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清河 文/图
仲春时节,岚光晴气。走进东山岛大帽山,访古、听风、看海,寻幽林泉、登高释怀,品味最美人间四月天。
东山岛大帽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较为丰富,现已发现挖掘的有新石器末期的贝丘文化遗址及大量的石斧、石锛、灰砂黑陶、素面泥质陶片等古人类使用的日常生产生活器件。大帽山是东山岛第二高峰,海拔252.3米,其主峰矗立在层峦叠嶂之中,险峻挺拔且不失清逸秀丽,因形状似帽盔故而得名。明蔡保祯诗云:“帽山高插天,千里仰奇特;飞鸟不敢过,闲云时拂拭。《柳溪集<帽山高>》”。
“榕背石"一一陈清河摄踏着春日氤氲的气息,从大帽山主峰循沿风电二期开辟的往西中路,走进第一个山坳,向右侧方放眼过去,一堵悬崖绝壁斜插在山径浃涧旁,光溜溜的峭壁高约6丈,宽有8丈,仿佛整座小山丘的一面山体切面,就是由这一拔地而起的峭壁形成的,再移步向前,一块长2.5米,高约1.3米呈椭圆蛋状的“危石”屹立在峭壁之上,摇摇欲坠,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直映入你的眼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棵枝叶简短且挺拔的榕树,生长在历经风吹、日晒、雨打,部分表皮已剥落的危石裂缝里,榕树顶冠不浓不淡,殊有隽秀飘逸之致。由二条气根拧结成一体的榕树主根脉,顺着危石的左侧方顽强地伸入下底,然后百折不挠地拐向山坡上土壤表层,并牢牢地盘扎着泥土,默默地背抱着危石不离不弃。榕树恰似以一种态度、一种职责,坚守着一颗本心,激发出自我的智慧和本真,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大自然造物者馈赠了“榕背石”奇异的自然景观,它让人们对大自然无穷的魄力由衷地产生尊崇敬仰之心和顶礼膜拜之意,“危石无俗态,一树长正气”赋予人们不仅是神奇的风景,更是人生的写意。
※2019.4.16发表于《漳州广播电视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