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忧姑娘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
今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去做家教,车行驶了一站,上来一个哑巴。
他个子不高,穿一身裤脚不少泥的旧西装,戴着八十年代的农民帽。
他第一个跃上来,却不见掏钱刷卡,口中还“呜啦乌啦”地说着什么。
师傅是个女的,说:“你得交钱刷卡啊!”
哑巴口中依旧“呜啦呜啦”,但没有人听懂他在说什么。
师傅又强调一遍,“你交钱吧,要不你坐下一班。”
哑巴急得上蹿下跳,指着公交车门上的路线标志,不断发出声音——他竟然跪了下来!
我看不下去,伸手帮他刷了卡。
女师傅显然有些不乐意了:“这不是危害民众嘛……”她也没多说什么,继续开车。
我心里有些打鼓,因为“哑巴”下一秒坐在了我身边的座位上,双手紧攥着前位的后座。
我有些害怕,不时地打量他。
过了一会,有人下车,他就换了位置,到靠门口的单座上。
今天我故意坐过了很多站,其实也是有些好奇,哑巴到底是不是师傅说得那样。
我心里惴惴:“哑巴”可别给师傅添麻烦啊。
其实换句话来说,即便是哑巴添麻烦,我除了求助110,什么办法也没有。
但想想“哑巴”上车时一只手抓着师傅一边乞求的样子,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这看起来不仅仅是乞求,还是一种威胁。
我掐着点儿,尽量不要误了做家教的工作时间。但我心里似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或者满足内心的好奇:我要看着“哑巴”下车,绝不能让他给师傅添麻烦。因为毕竟是因为我一时的善心,才给师傅增加了一个隐患。
车向前开着,我看着时钟一点点转动,心里有点后悔:要是冷眼旁观可能就没有这么多事了,至少不关我的事。
我心里很乱,我在想,很多弱势群体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不是因为他们“弱”,而是因为他们“恃弱凌强”。他们以别人的善良做绑架的借口,“你不帮你就是瞧不起我,你瞧不起我就是你错”。
今天的经历也算是一种社会经历,让我学会思考,对弱者的帮助,要有理智——在这之前我以为,世上所有的弱者都是值得被帮助的,可我却独独忘记了考虑公众安全利益和量力而行。
终点站下车,“哑巴”跳上另一辆车,故技重施,下跪跳闹。
原来我的“帮忙”,真的只是同情心泛滥。
网友评论