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月的痛哭,我们一起拭去眼泪

五月的痛哭,我们一起拭去眼泪

作者: 土家霜妹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13:10 被阅读23次

    作者简介:宋雨霜,本科就读于川大经济学院,现为文新学院2016级编辑出版学学硕。一个出生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大山深处的土家族女孩,热爱公益,在校期间一直从事地震灾后援建公益活动,如“北川公益”、“安康家园”、“向阳花作文活动”等。

          五月的痛哭,我们一起拭去眼泪

                        ——写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

    天崩地裂人哀嚎,生死离别鸟惊心。

    2008年5月12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当天下午14:28分,一场特大地震席卷汶川及周边多个区县,致使超过十万人死伤或下落不明,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山河齐哀,举国同悲。

    山崩地裂,家园损毁,生命陨落,含苞待放的花季少年,正待颐养天年的垂垂老者,在大地震袭来的一瞬间,一同被可怕的死神召唤。刹那间,很多人失去了一切,孩子、父母、伴侣、财产,更残酷的便是失去了生命。有的人,在瞬间悄然消逝;有的人,苦苦等待搜救苟活人间;不同的个体,演绎了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求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弹指挥间,汶川十年。多少伤痛已成往事,多少生死抉择变成传说,那些永远放不下的担忧,丢不掉的感动,一同书写在“爱心、责任、重建、恢复……”的字眼中。当刻骨铭心的思念,不再需要谎言,曾经的稚嫩少年,早已茁壮成长。虽然我不是一个好的诗人,也不是一个好的爱人,但也许我可以陪着你,欢笑哭泣……

    我是宋雨霜,一个生长在重庆市黔江区吊脚楼畔的土家女儿,也是一个热爱文字创作的川大学子。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真诚分享我和地震有关的故事。写下地震故事,是为灾难的集体记忆增加一缕光。我想,当更多关于防灾减灾、抗震救援、灾后重建重建的故事汇成灯塔,定会安慰逝者的灵魂,也会照亮生者的道路,为美好家园的重建和维护做出更多努力。

    灾难馈赠,深山明珠小南海

    地震发生时,顷刻间地动山摇,房屋塌陷,道路裂开,山体垮塌,逝去的人大多与山川大地融为一体,而幸免于难的人们则哀嚎遍野、跪地恸哭……地震的可怕,让很多人都谈“震”色变,那种后地震时代的伤痕累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愈合伤口,特别是对身处灾区中的老百姓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在重庆市黔江区,就坐拥一个号称“渝东西湖”的地震堰塞湖——小南海,它形成于1856年的一场里氏6.25级地震,因溪口山体垮塌、坠石成墙、溪水萦回所致。100多年过去,当年地震所留传下来的,除了罗家祠堂、“坐骑不安、主有不测”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外,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绝世美丽的风景区。

    我就是在这样的故事中,初次接触了“地震”、“小南海”等模糊概念,直到进入初中,地理课上,老师讲述“板块运动挤压”、“山体压力导致的崩塌”、“堰塞湖”等知识点,并以小南海景区为例,我才理解了这场地震背后的深刻含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先生多次不顾舟车劳顿,亲临辖区黔江考察,并在小南海欣然提笔留下墨宝,黔江区人民感恩他的关怀,将其墨宝立碑镌刻在小南海景区海口处,以供后人参观。

    如今,斯人已去,但他对黔江的赤忱和深情,人们不曾忘却。

    2006年,小南海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贴上了旅游发展的标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城市的发展,人们聚群而居,让“深山明珠”小南海景区又多了一项重要使命——源源不断地为黔江人民输送清洁干净的饮用水源,哺育着一代又一代黔江儿女。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因灾受益的黔江人民,至今念念不忘那场地震给予我们深厚的馈赠。

    灾难降临,地动山摇初惊魂

    炊烟起,游子归。日子就这样静静地过着,时间一分一秒从指缝中溜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西南小城的生活,一切都平静如水。我也从小学走进初中,接触更高的课堂,认识更多的学子。

    只是,当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波从千里之外的震区袭来时,原本平静的黔江也掀起涟漪,正在备战中考的我们也不例外。宿舍中剧烈摇晃的铁床让初次经历的我们不知所措。

    “同学们,快出来,地震了!”只听见楼下一声大喊,所有同学都如同离弦之箭,从教室、宿舍的各个角落向操场跑去。

    慌乱中,地动山摇带来的眩晕感让人难受,泥土操场瞬间灰尘漫天。时间停格在那一瞬间,哭声、哀嚎声此起彼伏。有些人光脚跑出宿舍,有些人还来不及穿好衣服,也有一些人端着洗脸盆跑出来,阳光暴晒的操场上,热气腾腾,热浪滚滚,但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同学们,发生地震了,为了大家的安全,请暂时不要进入教室,在操场上集合,各班老师注意清点同学人数......”广播里的声音,才让我真正清醒过来。

    啊呀,发生地震了!这简直来得太突然了。平时熟悉的教学楼在此刻变成了危险的地方,我们只能在操场上听候老师安排。

    班主任来了,陪同我们在太阳底下“晒日光浴”。没过多久,妈妈来到了学校,让我顿时有了更高的安全感。跟着妈妈回家,晚上久久不敢睡去,幸好有了妈妈的陪伴,为我惊魂未定的心灵打开一片晴朗天空。

    随后的几个晚上,余震的流言众说纷纭,所幸在老师和妈妈的陪伴下,我们逐渐打开了心结,开始重新回归到学习状态。但每到晚上,同学们关于地震的议论依然让人揪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平素时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纷纷加入义捐队伍。不久后的赈灾晚会,让我泪流满面,相比灾区的人们,我们竟如此幸运,因为,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可那些惨烈的画面,悲情的音乐却让我印象深刻。鲜活的生命被无情地吞噬,美丽的家园被残酷地摧毁。可怕的地震呀!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以及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渺小,但是人类的勇敢与智慧,也是我们生存于地球的底气!

    灾后重建,公益之路补伤痕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1年,我从高中毕业,来到天府之国成都,就读于四川大学。

    在校期间,我有幸加入四川大学北川考察团,亲临北川地震灾区。满目所及,残垣断壁,破瓦危墙,宁静的死亡气息氤氲在空气中,山体垮塌的痕迹依旧存在,裸露的黄土默默无言,那些塌陷的房子,歪裂开来的各种建筑物,豁大嘴巴的地面……

    这里,没有一个画面不在提醒过往的人们,曾经山崩地裂,曾经惨痛哀嚎。走在撕裂的地面,我的脚步很轻,生怕打搅了安睡在地下的同胞们,心里默念“安息吧,我的北川同胞们。”

    硕大的石头纪念长墙前,刻着“深切悼念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地上铺满了黄色的菊花。我垂下头颅,静立默哀,眼泪止不住地落下。墙后,是多少鲜活的生命呀!可是如今,他们只能长眠地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阵痛,灾难瞬间亲情护孤的感动,世间最悲惨的事情在地震发生时降临,令人心碎。

    只是,这样的悲情,此后十年接连不断。2010年玉树地震,关于地震的伤痛弥漫开来。2013年芦山地震,再次让我感受到自然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2017年九寨沟地震,更让我后怕不已。原本风景如画的景区,却在瞬间变成吞噬生命的恶魔之地。

    多难兴邦,多磨励志。北川的受灾场景让我内心触动不已。总觉得必须为灾区做点什么事,才不会辜负生命的美好。

    考上川大不久后,我通过选拔与培训,于每个周末到双流安康家园和孩子们互动交流。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手工美术课。其中我负责的是英语教学,忘不了那些纯真的眼神,忘不了每次课后他们带着期待的语气问我“宋姐姐,你们下次要早点过来哦。”

    公益之路,与你同行。2014年夏天,我作为四川大学未来菁英俱乐部的外联部长,带着12个队员,再次前往北川开展公益活动。趣味教学、入户采访沟通、礼物赠送,让我看到了北川同胞们身上的坚强和乐观,也鼓舞了我的成长。

    信系千百情,爱在向阳花。由新长城四川大学自强社开展的“向阳花”作文结对项目,为灾区孩子修改作文,我积极加入其中参与地震灾后心理空间的援建,喜欢写作的我,坚信文字的力量,哪怕是一盏微弱的灯,也要照亮一片小小的土地,美好而温馨。

    十年磨剑,矢志未来。公益之路,弥补伤痕。通过参与地震灾后重建有关的公益活动,我感受到助人为乐、重建家园的意义。相比那些遇难的同胞,我们健康地活着,已经足够幸运,惟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防震减灾,汶川春色来天地

    武陵山区,重峦叠嶂,大山虽然相对静默,但其他自然灾害却是不少。记忆中,由求学之路被洪水阻隔的恐惧,有狂风暴雨引发泥石流的恐惧,更有庄稼人旱涝不保收的不安,如此种种……

    庆幸的是,没有可怕的天崩地裂的严重侵扰,但成长的过程,却和地震有关。5.12地震及之后系列灾难的直接或间接体验,让我对灾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参与的地震灾后援建的公益活动,也加强了我的生命教育和生命责任感。

    以地震为例,汶川特大地震催生了国家级的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机制。从减灾救灾主体而言,国家、科研机构、社会力量也必不可少。

    生态好,百事兴。基于川大学子的身份,我重点谈谈大学生在赈灾减灾中的主体意识和行动。

    首先,要充分意识到灾害的危险性,树立安全意识,同时,也可以参与到防灾演习的训练过程中。在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由于平时坚持学生防震逃生的严格训练,做到了零伤亡,就是一个奇迹。大学生可以进入中小学校园,做安全宣传员,和当地师生一起通过安全讲座、实地演习等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提高防护技能。

    其次,在灾后要理性参与救灾,不能盲目。根据自身的专业情况和综合能力,匹配对应的救援任务,有序、有组织地进行,杜绝“一窝蜂”,注意行为活动的理性。同时在灾难信息网络传播方面,不以讹传讹,造成群体心理恐慌。

    再次,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公益社团项目参与灾区灾后心理空间援建项目。大学生参与“安康家园”的支教活动,自强社“向阳花作文活动”等不一而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关注受灾群体的心理建设,也是灾区援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为防灾赈灾做出实际贡献。理工科、新闻传媒、心理学等专业各有所长,可从灾前、灾后等各个空间及维度加以防范和减低损失。

    十年前,我14岁,是一个在汶川地震来临时惊恐无助的中学生。十年来,亲历了更多的地质灾害,学习和了解灾害的防护知识,参与相关公益活动,变得愈加坚强和成稳。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写下我和地震有关的点滴故事,提醒我不忘生命的可贵,不忘重建家园的勇气。

    五月的痛哭,我们一起拭去眼泪。美丽的家园,又绽放出笑容。我相信,关注防灾减灾,才不辜负来这世间一趟。因为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值得守护。也因此,在防灾减灾赈灾这路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我坚信,地震也好,泥石流也罢,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死神,构筑起生命防护的长城。昨日的灾难,不曾忘却;今天的家园,携手共建。只因你我他,无数个中国人都为美丽的山河家园坚守,从个人到国家,共同努力担当大国重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月的痛哭,我们一起拭去眼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fy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