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前几天吃晚饭时,多多转述她同学的爸爸经常在房间内“dù来dù去”。我楞了一下,不过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
她是会写“踱”的,也明白这个字的含义,只不过因为形声字见字生音,便以为踱和度是同音,说成了“dù来dù去”。
我笑着说:其实你也没有说错,度字是多音字,也有duó的说法;只不过渡河、镀金都随了dù,偏偏踱步随了duó。
二、
昨天下午看球,群里几个老杈杈无意中提起了唐蒙。一朋友说他最受不了唐蒙解说时一定要播报球员的全名,碰到西语球队,开场介绍还没说完上半场就要结束了。
大家都笑了。
我倒是想起了唐蒙关于旺热的一段旧事。
无疑,唐蒙是反对见字生音的。在国内体育媒体普遍用英语发音来翻译人名的大潮中,唐蒙能够溯本清源、坚持用球员或者教练的母语发音来进行标注和称呼,这bigger在当时是很高的。
比如,新华社通稿中把法国球员Henry叫做亨利,唐某人坚持在转播中叫他迪埃里·昂立;把Zidane叫做齐达内,唐某人纠正为齐内丁·齐丹。不少人说唐蒙装,我觉得这其实还好。
直到有人说,在旺热这个名字上唐蒙装过头了。
阿森纳教授Wenger这个姓在法语中的发音类似于“旺热”,唐蒙这么说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唐黑们很快指出,Wenger出生于斯特拉斯堡,这是传统的德法双语地区,何况Wenger的父亲在二战中还参加过苏德战争,所以Wenger这个姓应该按照德语来发音,叫做温格。
究竟是该叫温格,还是该叫旺热,最后也没有个定论,唐蒙的旺热也就成了件旧事。
三、
另有一件旧事,也很有意思。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说柯南道尔的Holmes之所以被翻译成“福尔摩斯”,是因为林纾是福建人,f和h不分。
这就有些地域黑了。就我所知,福建人经常会把f发成h,比如把“福建”说成“胡建”,但却很少把h发成f。这一点和我大弗兰人正好相反,我们经常把h发成f,比如“祖国的发朵”,但一般不会把f发成h。
Holmes被翻译成福尔摩斯而不是霍尔摩斯,这个锅甩不到福建人头上。
更何况,林纾的长处是文言文,他根本不懂英文,林纾的翻译基本上靠懂外语的朋友口述,他自己再进行删节和加工,进而形成文言的章回体小说。
郭延礼在《近代翻译侦探小说述略》一文中对“福尔摩斯”的由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根据他的考据,柯南道尔的这部小说最开始在1896年被张坤德翻译引入中国,书名为《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可见首译时h的发音还是很准确的。1901年,黄鼎、张在新在《泰西说部丛书之一》中将Holmes翻译成“休洛克·福而摩司”,这是f发音的第一次出现。而林纾的翻译本《歇洛克奇案开场》已经是1907年的事情了。
由此,林纾不是第一个将Holmes翻译成福尔摩斯的人,这个音译上的差错也和福建人无关。
四、
法语也好,英语也好,都是外语中的大语种,所以像旺热和福尔摩斯这样的公案会有人跟进,争论和分析越多,我们就离真相越近。
小语种,就不一定有人在乎了。
世界杯如火如荼的这几天,女排国家联赛决赛也在南京举行。前几天看了场荷兰女排和中国女排的比赛,比赛内容不作评价,但体育媒体对荷兰人名字的翻译却槽点多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国内媒体不懂荷兰语中ij和tje的发音,拿英文发音生搬硬套,见字生音,闹出不少笑话。
比如朱婷在瓦基弗银行队的队友、荷兰队主力接应Lonneke Slöetjes,媒体翻译成“斯洛特耶斯”,还给了一个缩写版昵称叫“耶斯”。其实,在荷兰语中tje这个音节是整读成“切”的,并不会分开为“特耶”,所以正确的发音应该类似于“斯鲁切斯”或“斯洛切斯”。
又比如荷兰队的主攻手Anne Buijs,在电视转播中被称作“布依吉斯”,这个错误就更大了。荷兰语中ij是个双元音,有时候也写作y,发音类似于“艾”。所以Buijs这个姓氏不会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发成“布依吉斯”,它的荷兰语发音应该类似于“博斯”或“拜斯”。
这种见字生音的谬误在体育界很常见,很多错误的发音甚至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比如荷兰足球的标志性人物Johan Cruijff,因为ij和y的写法是等同的,在英语中他的名字也被写成Johan Cruyff,所以在咱中文媒体中他就被翻译成了“克鲁伊夫”,其实他的荷兰语发音更接近于“克莱夫”或“克劳夫”。
类似的例子还有阿贾克斯、克鲁伊维特、里杰卡尔德、博格坎普……整个荷兰足球简直就是部“见字生音大词典”。
五、
大陆和港台在对外国人名的翻译上经常会出现不同版本,比如里根和雷根,又如特蕾莎梅和文翠珊。这些不同的版本的出现一般是因为两岸三地所使用的语言和翻译习惯上存在差异,比如粤语中“文”和“万”都是闭口音m,所以May被翻译成“文”,Maxell 被翻译成“万胜”也并无不妥。
真正的见字生音谬误是只看文字拼写,不考虑文字对象的实体,不去考证其语言和文化背景,生搬硬套,从而贻笑大方。见字生音的翻译有时候不仅仅会生出个音,还会凭空生出个意来,比如著名的“常凯申将军”。
算了,还是安心看球吧。今天晚上,赫尔瓦茨卡对丹马克呢。
文/Athlon_BE
2018.7.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