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复习要点:

中间条状的部分就是染色体。图的左下显示的是生物细胞,每个细胞都像桃子一样中间有个核,叫作“细胞核”。染色体就存在于细胞核中,每个细胞核中都含有许多条状的染色体。在染色体中,装着咱们遗传信息的是许许多多的双螺旋结构的线状物质,叫DNA,图片上方显示的就是DNA,而我们熟知的基因,实际上就是DNA的片段,其中包含各种遗传指令。
基因是遗传的单元,决定了我们的很多特征(或性状)。
比如,人体有一对基因是控制眼睛颜色的。一个男孩从父母那里分别遗传下来的基因都是产生蓝眼珠的话,那么他肯定是蓝眼珠。 如果来自父母一方是蓝眼珠的基因,另一方是黑眼珠的基因,那么这个男孩会是黑眼珠,因为黑眼珠的基因相对比较“强势”。
不过,请记住,这个男孩身上仍然带有一蓝一黑的基因。将来如果这个男孩把控制蓝眼珠的(而不是黑眼珠的)那个基因,遗传给了自己的子女,子女又从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也是控制蓝眼珠的基因的话,那么他的子女又是蓝眼珠了;因为孩子从父母双方那里遗传来的一对基因,都是产生蓝眼珠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子女眼睛的颜色会跟父母不同。你们说神奇不神奇?
这是遗传的结果。
但是,如果基因只是忠实地遗传会怎么样呢?想象一下:如果基因只会遗传,那么世界上恐怕所有的人都长得一模一样,张三李四分不清,谁也认不出谁来,那世界还不乱了套?
但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就连双胞胎,也不会完全一模一样。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同一株花生的果实有大果和小果;在自然界你根本找不到相同的两片树叶。
这些差异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因为基因在传递过程中不仅会遗传,而且还会发生基因突变(出错),产生变异。比如,由于分管肤色的基因发生变异,父母肤色正常,却会生出白化病(即身上生有很多白斑)的孩子。这种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病态还会出现在同一家庭的好几代人身上。如果连这样稀奇古怪的特征都会遗传的话,那么,常见的特征自然也会遗传了。因此,遗传是规律,不遗传才是例外;生物遗传的倾向性很强,这一点是没人会怀疑的。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演化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没有遗传的话,生物就不能传宗接代;遗传确保了生物物种的世代连续性。而没有变异的话,生物演化就不可能发生,所有生物就都还保持最初那个样子,地球上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变异确保了物种的可变性。
基因扮演的这一双重角色,对我们揭开生命演化历史的奥秘,极端重要。
正如达尔文所强调,任何不遗传的变异,对于演化来说,都不重要。也就是说,变异的特征只有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生物演化才可能发生。

再说病毒,它跟遗传和变异到底有什么关系?
科学家们发现,病毒没有细胞,它们既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细胞膜。病毒的核心是包含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核酸),外面有蛋白质保护壳。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它们作为遗传密码的载体,能够自我复制,产生新病毒。因此,病毒实际上具有了活细胞胞的一些特性,比如遗传与繁殖。正因为如此,病毒在遗传与繁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变异。
可是,病毒又跟生物体不一样,它没有新陈代谢功能,它不能吃不能喝,当然也就不可能把食物转化成能量。它缺乏核糖体(即核蛋白体),因此不能从信使RNA分子中自主地生成蛋白质。由于缺乏这些基本的生命功能,它不能自行繁殖,必须寄居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这就是为什么病毒一定得要感染其他生物细胞才能繁衍,它所寄居的生物体称作“宿主”。
病毒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交界处。它不属于生物,却能通过感染细胞表现出基本的生命特征,因而被视为一种无细胞的生命形式。
<未完>
2023-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