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祢衡这个名字应该很早,但真正了解这个人物却很晚。
儿时印象里,每年尧王墓庙会都有各地戏班子和马戏团表演,我跟着大人听过几场戏。野马驹子一样的年龄当然不会对台上“咿咿呀呀”的旧戏感兴趣,但有时架不住大人们“听完戏买肉包子”的诱惑,所以在他们东一句西一句的闲扯里记住了《击鼓骂曹》,甚至还记住了两句唱词:
我宁做忠良门下客,
岂作他奸贼的帐下人!
但直到十多年前,我才知道唱出这词儿的人是谁——有人称他狂徒,有人赞他名士,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只是流星一闪的人物,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对他描述得更为详实。
这个人是孔融的忘年交,据说是汉末唯一没做过一天官的真处士,祢衡。
说祢衡为“真处士”其实也不够准确,根据百度的结果,“处士”指的是有才却不愿意当官的人,这祢衡确实没当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官,但这并不是他“不愿”,那出《击鼓骂曹》的唱词也道出了他内心的不平:他想当官而不能,只能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这样的事儿多了,因为根据我的理解,“名士”的含义中也包括有才而不愿意当官的意思,可更多的只不过以“名士”之名来钓鱼,梦中把自己当成了姜子牙,所谓“名士”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因为祢衡,原本就博大精深的汉语又多了一个成语:忘年之交。
祢衡认识孔融那年才二十岁,也就是嘴上刚长齐毛毛的青牤蛋子。而出身高贵年少扬名的孔融已经过了四十,按照古人的婚娶习俗,这祢衡可能还不如他的第一个儿女大。但两个人惺惺相惜简直是相见恨晚很快就称兄道弟:也因为这两个名人的缘故吧,汉语成语的汪洋大海里又多了一条鱼。
有人说孔融不靠谱,祢衡更不靠谱。这两个不靠谱的人怎么就对上了眼儿呢?
臭味相投呗,黑老鸹趴了猪腚上,谁也不嫌谁黑,越看越对脾胃。
两个人都才华横溢,眼眶子自然是高过额头长到了头顶上,全天下就没有几个人能看在眼里……
嘴巴尖,怼人骂人讽刺挖苦人,句句像刀子,别说拐个弯儿了,似乎不见血都不能显示他们的锋利。
脾气臭,性子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似乎只要不合他意天王老子都得被他骂来骂去……
我勒个去!
奇葩遇到奇葩,自然才会有奇葩事儿。
说实话,我不喜欢文人,尤其自己因为常常写点“小酸文”被称为文人后,我从内心里对文人的不满又增添几分。有时静下来第一件事我就琢磨自己,哪些事、哪些话、哪些习气不自觉流露出文人气——能否改掉不敢说,但一想到自己那些臭毛病就臊得浑身发冷气。
文人最大的毛病一是恃才放旷,二是恃才傲物——事实上呢,文人的这份才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屁用没有一文不值,没用还倒罢了,糟糕的是往轻处说可能招来白眼子唾沫星子,严重的可能招致帽子棍子或刀子。
放旷表现得缺少自律,不顾形象信口雌黄放荡不羁,好像越放荡就越有艺术范,越放荡就越才子;傲物表现得更烦人,什么人也夹不眼里,老子天下第一,羊屎蛋子钻天就数它厉害,时时处处表现得高人一等,对别人的意见从来都用鼻孔评判。典型的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到头来落得个孤家寡人。
这个祢衡自恋倒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哈。建安初期,他到许都来游学。刚到了颍川(今许昌),就在身上藏着一块名刺(就是现代人的名片),四处逛荡了大半年也没得到贵人赏识——很可能他不屑拿名片推销自己,觉得那样做太折面子。当时,许都刚刚建立,贤能的读书人、大臣谋士,都从各地集中到这里。有人就好心的提醒祢衡说:“你这么有才华,为什么不去投奔陈长文(陈群)、司马伯达(司马朗)?”
你猜这祢衡怎么答的?
“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
虽然这陈群和司马朗有什么身份我不知道,但人家既然这样提醒,就说明这两个人有名气,有权势,具备提拔或者推荐新人的能力。你祢衡不求人家便也罢了,何苦出此恶语,这样的话传了对方耳朵里,估计气量小的当场能气死。
这就是祢衡。
张狂,傲慢,满眼里只有自己,不管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枭雄曹操,还是一心想当皇帝的袁术,都不过是个屁。
(孔) 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 一单绞及小。 诸史度者,皆当脱其故衣,著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挝,蹋地来,蹑馺(sa) 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 次脱余衣, 裸身而立。 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单绞,后乃著。 毕, 复击鼓掺挝而去, 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座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文士传》
但他也夸过两个人,一个便是孔融,另一个叫做杨修。
《世说新语》中原话是这样说的: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 也。”
翻译成大白话是这样子:如今天底下能称得上好男人的,首先是孔文举(孔融),然后是杨修。其他人就别提了,马尾巴吊豆腐,不值得一提溜。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我突然想到一个词儿:乌鸦嘴。
世界足坛上最著名的乌鸦嘴据说是球王贝利,凡是被他夸过的球队必定输球。和祢衡相比,这贝乌鸦算个啥,他不过只让人输个球,这祢衡夸过的人个个都没得好死,包括他自己!
祢衡的德性大家想必看到了,那个杨修就更不用提了吧,凡上过中学的都知道古文《杨修之死》。就是那个杨修,门内添活为“阔”,自作聪明拆透曹操心思,才必招忌功高震主这基本常识都不懂,也难怪因为“鸡肋”被曹操抓了个扰乱军心的罪名杀死。
孔融呢,自以为孔门作为儒家正宗传人,不与汉贼曹操为伍,维护气数衰颓的东汉王朝,跟着曹老板混饭却常横挑鼻子竖挑眼,时不时就弄曹操一脸灰,这样的人放在任何朝代也活不到大结局,他因为屡次三番招了曹操的大忌,被曹操挑拨下属弹劾了个罪名杀死。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檛,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世说新语》
至于夸赞他们二人的祢衡的结局就更令人唏嘘,“击鼓骂曹”的戏剧大家可能都知道,举着三尺杖堵住曹操府门大骂曹操的事儿搁在谁头上也咽不下这口气:你一个二十多岁的黄毛小子,屡次三番羞辱我,杀你怕污了我的刀,不杀你那还是曹操?
亲手杀了他怕世人讥笑自己肚量小,那就借刀杀人呗,对于玩权谋发家的曹操来说那肯定不费力气,他把祢衡送给了刘表,曹操知道这刘表气量小脾气臭,祢衡在他那里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祢衡最终惹恼了刘表,但刘表也懒得杀他,顺手送给了黄祖,黄祖可没有曹操和刘表那么多顾虑,气头上一刀干下去,祢衡结局。
这三个人不光有才华,而且都称得上才华横溢。但就算才华满腹又有什么用,才华对人来说典型双刃剑,因才华而生的坏脾气可能挡了晋升路,闹不好甚至把小命都搭在里头。
人啊,最主要的是给自己定位,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沉,看不清形势,然后再加上那张刀子般尖刻的臭嘴……
惺惺相惜,惜的可能是彼此的才华,但更有可能的是相同或者相近的性格,孔融、杨修和祢衡三个人谁都无法否认他们的才华,但他们却都落得一下悲惨的结局,这不禁让我们感慨之余想到那句名言:
性格决定命运
才华有可能是你成功的“敲门砖”,但性格才有可能最终决定你走多远,攀多高。
最后,我们看一下三个人的寿命吧:
杨修四十四岁,被曹操杀死。
孔融五十六岁,被曹操杀死。
祢衡二十六岁,被曹操借别人的刀杀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