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袁夏:摄影在那头 我们在这头

袁夏:摄影在那头 我们在这头

作者: 夏小园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06:29 被阅读275次
袁夏:摄影在那头 我们在这头

摄影,已成为现代人的第六感官。没有摄影的世界,无法想象。每天16亿之巨的图片上传互联网,一个以图像文本为主的视觉时代,摄影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广泛地介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事实上,摄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类似人类历史上经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书, 到纸上书写,再到电脑敲字演化发展的表达方式。尤其手机摄影的出现,让摄影成为一种普及性极广又极为日常化的影像生产和艺术创作方式。全民摄影艺术浪潮越来越兴盛,当代艺术之父波伊斯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在今天以摄影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得已实现。纳吉更是早在1923年便预言:“摄影的知识与书写的知识同等重要。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不知如何使用照相机的人,他们就像现在那些不会用笔写字的人一样。”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都明白什么是摄影,摄影,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正如头发,怎样从不是头发的东西里产生,摄影艺术,究竟如何从不是艺术的现实世界产生一样……诸如此类的问题,想必在青少年的摄影教育中,被老师们反复地提及与探索吧。

今年7月,有幸担任“顺德农商银行杯·阳光下成长”2018 年顺德区中小学师生摄影大赛评委,而且是和新华社首席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小波老师、中国青少年摄影教育委员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顺德摄影家协会等专家组成的阵容强大的评委团队一起,可见顺德区对学生摄影教育的重视程度。大赛收到来自全区各中小学校报送的学生、教师参赛作品5279件,其中小学组2419件、初中组584件、高中(中职组)702件、教师组1574件。每个组别评选出金奖15名,银奖20名,铜奖35名,优秀奖小学组150名、初中组34名、高中组41名、教师组87名,特别奖2名。

虽为高中组评委,还是到各组快速浏览了大部分作品,一些照片留下了较深印象:杏坛新联小学何甄桐《安静的表妹》、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冯冠岚《挑战》、容里中学补颜《眼镜看世界》、陈村镇初级中学卢靖彤《新生》、勒流新球初级中学廖嘉耀 《跳绳》、龙江丰华初级中学 陈雨薇《体验怀孕的幸苦》、李伟强职业技术学校苏泳琪《和谐之家》、勒流职业技术学校陈雨静《我爱我班》、教师组 区属青云中学宾灿华《留守儿童》等等。

其实,更愿意做小学组评委,想看到让我“吓一跳”的照片。甚至对向组委会提议,以后可以考虑增加幼儿园学前组。学前孩子天真尚在,会看到大人完全看不到的东西,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孩子,这种神力已无法挽回地在消失。希望看见孩子们拍些与自己有关的照片,忠实于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认识,无论怎样的都好。但是,看到更多的还是,为了所谓的并不完全理解的意义而拍的看图说话似的照片。不只是孩子,许多大人也这样拍,照片要呈现的,其实是“我”与世界的关系。

2012年,陈小波老师团队做过一个“上圈组”影像实验项目,并由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出了一本700页的厚重之书《隐没地》。当一遍遍翻阅村民从4岁小孩到61岁老人拍的照片:朝夕相处的家人、村庄、牲口、头顶那方天空、脚下望不到边也从未走出去过的大地......实在无法想象,这是他们第一次拿相机拍照!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同时拍摄记录村庄的资深摄影家们,更是惊叹不已。

当我们拿起相机,念头太多:要拍作品,要有意义,还要光影构图,还要像见过的某某照片等等,这些强烈地先于观看、先于感知眼前拍摄对象而存在的杂念,淹没了观看本身......月亮是诗,指向月亮的手,不是。或者说,我们其实不具备观看与感知的能力。内心荒芜,一面心镜无法映照身边的世界。上帝,赋予每个人与身俱来的感受万物的能力,深藏于感官尽头的心灵,是能够自由超越对象表面抵达本质的。萨特说:我感悟到的,比我看到的多得多。

所以,对于孩子们的摄影教育,基本的技术是必须教的,但是应避免单纯技术化与技艺化倾向,更多地教授人文社科知识,也就是通识教育,各门类艺术普及入门教育,更多地观看各种好的展览与经典电影,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阔视野,丰富心灵,任何事情,从来就不是指哪打哪,而是一个体系的建立,或者说个人摄影生态的构建,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与观看的能力。

约翰·伯格认为,摄影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它带来的新的观看方式。“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来做”的时代,宣告了摄影作为技术和手艺时代的终结,也预示着摄影作为观看媒介时代的启幕。

杉本博司的三联作《黑海/黄海/红海》拍出188.8万美元天价,创下亚洲当代摄影最高价纪录。天空与大海,黑、白、灰,界限分明,此外别无一物。当人们把各种大赛获奖的照片与《海景》放在一起,估计金字塔第九层以下的人都无法认同,这哪是摄影作品?海,水 空气 ?这有什么?人们一说摄影,便是根深蒂固日出日落的经典光影,美与意义,似乎《海景》都没有,直线斜线对角线螺旋线构图,没有;色彩对比互补,没有;尤其是,人们一直在向摄影要的直白图说意义,没有。但这正是杉本博司深邃的观看之道,而支撑观看的是思想。

带着对于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思考,百万年来地球上山峦与河流的变化日新月异,唯一没有变化的只有大海。最早的人类所看到的风景,应该就是海景。最早的人类意识到自我的时候,所看到的海又是怎样的?这片大海自地球文明诞生以来,再无分别。千百年后,或许人类将不复存在,它可能也不会有丝毫动摇。杉本博司说,《海景》不但是追溯我个人记忆的方法,同时也重叠了全人类共同的记忆。

事物,本有两种真实存在,不同的方式去看,是不一样的。以科学的方式去看,看到的是事物本身。而如果以诗意的方式去看,沉入事物内部,体验到的则是生命的运动,看到的则是美。当然,这个美是广博与广义的。每个事物,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完满的,就像我们自己一样具有生命与个性。

浩如烟海的影像世界,每天产生多少照片,知道吗?但是,这些与你有何干系。去拍自己真正关心的部分就对了。题材没有大小,只与心灵世界的自由与丰富有关,只与对这个世界的观看与所思所想有关。艺术,看似表达各种事物,实际上,它竭尽全力去描述的却是永恒。哲学家维根斯坦说:“永恒的事情就是生命、死亡、爱情、友谊、牺牲、毁灭、就是世界。”这些,都是艺术永恒的题材,尤其是爱的主题。想起葡萄牙诗人佩索阿那句话:“一个人,必须爱有所及。”

正如穗子里藏着的不只是麦子,还有,清晨的露水,傍晚的落日, 夜晚的月光,以及大地的沉静。 人们常说,在你拍的照片里,可以看到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听过的音乐......这也许便是为什么不要总是围着摄影转,围着几个摄影网站转,到摄影之外的大千世界去,到火热的生活里去,到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电影、戏剧、历史、哲学以及宗教里去,到各种各种样的艺术展览与音乐会去……关注与了解这些,并不仅仅因为摄影,而是吸纳精神养分丰富心灵所需,而是成为一个不断追索的人所需。艺术,是艺术家向这个世界坦诚奉献的“自我的迷途”。摄影,亦是如此。

博尔赫斯说:“我希望时间会变成一个广场”,那么,在“显影时间”的摄影广场上,你准备陈放些什么呢。

相关文章

  • 袁夏:摄影在那头 我们在这头

    摄影,已成为现代人的第六感官。没有摄影的世界,无法想象。每天16亿之巨的图片上传互联网,一个以图像文本为主的视觉时...

  • 我们在这头,而你在那头

    这深夜坚守的灯火这时钟不停歇的秒针这些亲人凝聚的眼神时光啊说慢那样慢让痛苦侵蚀你的坚强时光啊说快竟也是那么快就那么...

  • 如今,你在那头,我们在这头

    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享年89岁,代表作《乡愁》、《白玉苦瓜》等。记忆中只剩下老先生的乡愁,仅以此诗缅怀...

  • 我们在这头,先生在那头

    港台文学对内地影响不小,不论是白先勇、蒋勋、龙应台还是余光中,余光中先生今天驾鹤归西,大家都在这一刻感觉失去了指路...

  • 余光中的诗人

    诗人走 总是走得很孤独 很长久 二十岁那年 我们在这头 他在那头 九十岁那年 我们在这头 他在那头 那头少了凝望的...

  • 无题

    从前 我们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你在那头 后来 我们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你在那头 如今 我们是一间黑...

  • 我在这头,家在那头

    读着余光中的《乡愁》,想起了家。 读小学时,去到离家1公里的学校,每天都可以回家,与家为伴; 读初中,搬家到一个镇...

  • 您在那头,记忆在这头

    “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 据台湾东森新闻、台湾中时电子报等媒体报道:12月14日,台湾著名...

  • 船在那头,而我在这头

    文|璇子 我在黑夜里翘首 等候光线掠过细缝 穿过花影到达你这里 我走在人生的路上 进站出站上下道 踏破终途寻归处 ...

  • 我在这头,你在那头!

    2016年的3月8日,两年前的今天,上午八点左右,狂风暴雨。那一天,你离开了我,离开了我们! 你像花儿一样美丽,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夏:摄影在那头 我们在这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dq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