊淘宝,又买到了另外6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这些“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每份都是一式三联,一联归部队存档,一联归当地民政部门存档,一联送达烈士家属。杨连山淘到的“烈士证”均为两联,其中,部队存档的一联已经撕去,但另两联均在。
杨连山手中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都是1951年颁发的,左方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楷体签名,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每份证明书上都有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证书显示,14名烈士均为男性,籍贯均为南阳县。
??骑行2万多公里 带着女儿为烈士寻亲
有一次,杨连山向女儿炫耀自己淘来的宝贝时,好奇的女儿问清来路和用途后,突然发出疑问:部队已经将14位烈士的证明书存档,但另两联既没有交给烈士家属,也没有在民政部门存档,他们不是还没找到亲人吗?
是送证书的人不负责任,还是烈士没有后人?杨连山决定亲自为烈士寻亲。
听说父亲要为烈士寻亲,19岁的女儿杨子也参与进来。
父女俩按证明书的时间顺序,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牺牲原因一一列出,然后查阅军史、党史和地方史志,还趁双休日到乡下去实地打探。
最初,杨连山父女下乡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每逢双休日,俩人就整理好干粮和水壶,一大早就出发了。
再后来,杨连山不堪劳累,将老式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自行车,先后骑行2万多公里。学校为了支持杨连山为烈士找家,把他班主任的位置做了调整,不再让他担任教学任务,只在教科室从事教研工作。即使这样,最初的半年中,杨连山仍一无所获。
2009年8月,杨连山开始求助当地媒体,同时自己在网上开设博客和空间,寻亲活动才逐渐有了进展。
??17万字《连山日记》记录寻亲过程
“累了,放好自行车在路边歇歇;渴了,喝几口自带的凉白开;饿了,打开妻子为我准备的饭盒,匆匆吃上几口。”杨连山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把寻亲过程命名为《连山日记》,其中有大量这样的细节,记录了寻访的不易。
如今,《连山日记》已达到17万字,成为寻亲的原生态记录。
“送走了记者,心中有点儿喜悦,有点儿兴奋,有点儿激动,总算开始了送烈士回家之旅。”2009年8月2日,媒体的介入,让杨连山对寻亲充满期待。
“从此,寻找烈士亲属的工作出现了转机,这是一场爱的接力,爱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整个社会都行动起来了。”他说。
“最初我只答应给家属复印件,如果民政部门要抚恤补偿救助,我可以提供原件协助。后来,报社打来电话,说不能失信于社会,我只好同意送原件。后来我在网上一查,烈士证一份最高要价12000元,还有2360元,1988元,561元等。”2009年8月7日,把烈士赵明山的证件送给其亲属后,酷爱收藏的杨连山内心有些失落。
烈士齐华针的女婿李菊令领到烈士证后,其孙女李平刚刚考上大学,正为每年7800元的学费发愁,结果争取到了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指标,解决了1万元的学费。其他几位烈士亲属,只要生活困难的,民政部门就把其纳入低保,一些爱心人士也为烈士后代捐款或者提供帮助。
杨连山描述:“我已知道,爱在这个季节盛开了。”
“四年来,累也好,苦也好,我总觉得这不算啥,我不图名,也不求利,只想着这些烈士,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的英魂在流浪。这是一件让我们后人于心不安的事,所以,为烈士找家,我不会停步……”
■ 寻亲路上
9位烈士仍没“回家”
目前,杨连山仍在奔波寻访余下的9位烈士的亲人。这9位烈士资料如下:
王春法,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15军44师131团炮连战士,1947年7月牺牲,时年25岁,牺牲地点木栾店。
任守连,南阳县人,9纵27旅79团战士,牺牲地点安徽宿县南周成庄村。
张文武,南阳县五区李老庄人,1948年11月参军,13纵38旅战士,1948年12月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时年38岁。
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6纵16旅46团战士,1947年5月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时年17岁。
马福才,南阳县人,1937年参军,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1938年4月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路占阳,南阳县人,6纵队17旅50团3连副班长,1947年12月11日双柳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
方长如,南阳县人,第4兵团第13军第39师第115团战士,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中牺牲。
丁炳福,南阳县人,1947年参军,第4纵队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1948年河南省镇平县桐柏庙战斗中牺牲,时年18岁。
徐培进,南阳县人,16军47师139团战士,1949年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